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宋仁宗与针灸铜人
发布时间 2025-08-18 10:04:08
详细描述
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它以人体经络系统为理论基础,通过针刺或艾灸特定穴位调节气血、平衡阴阳,从而治疗疾病或预防保健。针灸学虽然在民间广泛流传,相关书籍也有不少,但质量参差不齐,存在不少错误。
天圣四年(公元1026年),宋仁宗命尚药御王惟一铸造针灸铜人,为针灸学提供统一、标准的教学和实践模型。王惟一对针灸学深有研究,且富有临床经验。王惟一集宋代以前针灸学之大成,著有《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一书。在接到诏令后,王惟一广泛搜集各类针灸资料,进一步对穴位的位置、名称进行了细致的考证和梳理。按照精准性与直观性的要求,铜人表面详细刻画了人体的14条经脉,这些经脉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系统。经脉上的穴位也一一标注,每个穴位都有对应的名称和位置,共计657个穴位。穴位的设置精准无误,与传统针灸理论高度契合。在制作工艺上,针灸铜人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铸造技术,先制作出精细的模具,再注入铜水,经过多次打磨和修整,使针灸铜人做到了表面光滑、穴位精准。
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十月,针灸铜人铸成。针灸铜人共有两具,其中一具放置在医官院,该院是当时培养医学人才的重要场所,医学生凭借这尊直观的学习模型可以更好地掌握针灸穴位的位置和针灸手法。另一具放置于大相国寺仁济殿,该寺是当时著名的佛教寺院,人流量大,将针灸铜人放置在这里,可以供更多的人观摩和学习,普及针灸学知识。宋仁宗还下令将《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范刻于石板上,陈列在大相国寺内供人参观学习,石刻的题篆为宋仁宗亲笔御书。
天圣四年(公元1026年),宋仁宗命尚药御王惟一铸造针灸铜人,为针灸学提供统一、标准的教学和实践模型。王惟一对针灸学深有研究,且富有临床经验。王惟一集宋代以前针灸学之大成,著有《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一书。在接到诏令后,王惟一广泛搜集各类针灸资料,进一步对穴位的位置、名称进行了细致的考证和梳理。按照精准性与直观性的要求,铜人表面详细刻画了人体的14条经脉,这些经脉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系统。经脉上的穴位也一一标注,每个穴位都有对应的名称和位置,共计657个穴位。穴位的设置精准无误,与传统针灸理论高度契合。在制作工艺上,针灸铜人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铸造技术,先制作出精细的模具,再注入铜水,经过多次打磨和修整,使针灸铜人做到了表面光滑、穴位精准。
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十月,针灸铜人铸成。针灸铜人共有两具,其中一具放置在医官院,该院是当时培养医学人才的重要场所,医学生凭借这尊直观的学习模型可以更好地掌握针灸穴位的位置和针灸手法。另一具放置于大相国寺仁济殿,该寺是当时著名的佛教寺院,人流量大,将针灸铜人放置在这里,可以供更多的人观摩和学习,普及针灸学知识。宋仁宗还下令将《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范刻于石板上,陈列在大相国寺内供人参观学习,石刻的题篆为宋仁宗亲笔御书。

联系人

囝囝刚
立即联系

运城社区客户端
查看和发布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