开启左侧

稷山饼子之秉性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23-1-7 11: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倘若有一种东西,能迅速引起情感共鸣,那一定是家乡的美味。回味久负盛名的稷山饼子,是稷山人骨子里绕不开的一道最具代表性的地方特色。

稷山饼子蕴含十大淳朴秉性:色泽金黄、鲜香酥脆、酥而不散、油而不腻、麦香纯正、耐放如初、咸淡适中、健脾养胃、耐饥且饱、老少皆宜。为此,稷山县把稷山饼子列入“稷山四宝(麻花、饼子、鸡蛋、枣)”之一,其特殊品质与制作工艺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杨继红/文



稷山饼子的雏形,应起源于农耕文明初期的“石板烧”。《礼记·礼运》注云:“中古未有釜甑,释米捋肉,加于烧石之上而食之耳。”《古史考》也说:“神农时民食谷,释米加烧石之上而食之。”就是说,神农与后稷所处的农耕时代,人们将米和肉放在烧烫的石板上烤熟再吃。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就有“饼法”一章,与唐代饼子做法相差无几。诗人白居易曾为长安一家叫“辅兴坊”的饼子铺赋诗:“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与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这饼子的做法是取面粉、芝麻五香盐、油等为原辅料,和面发酵,揪剂成型,粘芝麻,入炉烤制。白居易说的“面脆油香”,与当今稷山饼子做法如出一辙。稷山古驿道直通长安,商贾云集,饼子又是耐存食物,与稷山麻花一道应时而生,已有上千年历史。到明清时期,稷山当地人结合本土优质小麦与棉籽油,使用热度极高的焦炭烘烤,再不断改进,使其久放不变味,把饼子的焦、香、脆、酥演绎得脍炙人口,沿袭至今。



稷山饼子所用面粉,是产于晋南峨眉岭旱垣的小麦所磨。而小麦,历经秋播、冬眠、春长、夏收,恰恰经历了四季轮回,乃天地间最具中和之气凝结的粮食精华,可谓是好小麦成就了稷山饼子。

面粉发酵使用的老酵子,是在烈日下暴晒发酵的老传统技艺做成。再说和面也是个技术活,要和得不软不硬像牛筋。和面是力气活,似乎和面者将力气与力道也揉进了面里,所以饼子吃在嘴里才有嚼劲,越嚼越香。

打饼子是门辛苦活、体力活,三更起五更眠,日日暴烤炉子前,从早到晚站一天。还要揉面、擀面、烘烤,哪一道工序不是人工来掌握?求的正是保持原汁原味的传统饼子。

打铁看火色,打饼子靠火候。非名师高手,难达“炉火纯青”的地步,所谓“三分案子七分火”“火中求财”,是打饼子师傅多年火中淬炼出的俗语。有句行话:“学会打饼子,先看三年火,再和三年面,入门要十年。”好饼子的背后,无不浸透着一代代打饼子师傅的老道技艺。

撑起一块油亮枣木案板,拿一把两头尖、中间鼓的枣木小擀杖,和好一大盔本土面,案上放一碗椒盐一碗芝麻一把菜刀,摆一盆棉籽油,用一桶炉火,打饼子的元素就算备齐了。从盔内和好的大团面上揪一小撮面,放秤上称准分量,用擀面杖一字擀成条,一手捏一小撮椒盐,均匀抹在面上,再快速合成一团,小擀面杖又飞快地把面团擀成圆形,“啪”地贴到火烫的鏊子上。

为招揽生意,打饼子师傅会用小擀面杖的两头敲起“当当、当当当”好听的节拍,连同火炉里取饼子时,“叭叭”两手合拍的掌声,还有四周浓浓麦香混着椒盐香味,彰显了稷山饼子老传统的秉性。



“五谷为养”,五谷有滋养五脏、健脾益气的作用。用地道小麦面粉揉制、火中烧烤的稷山饼子,实有健脾益气等功效。

稷山饼子可以是朱门豪贵竞逐口腹之大欲,也能是庶民百姓寻常充肠之滋味。不就于贵,不嫌于贫,名士饕客可以作赋歌咏,贩夫走卒亦可大快朵颐。应了那句俗语“羊角葱紫皮蒜,就个饼子活神仙”。

每一个有温度有情怀、有历史有文化的稷山饼子,都包裹着一个温馨的愿望,盛着五谷丰登的愿景。这是后稷农耕文化连绵不绝的根基,是镌刻在一个个饼子的平朴光景中,最难消散的历史乡愁。

在当今各种美味面食占据餐桌的时代,稷山饼子始终保留着一分古朴和纯净,绵延如昔,余韵悠长,握在手里给人温暖和踏实。

正是:和者为缸,酥者为油,用十分力道,揉搓拉擀,好让它案板儿、劲头儿,打来雪白千层脆;燃之以火,佐之以料,赢四海嘉名,色味圆方,且凭我铁鏊子、火烧子,烤出金黄百载香。
188197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