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散文] 梁冬:元宵节,年的精彩谢幕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20-8-6 11:3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元宵节,年的精彩谢幕

□梁冬

如果说,腊月是浓浓年味儿的铺垫和前奏,正月初一到初五是年的精髓,那么,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则是年的精彩谢幕。

你想,一年三百六十五夜,有哪一个夜晚,能像元宵节让人潇洒超脱、兴致盎然?你看,有哪一个夜晚,能像元宵节令文人墨客像沉醉在飘香的酒中“斗诗三千”?“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写出了元宵节千家万户涌上街头观花灯的盛况。“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圆。”宋代词人姜白石一篇《诗曰》,描绘出当时歌舞、观灯嬉戏的情景。

在经历了年初几日里阖家团聚、亲戚走动之后,在除夕喧闹的鞭炮和缤纷的烟花款款远去之后,天高气朗,一轮明月把人的心境推到又一个期盼的高潮。

多少年来形成这样一个习俗,过了正月十五,年才算过完。元宵夜,是浓浓年味儿的组成部分。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有张灯之俗,所以也叫“燃灯节”。上元之夜,没有了除夕守岁的困乏,有的是快乐与喜悦,它给年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过年,家家都要在自家门口挂红灯笼,而到了正月十五,则要到大街上观灯、猜灯谜、看放烟火。如果说从正月初一到初五的走亲访友、阖家欢聚是亲人朋友之间的节日,那么正月十五就是全村、全镇、全县人狂欢的盛大节日。一街灯笼,火树银花,花灯如昼,人们在大街上走着、看着、跳着,感受着元宵节的欢乐,享受着元宵夜的祥和。触景生情,那一首首、一行行、一句句穿越时空的元宵节诗词,便喷涌而出。

起源于汉代的元宵节,兴盛于宋,到了清朝,欢乐祥和的主题随着时代的变迁长盛不衰,烟花的品种及数量也越来越多。元宵节,又称“闹元宵”。一个“闹”字,把元宵节描绘得活灵活现,展现出它的特色,不闹不红火,不闹不热烈,不闹不欢乐。



伴随着大红灯笼高高挂,火树银花不夜天,舞狮子、耍龙灯、跑旱船、踩高跷、打腰鼓、扭秧歌……热闹非凡的杂耍,把元宵夜演绎得红红火火。听,锣鼓敲起来,唢呐吹起来;看,踩高跷的大步走来了,秧歌队舞着彩绸、扭着身段过来了。年年闹元宵,岁岁人不同。随着现代高科技的广泛应用,花灯、鼓车装上了电动装置,古今节日气氛相映成趣,更加光彩迷人。

元宵夜令人难忘,对春闺妙龄女子来说,除了看灯、赏灯、猜谜、观社火,还是她们谈情说爱的好日子。旧时代,姑娘不下阁楼,笑不露齿,步不露足,而据说在正月十五晚上,许多禁忌可以不讲,许多戒律可以破除,平日不出门的大姑娘,可以借着夜影灯光,和中意人手牵着手,说上几句悄悄话,心中热烈的火苗就像烟花一样绽放。于是,元宵夜就有了“东方情人节”之说。

元宵节的钟情让人难忘,元宵节的诗更是脍炙人口。在诸多元宵诗词里,我更喜欢唐代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诗人直白地点出了正月十五夜的盛景,又婉转地道出了正月十五夜的真谛。

正是有了正月十五的习俗,有了诗词的熏染,元宵节就更加令人心驰神往,产生一种怀恋。这种怀恋在人心中停留得越久,就会迸发出越强烈的乡恋。

65139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