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中流砥柱_平陆典故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21-8-11 18:3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禹凿锋金比后,巍峨直至今。

孤峰浮水面,一柱钉波心。

砥柱峰位于三门镇南的黄河峡谷之中,《平陆县志》记载:高数仞,石形如柱。郦道元《水经注河水篇》:昔禹治洪水,山陵当水者凿之,故破山以通河,河水分流,包山而过,山见于水中若柱然,故曰砥柱也。

砥柱石上原本刻有“照我来”三个遵劲突兀、见方的大字,船只顺流而来,远远可见。柱立河心,上面刻字,其中自有道理。

砥柱石正对黄河三门,夺门而来的滔滔河水,以空前凶猛之势向它袭来,然后抱柱而过。这里回流激荡,浪花飞溅,水势十分险恶,顺流而下的船只,稍有疏忽,便会触礁而碎,船工必然会葬身鱼腹,因而有“黄河九十九道湾,闯过砥柱是头关”的谚语。

有经验的舵手,在驾船闯过以后,就紧把舵杆,调正船头,朝砥柱冲去,但船到激流中往往随浪巧妙地绕柱而过,化险为夷,顺流东去。巍峨挺拔的砥柱山,以它那不朽之躯,迎风破浪,兀立于滚滚激流之中,古往今来,斗转星移,任惊涛冲击,凭激浪拍打,它岿然不动,屹立中流,成语中流砥柱即源于此。

古往今来,挺拔的砥柱,曾吸引历代文人墨客,口颂笔书。唐太宗李世民在《砥柱山铭》中写道:仰临砥柱,北望龙门。茫茫禹迹,浩浩长春。

宋代的司马光,在《黄河边眺望》一诗中更有高浪崩奔卷白沙,悠悠极望入天涯,谁说脱落尘中意,乘兴东游坐石槎的佳句。

到明代,还有人花功夫在岸边的狮子头上凿出“峭壁雄流,鬼斧神工”八个字,用以颂扬“茫茫禹迹”。

清人康有为在《题三门》中写道:禹功万古劈三门,颇叹黄流砥柱尊。吾欲铲平诸巨障,扬帆碧海达河源。开苏伊士通欧亚,绝巴拿马沟东西。蕞尔三门三巨石,誓将疏凿补天工。

1958年春天,周恩来总理在视察三门峡水利工程时,指着砥柱风趣地说:“砥柱就这么点大,冲刷了多少年还在那里。”这质朴而富有哲理的语言,道出了砥柱石那坚强刚毅的性格。中流砥柱,这正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78604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