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小石子“烹”出石子饼美食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20-7-4 10:5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石子“烹”出石子饼美食

小石子“烹”出石子饼美食

小石子“烹”出石子饼美食

小石子“烹”出石子饼美食

小石子“烹”出石子饼美食

小石子“烹”出石子饼美食

小石子“烹”出石子饼美食

小石子“烹”出石子饼美食

小石子“烹”出石子饼美食

车行运城市绛县,可以看到大街小巷,都有卖石子饼的小店。走进运城市绛县紫金山路口一家人气颇旺的“吴记石子饼”,据说他家的石子饼不论品相还是口味都颇受好评。

吴太峰和吴玲夫妻俩是这家小店的老板。“吴记石子饼”,不仅分量足、东西地道、真材实料,而且干净卫生,深受当地人的喜爱。每天凌晨三点多,他们就开始为一天的石子饼做准备,发面、配料、生火、炒石子……因为天一亮,就有人会来店里捎上两三个石子饼去上班。也因为石子饼香酥可口、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经久耐存的特点,很多人会买上几盒送亲朋好友。在家里攒些,想吃的时候,来上一个,养胃又解馋。

——·独特的“卵石”·——

石子饼,顾名思义,与石子有关。该烹调方法主要是利用石块传热慢、散热也慢、布热比较均匀的特点,从而达到控制火候的目的。制作时,先将石块烧热,然后将做好的面饼直接放在石上焙熟。

石子饼是河东很古老的风味小吃,由于它传承远古烹饪技术,有着深厚悠久的民俗传统,被誉为“远古华夏第一饼”。绛县石子饼外观圆圆的,色泽焦黄,表面凹凸不平,别具一格,咬开层次分明,外酥内软,咸香可口,十分有名。

过去在绛县农村,临近中秋佳节,只要到巷里去转转,就可听到不止一处的“哗啦啦、哗啦啦”的声响。那时制作石子饼专用的铁鏊不多,所以大多是几户人家合用一块。由于是八月十五拜月专用供品,所以家家都要烤石子饼,场面非常热闹。那时,各家各户要烤很多,除用作走亲访友礼品之外,剩余的就用麻袋装起来放到小孩子不易找到的地方,能放好长时间。而且,干透后的石子饼吃起来又脆又酥,越吃越香。

石子饼好吃与否,最关键的是石子的选择,必须是河里的卵石。绛县群山环绕,有涑水河、黑河、续鲁峪河、里册峪河等,这些流淌的河水造就了坚硬光滑的河卵石,其富含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钙、铁、锌、硒。通过加热,面饼不但吸收了其热量,而且也吸收了部分微量元素,长期食用能养胃美容、益寿延年。

———·精致的工艺·———

1.和面:盆中放小麦面粉,加适量酵母粉,打两个鸡蛋,倒入放凉的熟油,加温水搅拌均匀,揉成较光滑的面团。这一步,鸡蛋和油的比例是关键,比例合适才会酥、香。

2.发面:把揉好的面团,放入盆中发酵至原来的2~2.5倍大,大约需要一两个小时。然后醒面,醒好的面团要柔软。

3.拌馅:在发面、醒面的过程中,可以准备石子饼的馅料。五香馅主要是小茴香粉、芝麻、油、盐,根据自己的口味搭配。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放红糖芝麻馅和豆沙馅等。

4.做饼:把醒好的面揪成小剂子。将小剂子滚圆压扁,将拌的馅抹在上面或是包在里面,像捏包子一样捏紧口,呈圆球状。用擀面杖擀成圆饼状,也可以根据大小压成小饼状。

5.炒石:将河卵石平摊到炉中,石子的加热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大概需要四十分钟。用小铁锨翻动石子,使石子均匀受热。

6.铲石:等石子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把上面一层烘热的石子铲出来,放在两旁的盆子里备用,再推平剩下的石子。

7.放饼:将擀好的石子饼一个挨一个,摆放在石子上。根据铁鏊的大小和饼的大小,一次可放入饼的数量不等。

8.倒石:把事先铲出来的盆中石子,均匀地倒在石子饼上。确保面饼都被埋在了石子里,盖上炉盖,等待5~6分钟。

9.出炉:打开炉盖,用铁锨翻出石子饼。热气腾腾、色泽焦黄、香气诱人的石子饼便出炉了。

———·传奇的历史·———

河东地区的石子饼最早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当时生活在晋南黄河流域的人类先祖已学会了用火,进入了吃熟食的时代,而最早的烹饪技术便是“石烹”。据说,石子饼的发明者是尧帝。一年新麦丰收,大雨使粮仓坍塌,麦粒被砸压成粉状。雨后初晴,人们舍不得把压碎的麦子扔掉,便把麦子铺于石板上晒干准备收藏,却闻到了奇特的香味。于是尧帝便教人们以石盘、石棒将黍麦碾碎,烙制面饼,庆贺粮食丰收,祈愿子孙兴旺。因出于尧帝,民间又称石子饼为“尧王饼”或“华夏第一饼”。

如今,河东地区麦收以后,家家户户仍然会烤制石子饼,带着它走亲串友,庆贺丰收,谁家媳妇生了孩子,娘家都会烤制石子饼前去看望,以示祝贺。

进入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初步形成,先民们用薄石头片打磨成石鏊,将黍米置于其上,加热焙熟。这种远古的石烹技术跨越陶器、青铜器时代,进入铁器时代。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魏国出现了最早仿陶鏊制作的三腿铁鏊(万荣县出土)。到西汉初年,随着铁器的广泛普及和发展,铁鏊逐渐代替了石鏊,形成了平底铁鏊上放河滩石子以烙饼的方法。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巡幸河东、祀后土、欢宴于汾河之舟,当地人便制作了石子饼,送给汉武帝以及百官食用。到唐代,石子饼还被叫做石鏊馍,作为皇室贡品。明代,因石子饼有凹凸疤痕,故人们又称“疤饼”。到了清代,石子饼有了专业的作坊经营,并在大江南北流传。

如今,石子饼的用料与制作更加讲究和卫生,除了绛县,运城其他地区的石子饼也各具特色。由于人们的口味不同,河东各个地区又有了细微差别,如河津、万荣、芮城一带多取花椒叶与芝麻入饼面,清香酥脆;绛县则加入各种馅料,甜咸香酥适口;永济换河石为河沙,做出的饼更是美味异常。
62911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