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散文] 彭建国:三改院门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20-8-17 11:26: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改院门

□彭建国

改革开放40年来,农村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我的家乡夏县水头镇付家庄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顾自家院门的变迁,我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我家的老宅院是祖父在新中国成立前建造的,四间土房子,一扇约 1 米宽的独扇门,固定在门框上。门洞一边是用来烧火做饭的炉灶和厨具,一边存放着各种家什。中间是过道,仅能过去一辆独轮车和家里最值钱的大黄牛。祖父一方面靠着这头大黄牛耕作着几亩庄稼地,另一方面将繁殖的牛犊卖掉以贴补家用。

上世纪70年代初,在我结婚之前,父亲将原来的门框拆掉,门楼加高加宽了一些,砌上了青砖。门楼上方抹了水泥,刻了两个字“朝辉”,然后用红漆将字美化,门两边的土墙上抹了一层白灰。父亲当时在原运城县霍赵卫生院工作,在那里托熟人买了两扇木门回来安装上。从此,我们往家里转运粮食柴草时,再也不用手提肩挑了,用车运输既轻便又快捷。我也体体面面办了婚事,父母当时那个高兴劲儿,简直无法形容。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农用三轮车、四轮车逐渐兴起,村里人把门楼改建得又高又大,不仅三轮车、四轮车能开进院内,连小汽车也能往院里开。为了给孩子办婚事,我又将父亲亲手修建的门楼拆掉重建,在门楼上边担上了预制板,门顶贴上了“华夏腾飞”的瓷砖字牌。两扇大门由过去的木门换成铁门,漆成了枣红色,看起来十分气派、光彩夺目。

进入新世纪后,农民生活得到很大改善,许多家庭买回了大中型农业机械,开回了工具车、中型载重汽车甚至小轿车。农家门楼也再一次“升级换代”。

2002 年,父母在四弟家里居住。为了让两位老人在晚年享受幸福生活,在县城工作的四弟建康将他家的门楼进行了彻底翻新,建造得更加气派、更加美观。门楼由过去的水泥抹面变成紫红瓷砖贴面。

门楼字牌是请名家刻的楷书“清雅贤居”。门高3.1米、宽 2.5 米,门扇钢板厚度为 3 毫米,造价超过 2500 元。大钢门烤漆着色、鲜艳夺目、美观大方。人们看上一眼,心里都觉得十分舒坦。如今,放眼望去,一座座五光十色、气派大方的门楼已成为广大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农家门楼是家庭品位的缩影。门楼的形象,是一个家庭文化、精神、物质综合水平的标志。院宅大门作为民居院落的“安全关卡”,不仅留存着历史文化的“胎记”,而且彰显着时代的烙印,见证着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农家门楼的变换升格是国家昌盛、经济繁荣、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充分体现,更是中国改革开放 40 年来巨大成果的真实写照。我相信,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家门楼还会不断“升级”,我的家乡也一定会变得更加美丽,我们也会更加幸福。
65613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