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南宋贤相赵鼎故里闻喜阜底村纪行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22-2-23 21: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地处黄河母亲臂弯的河东,由古至今,光耀史册的著名人物,灿若星辰。他们生活过的土地与村庄,滋养了过去的人文繁荣,也必将养育更加美好的明天。本报推出“游山西运城·读华夏历史——名人故里行”专栏,旨在找寻河东历史名人在运城这块土地上留存的文化印迹与精神财富,为讲好运城的黄河文化故事,增添新的内容。欢迎大家来电来信提供线索或稿件,让我们一起书写运城美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南宋贤相赵鼎故里闻喜阜底村纪行
“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这是南宋宰相赵鼎的绝笔诗。时光已经走过了近千年,读起这两句诗,还能感受到诗人那满腔的壮烈与豪情。是啊,要知道,写这首诗的时候,赵鼎因为受秦桧迫害,为了避免给家人带来更大的灾难,他已经决定绝食而亡,以身殉国。
南宋贤相赵鼎故里闻喜阜底村纪行
那一年,63岁的赵鼎,在天涯海角的崖州,眼望祖国的大好河山,心中充满了热爱与留恋。儒家文化倡导的正气、浩然之气,给了他以身殉国的底气与豪气。他相信,自己会化作天上的星斗,化作一股清气,融入天地之间,让祖国的大好山河更加壮美秀丽。
南宋贤相赵鼎故里闻喜阜底村纪行
赵鼎,从河东闻喜县礼元镇阜底村走出去的爱国名相、诗人,他的身上闪耀着河东先贤的精神光芒,他留下的诗歌,承载着河东的厚重文化与情感。今天,我们走进他生活过的乡村,希望能够感受到那里不一样的风土人情,不一样的山水田地,不一样的时代风光。

依山傍水的秀美村庄

2月9日,大年正月初九,采访过裴柏村,时间已近中午,我们顺路来到与之毗邻的阜底村。春阳正好,山色如画,走过不长的路,赫然看到大路边矗立着一座方正的碑亭,亭中之碑上书醒目的竖行大字“宋丰公赵鼎故里”,左边一竖行小字“邑令河朔古陟州李如兰立”,均为繁体字。主碑两边,正是丰公生前留下的那两句诗“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上部横书4个大字“浩气长存”。碑前,不知是谁放的一个简易的小香炉,能看到上面的香火刚焚过不久。瞬间,这个整修一新的古碑亭,将先贤赵鼎、邑令李如兰、村民,以及前来探访的我们连接到了一起。这,可能便是文化传承的力量。

走过碑亭,继续往村中前进,路两边平畴沃野,虽然早春时节,麦苗尚未返青,但从土地的平整程度看,这里是良田无疑。据同去的裴度78代孙裴建民介绍,路边的田地原来是董泽湖所在地,也就是传说中舜帝时期董父豢龙之地。过去,湖里有水时,曾经广植莲藕,有十里荷花美景。再后来,因为平田整地,湖水被填平,成了现在的样子。

走过田地,眼前豁然开朗,一座村庄出现在眼前,沿着村中巷道向前望,是横亘的中条山。向近处看,村庄道路平坦,房屋整齐,安静地排列在村路两旁。

村里还有一座碑亭,仔细看内容,与村外的那一座有所不同。村外碑上的文字是“宋丰公赵鼎故里”,而村里这座碑上写的是“宋赵丰公故里”,碑上部横书“德泽梓里”,碑的落款已经漫漶。据阜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郭长虎介绍,两个碑的年代有所不同。村外的碑是清朝顺治年间的,村内的碑是清朝乾隆年间的。相传,因为赵鼎是爱国名相,被奸臣陷害,以身殉国,所以早年,官方立了赵鼎故里碑后,曾经下令,碑前,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以示敬重。

荡气回肠的爱国事迹

关于赵鼎的事迹,各种史料记录颇多。他于公元1085年生于闻喜礼元镇阜底村,4岁时丧父,母亲樊氏将他抚养长大。赵鼎奉母至孝,学业精进,21岁时便考中进士,步入仕途,从洛阳令做起,因为政绩突出,不断受到朝廷的擢升。绍兴年间,赵鼎曾两度拜相,主张爱护民力,稳定国家根基,为巩固南宋朝廷作出巨大贡献,被称为南宋中兴贤相之首。他与李纲、胡铨、李光,并称为南宋四名臣。

赵鼎不仅颇有政声与政绩,而且还有文名,曾留有《忠正德文集》与《得全居士词》等传世。据郭长虎介绍,村里曾经搜集到赵鼎200多首诗,从中选出100多首出了本集子,以资纪念。

历史记载,赵鼎当年建议宋高宗赵构回朝执政,其间,他多次上书直谏,从朝廷的威仪礼制到对国家疆土的寸土必争,以及对边关将领的公正赏罚,都提出过非常中肯的建议,深受高宗赏识。

简要梳理,赵鼎曾经为南宋朝廷立过数次大功。一是当金兵大举南下时,他建议高宗不要与强敌正面冲突,而要避其锋锐,先行退避。此后,他与高宗漂泊海上,为保存朝廷实力争取了时间。

二是赵鼎坚决支持岳飞抗金,多次书写《乞赐岳飞亲笔》《乞遣中使训谕诸帅应援岳飞》等上奏朝廷,请求朝廷给岳飞提供强大支持,帮助他全力抗金。之后,赵鼎又请高宗亲笔写诏书,让有关部门保证对岳家军的供养,使岳家军一时声威大震,对有效抗击金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是伪齐皇帝之子与金兵合举攻宋,举朝皆惊,赵鼎不动声色,排兵布阵,又促成高宗御驾亲征,取得完胜,使军心大振。取胜后,他又劝高宗及时收兵,以防备金兵大举前来,果然,金兵随后卷土重来,宋军已做好布防。赵鼎负责政务,张浚负责边务,两人并相时是南宋初期政治最清明的时期。赵鼎还曾负责监修国史工作,被高宗称赞为:忠正德文。

赵鼎为人坦荡赤诚,因小人离间,他与右相张浚不睦。而当高宗欲将张浚发配至岭南时,赵鼎直谏称张浚家中老母年岁已高,不能去岭南,说服高宗将张浚改迁
149954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