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散文] 看戏 散文 万荣袁有生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23-12-19 11: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看戏 散文  万荣袁有生

看戏如同品茶,回味人生。

戏剧是用精炼而有韵味的唱念做打,给人们讲述着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故事。在嬉笑和热泪中受到启示,受到感化。总能把人世间恩恩怨怨细细诉说。

记得我八岁时,大庙唱大戏,老婆小娃争先恐后地摆橙子占座位,拉绳子撒白灰划地为盘。舞台下各种小吃琳琅满目,油糕凉粉,抛热火烧子,醪糟麻花应有尽有。我和小伙伴们结伴成群,在戏台下悠来转去,不由地叫人舌底生津,口水溢咽。缠住亲戚要上两毛钱解解口馋。尽管戏台子上管弦乐胡热闹非凡,演员们吹胡子瞪眼,又是哭又是笑激情四溢,台下时儿鸦雀无声,时儿掌声雷鸣。可我们还是贪玩,一会儿搭人梯窜上墙头,一会儿像㺅子一样爬到钟架上。

忽听得戏台上武打杀骂,唱到高潮时,才好奇的听上几句。看到朱秀英老师唱的《三娘教子》打乱机杼,举鞭要打薛乙哥时,才引起了我的关注。当听到薛乙哥背书不会口胡言,回到家中用饭饭时,我联想到自己整天也是不想上学,不愿意静下心来读书。在学校里总是想着法与老师逃来躲去。再听到薛乙哥要“发奋读书占高魁”这句好话,回到家中我就连忙讲给奶奶听。奶奶抓住这个机会,给我讲了《三娘教子》的全本剧情,和读书成人的道理。她急得又是讲又是唱,还指着我的眉眼诉说着,你呀,不好好念书,看你长大后成龙呀?变蛇呀?变个老虎吃人呀?慢慢地我也省悟到读书的重要性,坚持每天起五更睡半夜,功夫不负用心人,学习成绩明显进步,毕业时终于考上理想的中学。

一九六八年,毛主席号召我们上山下乡劳动锻炼。当年的农村文化生活就是一年两场露天电影,农闲时演唱一台样板戏。当听到阎逢春、王秀兰要在徐村舞台演唱《红灯记》时,周边各村都沸腾起来啦,人们摩拳擦掌,热议纷纷,小孩子高兴的一蹦三尺,有的约朋友,有的叫亲戚。好不容易熬到太阳落山收工后,顾不上吃喝,手里拿上馍布袋,三五成群谝着拽着直奔徐村。其不知舞台下,早已是人山人海喧闹轰哄,拥挤的连转身都非常困难,有的鞋掉了,烟袋掉了都不敢弯腰。当王秀兰饰的李铁梅一出场,一个眼神台下就掌声雷呜,长辫子一甩,在脖子上连缠三圈,那艺术技巧看得人目瞪口呆,台下静俏俏的,那唱腔唱词更是动人心弦。可不呀?怪不得父辈们常说:“想看王秀兰的《杀狗》,银元掉到地上都不瞅”。当她唱到“做人要做这样的人……”那刚毅般的神态,引起了我的共情,回到路上久久地回味着。在这以后的岁月里,我还看了《沙家浜》郭建光的威武形象,和《智取威虎山》杨子荣的智慧动举。更激起了我参军入伍的决心和信心。十九岁那年,我就报名应征入伍。在部队受到英雄模范人物的重陶,还联想到家乡蒲剧唱的《杨家将》,鼓舞了我的斗志,成就了我美好的人生。
复员回来后,我更是爱看戏,爱唱戏,还爱看红白喜事的乐胡戏,路边清唱的蒲剧乱弹。有多少接人待物,礼节礼貌,工作方法都是从戏中找回答案,有多少社会知识,历史文化都是从舞台上学到的。

现如今我竞成了一个老戏迷,一心钻到戏窝子里,最爱看《蒲乡红》《走进大戏台》常常到南风广场参加戏迷雷台赛。近来在蒲乡情剧场,还系统地观看了名家名叚。王艺华的《冦老西升堂》孔向东的《清风亭》武俊英的《西厢记》景雪变的《山村母亲》秦腔线腔等四五十部剧情,那悠雅斯文的轻声奴腔,果敢犀利的眼神,憨厚朴实的情怀,愉悦了身心,陶冶了情操。学会了为人处亊的标本。

我衷心希望蒲剧艺术这家乡的文化,永恒久远世代相传。


223205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