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运城发展与崛起的理由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21-10-29 12: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有利的地理位置

运城古代紧靠交通要道,南来北往、东去西行极为便利,有利的地理位置便于河东池盐的疏散。早在秦汉时期,秦晋交通要道,晋豫交通要道皆过于此。直到现在,运城一直被视为三省交通之咽喉。运城池盐历来销售于秦、晋、豫三省,向北池盐可输送到山西各地;向南穿中条山,跨过黄河可达河南;向西过黄河可抵陕西。今天,运(城)风(陵渡)高速公路,运(城)三(门峡)高速公路,大(同)运(城)高速公路基本上也是沿着古代的运盐道路方向修筑的,三条道路皆在运城交汇。

盐池位于解州和安邑之间,而运城则在盐池中部北面的高岗上,东至安邑十五里,西至解州四十里。盐池东部靠近产盐之母——黑河,相对于西部产盐比较旺盛。因此对管理盐池的生产、防盗来说,运城相对是居中的。河东池盐生产集中,运城地理位置相对于盐池生产来说又比较适中。这样,扩建运城,有助于对盐池生产的管理。

(二)盐业的发展

历史上运城盐池也称解池、河东盐池。这些名称都是随行政区划的变迁而以地为名的。历史上盐池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即东池和西池。在唐朝时期,“蒲州安邑、解县有池五,总日两池,岁得盐万斛,以供京师。”安邑池即大盐池,解县池即女盐池和一些小池,总称为西池。女盐池也称女盐泽,现在称硝池,在大盐池之西。《水经注涑水》载:“池(大盐池)西又有一池,谓之女盐泽,东西二十五里,南北二十里。在猗氏故城南。”其他一些小池到明清后总称六小池。“六小池者,一曰永小;一曰金井;一曰夹凹;一曰苏老;一曰熨斗;地属解治。与女盐池相距数里,方长不一。其形最大者水面不过亩余,……唐开元以后总称西池。同隶女盐监。”历史上的西池,曾经和东池一样,在汉、唐、宋各个时期均设有官吏管辖,同时也盛产食盐。汉代,置河东均输长。唐置安邑、解县两池榷运使,“安邑、解县两池,旧置榷运使,仍各别置院官。元和三年七月,复以安邑、解县两池留后为榷运使。” “唐有盐池十八,井六百四十,皆隶度支。蒲州安邑、解县有池五,总日两池,岁得盐万斛,以供京师。”宋置河东转运使、提举制置解盐司。“引池为盐,曰解州解县、安邑两池。垦地为畦,引池水沃之,谓之种盐,水耗则盐成。籍民户为畦夫,官廪给之,复其家。募巡逻之兵百人,目为护宝都。岁二月一日垦畦,四月始种,八月乃止。安邑池每岁岁种盐千席,解池减二十席,以给本州及三京。”由于长期开发,西池在宋以后产量逐渐下降,到元末基本上废弃不用了。由于西池产量的下降,以至废弃不用。

河东都转运盐使司设在解州,解州处在大盐池的西边,偏处一隅,对于盐池的生产管理来说,鞭长莫及。因此,需要在盐池的中部建立一座城池来管理盐池。运城的建立,则适应了这一需要。

封建社会,盐是政府重要的财政收入。河东盐池自古就是盐税大户。“晏(刘晏)之始至也,盐利岁才四十万缗。至唐大历初(公元766年),六百万缗,天下之赋,盐利居半。”“两池(河东盐池)盐利,岁收百五十余万缗。”河东盐池的盐税占到全国盐利的四分之一,整个财政收入的八分之一。所以,历代均设官员予以管理。不过,在元代以前“先是运治未建时,历代虽有榷沽之政,而或入少府,或归大农,或隶度支,即行榷之吏大约分摄于军州郡邑之卒幕,未置专廨。”所以,盐池治所多在解州。元政府出于控制盐池、搜刮盐课的需要,建立了一套庞大的盐政官僚机构——河东都转运盐使司,专门管理河东盐政,搜刮盐课。由于盐务繁杂,解州城位于盐池西。因此,为了管理盐池的需要,而“徙运司于潞村”。

“一业兴,百业旺”。以池盐生产为主的产业带动了其他相关行业的兴起,延伸了产业链条。这样便出现了饮食服务、交通运输、旅馆客栈、银号票号、百货等一系列行业的兴盛。解州城偏西不方便,因此有必要另建一座较大的城池来支撑盐池生产运销的发展。

(三)历史的选择

扩建运城成为必然选择。当时,运城除了盐运司外,还有池神庙、学宫、谯楼和隶役处所等设施。有了这些基础设施,迫切需要修筑城墙来保护。因此,当“上擢章佩监卿那海德俊命河(东)陕(西)盐使”时,便“下车日访,民所戚莫先城事。公(那海德俊)喟然曰:‘民为邦本,岂可重戚吾民!’走怦请于朝。乃规材僦工,徒步经度。”这些基础设施的保护是运城进一步发展的直接原因。

运城的发展,是盐务事业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地方行政中心并不在此,而在州城解州和县城安邑。元末以后驻节于此的多是些盐务官署,如巡盐察院、运同署、经历司署、知事署、库大使署、三场大使署、解州署、都司署、把总署等等。而地方政府长期并不在此设立衙门,所以运城享有“盐务专城”的美誉。

运城明、清两朝曾多次增修与扩建。明朝天顺二年(1458年),运使马显将城门改作四门:东曰放晓,西曰留晖,南曰聚宝,北曰迎渠。正德六年(1511年)御使胡止又将城墙增高。嘉靖年间,以砖裹城。天启、崇祯年间又先后加修并增敌台以守望。清朝又几次重修。清代,城内分为九坊,即:厚德坊、和睦坊、宝泉坊、货殖坊、荣恩坊、贤良坊、甘泉坊、永丰坊、里仁坊,总为四街。设有养济院,以育孤贫。设有习艺院,以使罪责较轻的人学习技艺。此外,城内还有公桑园、牛痘局、育婴堂、粥厂、义仓、同善义园等设施。又建有运阜仓、运储仓,以储备粮食。不难看出,明清时期运城的城市建设规模已相当可观了。

运城逐渐成为潞盐销售的集散地,秦、晋、豫三省的商贾长期云集在此。为适应潞盐生产、运销的发展,其它行业也应运而生,运成形成了一个以潞盐生产和运销为中心的繁荣市场,并逐渐成为河东的经济中心。随着经济的发展,运城的文化教育事业也随之兴起,河东书院、正学书院、宏运书院先后建立;各种祠堂庙宇相继修建,城隍庙、关帝庙、府君庙、火星庙、后土庙、玄母庙、龙王庙、文昌祠等一些庙宇也相继建成。尤其是为教育盐丁子弟而设立的运学,开创了盐务界办专学之先河。同时,运城还以其突出的经济地位和适中的地理位置逐渐发展成为河东地区的政治中心和军事要地。

经过4000余年苦心经营,运城逐渐奠定了她在河东的历史地位。今天,已经发展成为黄河金三角的中心城市,并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历经数百载,古老的运城,越来越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


81966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