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筷子还有一个美称:玉筯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22-11-8 09:45: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国是筷子的原产地,我们的先人用筷子进餐,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箸之易名为筷,典籍中也有说法。明代陆容所撰《菽园杂记》卷一云:“民间讳俗,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如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儿;以幡布为抹布。”船家因其常年生活在江河湖海中,颇多风险,因而历来多禁忌。箸与住、幡与翻谐音,故忌讳。希望行船时安顺平稳,到码头捷足先登,亦在情理之中。所以改箸为“快”。“快”又大多以竹制成,就在“快”字头上添个“竹”字头,“筷”字乃成。


    “筷”字还有一个美称:玉筯。玉筯当然也指玉质的筷子。但在实际社会生活中,玉筯的含义远不止于此。杜甫的诗句:金盘玉筯无消息,此日尝新任转蓬。这里指的确实是玉质筷子。南朝梁简文帝《楚妃叹》诗句:“金簪鬓下垂,玉筯衣前滴。”唐高适《燕歌行》诗句:“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这里的玉筯都是比喻眼泪,把哗哗流下的两行泪想象成玉筯,难得古人想象力这么丰富。

     筷子是名词,但有时候却可以当量词使用,指一双筷子所夹的食物,俗语称作一筷头的东西。形容量少。唐黄滔《钟陵故人》诗:“一筯鲈鱼千古美,后人终少继前踪。”鲈鱼吃上一筷子就知道它的味道鲜美。《金瓶梅词话》第一回:“那妇人笑容可掬,满口儿叫:‘叔叔,怎的果肉儿也不拣一筯儿?’”这是潘金莲想勾搭武松,千方百计想讨好他,可武松一点也不领情,一筷子都不动。

     古人还巧用筷子救人。《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二》:“尝有中国人至其国,其妻怜之使逃归,与其筯十馀只,教其每走十馀里遗一筯,狗夫追之,见其家物,必衔而归,则不能追矣。”结果一把筷子救了一条人命。古时中原人称中国人,四夷就是四方边远地区部落,有南蛮、北狄、东夷、西戎之说。这里说的是发生在狗国的事。狗国“人身狗首,长毛不衣,手捕猛兽,语为犬嗥,其妻皆人,能汉语,生男为狗,女为人,自相婚嫁,穴居食生,而妻女人食。”









180043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