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1100万人想做老师,所以谁又不是“民工”呢?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22-10-31 16: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疼”在今天是不是换了种维度?是不是更普遍了?它可能没那么明显,但人人却都感同身受。所以今日谁人又不是“民工”呢?谁人又不是在忍着这个疼继续朝前奔呢?

  29号是今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知道多少人么?1100多万人!之前我说有5-600W人考公考编那是小高考,那这已经算真正的高考了。

  我记得10年前考教资的1年也就17 18W人左右,今年这波相比10年前翻了66倍。

  且不说生育率低下,老师幼师岗位必会缩编这一趋势,单说今年这1100多W人就不知有几百W人是陪跑的...

  你看,光今年毕业生就有1075W人,就权当他们全都是00后吧~我记得2000年那会出生的是1771W人,从2000年到2017年,每年出生人口保底都是1500W人,那再翻译翻译:从今年往后10年时间里,我们每年至少都有1000W毕业生,最差也要900W毕业生(姑且按目前70%录取率计算)。

1100万人想做老师,所以谁又不是“民工”呢?

  难怪说我们劳动力充足,充足到我在地铁上经常看到有人在刷BOSS、猎聘这种,我在B站上明明没看过什么失业裁员视频现在这种视频愣是破圈,主动推荐过来。

  今年啥情况不知道,单说去年,去年第1产业即农业就业人口是23%好像,这些人创造了7%的GDP。当然了,也没几个年轻人愿意再当农民。

  第2制造业创了近40%GDP,就业人口占了近30%最后1个服务业就业人口占比48%,创了53%GDP。

  我们都知道这问题所在,谁都不愿去当农民当流水线,谁都想去坐办公室,结果就是没人种地没人干活,白领内卷+工资底下+996。

  但这锅不在劳动者本身

  当他们不愿做工做农但做白领又卷到飞起时,那他们就准备考公考编,这不还是想图个铁饭碗罢了,只不过这铁饭碗里装的是饭还是屎这可就不一定了

  比如前阵子很火的周公子,身处JX交通系统,“世代都奉献给了交通”,真让人哭死。这种人就是我2年前所提到过的,在一些小镇,一些大家族把持住重要职位,想进来,可以,达不溜,有些岗位你有达不溜也不好使,你得靠关系,关系靠得住不要达不溜你也能进来。

  这种岗位福利待遇不错,当然也很少对外招聘,而且招聘时间贼短,还悄咪咪招聘,也不怎么公开,门槛又高到离谱

  总结下就是,很多考公考编岗位,好岗位少且留给自己人,对外招聘条件严苛,数百甚至破千人抢1个岗位,9成人都只是陪跑。

  我有同事最近也在考编,他也很努力,30好几的人了,做题做到半夜,他也说也许自己就是个陪跑,但有希望总比绝望要好,我也就没敢再多说什么。

  这么多人考公考编包括考教资,我之前反复说作为个人我很支持,换我我也去,又不用背KPI坐坐办公室也挺香,但这长久吗?这不还是恶性循环么?

  就像我上礼拜发文说的,这么多人都考公考编全是为了自己混个稳定饭碗,那谁去给老百姓服务?今日这么多人都去考教资,谁想真正去做园丁?谁能真正去做1位老师?

  大多数人不都是图工作稳定有寒暑假么,当然个人去看这很正常,可放运转逻辑里这就出问题了。

  现在老师连改作业都不改了,全甩给家长,学校里大事小情还有破任务全甩给家长,家长累不说还变相给很多准父母1个下马威:这就是生孩子的下场!

  其他准父母一看生了娃孩子上学这么麻烦,长此以往谁还敢生娃?没几个娃到最后又能有几位老师?今日这些行为难道不是自己砸自己饭碗么?

  就我想说的是,很多在个人看来很政治正确的选择,放到整体去看可能就有些不可理喻了。今天个人选择跟社会整体反应1句话总结:就是把海洛因当救命药拿给癌症患者。

  但这主要症结还是在于顶层设计,或者说是数十年以来的经济+舆论导向。

  说得烂大街的就业难,为啥难?不又是说烂了的产业升级么,产业升级年年讲月月讲,天天搞改良,结果却是越改越凉。

  对当前最基本的底层逻辑相信诸位都已烂熟于心,现在钱都在股票、期货、房产、美元里面搞投机,无人做实体,反应在我们就业上就是最明显的就是:高等人才过剩,职业人才紧缺,基层岗位无人问津

  再有就是舆论导向,从小到大除了部分90懵懂时候接受到的教育还是工农兵、劳动者至上,越到后面所接受到的教育基本就是以做白领当老板为荣了

  1句话总结是:畸形的产业结构+病态的社会舆论=教育资源的配置不科学=你今天找工作困难。

  坦率地讲,我们现阶段需要这么庞大的高等教育人才么?不需要,压根就承载不了,这是数量。2来再看质量,咱们质量也很一般,我们高等教育一直是极速扩张。

  你看近几年我们高考录取率是不是一直攀高,08年高考是1050W人参加高考。录取的是近600W人,而到了17年高考是970W人参加高考,录取的就有700W人,这就是我前面有个括号里标注的,就是按70%的录取率。

  培育人才的数量它方向歪了,质量也跟不上去,继而就会影响到整体就业结构上,高端岗位吸纳不了这么多张嘴,但大多数人又不愿去干基层的技术型岗位

  我这都没有说人才外流情况。比如真正的大牛人家都润到国外,不为别的,真是同样1份活,人家待遇好还不加班,咱们这是待遇差、工资低、经常加班、还得把领导当爷供着,换谁谁都要这么选。

  当然最近这移民包括资本出境监管是严了不少。

  综上整体去看,90 00后包括10后这几代人是非常尴尬的,改开跟人口红利2大BUG他们是1个都没碰上,只能在移动互联网的浪潮里嗦到一两只小鱼小虾得以生存,伴随这几代人更多的是经济的放缓还有政策出于大局出发的收紧。

  这也就意味这所有一系列的转型其沉默成本都由当代壮劳力来承担。更操蛋的是,这种矛盾好像在全世界都差不多,国外很多年轻人也在思考也在躺平,可能躺平真的会成为这几代人的主流思潮。

  毕竟当人看不到希望时,那就开始混,混不下去就开摆。要连摆都不允许,那事情就复杂了。

  就说当下尴尬的现状,本来就是透支我们未来的钱搞房产搞金融,搞到后面我们生产端跟消费端双双萎靡,但你房价还不能大涨大跌,一动经济异样,矛盾就更不易解决。

  而这种代价就落在了每个人头上,

  你或多或少都在承担这部分代价,

  代价就是人人活得拧巴,不痛快。

  我以前看过1个电视剧叫《民工》,05年拍的,是范明(邢浦头)跟陈思诚(国服第1盲僧)一起演的。里面有个情节是儿子高考后没去上大学,非要去工地打工,老爹找到儿子,边抽他边说:“疼吧?日子就是这么疼,它这个疼就像是锯拉进肚子里,可我得忍着,我得忍着这个疼一步步朝前奔!”

1100万人想做老师,所以谁又不是“民工”呢?

  看到这我在想,这个“疼”在今天是不是换了种维度?是不是更普遍了?它可能没那么明显,但人人却都感同身受。所以今日谁人又不是“民工”呢?谁人又不是在忍着这个疼继续朝前奔呢?

宝哥浅论/文  来源:宝哥浅论公众号
178724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