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散文] 王陆:回 望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20-8-24 11:55: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 望

——关于艺术与人生

作者;王陆

记忆里没有父亲的完整印记,所有印象是仅从慈母口中了解勾勒出的,谦谦君子形象。娘亲辛劳的身影,记忆里十分清晰,永难忘怀。

乡土气的孩提时期,不知不觉离我而去……又一个廿余年的大提琴操持,也早已弃置。嗣后,一个偶尔的机遇,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上世纪80年代中叶至90年代初,我修业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书法专业),步入《中国书法史论》《文字学》《古代汉语》《古典文学》等系列研修之列。


2003年8月,我获得了国家一级美术师技术职称。

在已过去的这些年代里,我仍时常留恋于大提琴那深沉浑厚韵味未尽的余音。伴随静寂之书途,俯仰间,又一个廿秋已过,至今依然如故,皆因珍视着自己的挚爱,每天只得努力不辍,未敢怠惰。

在众多的古今书家中,吾倾慕唐人颜真卿,歆羡鲁公书法沉着健劲的笔力、丰腴开朗的气度、雄伟厚重的精神风貌;喜欢鲁公高山巍峨与庙堂雄浑之气;喜欢鲁公正而不拘、严而不险,从容于法度之中,而有闲雅自得之趣;喜欢鲁公书法奇巍秀拔。


其有魏晋隋唐以来之风流气骨,而不为古法所拘,萧然出于绳墨之外,明显突破了唐初之墨守成规,开创了新的书法风格,世称“颜体”。

颜真卿书法大象大美,逸气浩荡;颜真卿书法笔底狂澜,大朴不雕;颜真卿书法胸中丘壑,神采至上;吾尤喜颜真卿书法历尽惊涛骇浪之海韵与潮起潮落之激荡。

五千年的民族传统文化,应该说是中国文化人背上的“山”,因为它给予了跋涉者以巨大的负重;五千年的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人心头的源,因为它使探索者脑海充满才智;五千年的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人心灵中的锃镜,在时时刻刻映照着民族文化艺术所扣系的繁征博引的情结。

感悟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之根柢,使人们不能不去重新涉足于艺术的千古之源。诚然,当代智者,溯流上古,心中难免产生一种文化之歉疚!其实先人并非离我们而去,他们就在我们背后。

先哲们所贵,是因为他们从不为己之成败,世人理解之荣辱得失、贵贱毁誉等而忧虑,他们所注重的是自身的整体需求,其他问题都置于次位。故他们的心境大都显得浩瀚而深远,思维趋向严谨、清晰,并富有无限的创造力。

艺术家欲求心境的静谧,想要与禅门的入静不同,必须用心体验人世间万物之旨意,若以静求静,心无生机,实为心境之萧条与荒芜,这样就会失静之博远。而静应该是一种修养,静的本身则需要至静的境界,这一境界则是在天地间平衡中延伸,自然也会出现动态。


从静至动,均由心神主持,以文化支撑,循环往复,最终得到艺术之完善。然而,人生所需有的心事,皆需花费力气去做。如果一个艺术家,每天都按照艺术之需求谋事,为自己之挚爱和选择去努力,所有的事情都会向好的方向转化,成功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大漠烟直,源于心境;长河月圆,生于灵性;墨者果硕,盛于文道。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器也。回顾六十年的学书生涯,字者如也。如其学、如其志、如其人。然而,书法艺术之永恒,在于创造者灵魂之不朽。因为它源于艺术家之民族精神和国家意识,绝非孤立。

亘古成大器者非职业者居多,有屈原、王羲之、苏轼……诚然,追思历史,不是为了与古人握手,感悟文化,而是为了获得灵魂的新启迪。

古风若蔼,来也空灵,去也空灵,留下来的唯有淡淡的清韵;历史如汐,来也轻轻,去也轻轻,只是把沉重的物质留给了这个世界。然而,历史却用它独特的方式诠释着大自然的法则。


它是在提醒人们,红遍千山物质,未必永红,就算是轰鸣雷电,也未必强悍。当人们从历史的风尘中挖掘出昔日瑰宝之时,震撼过后,也只有茫然。而当我们感到自己成功之时,那却是源于我们自己没有真正认识到文化和艺术的博大。

古贤研习书法,大抵是“游于艺”,其结果无意而成为大家。那是因为古代名家往往淡然无极,便能超拔脱俗,品美从之。诚然,最高的艺术家,人们往往听不到他的声音。真正造就艺术的人,会时常看看天、看看地,让神思运行不息,伸向遥远。


如果艺术家给自己的名声造假,蒙羞的只有自己。诚然,艺术之真善美,首先是真,因为真是事物发展的基础。真诚地看待自己,真诚地看待别人,是成功者共有的特征。

艺术大家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走出来的哲人,在他们身上,寄托着人们对民族文化的厚望。他们从昨天走来,为世界带来了艺术之光辉;他们向未来走去,必将为艺术世界创造新的辉煌。

65923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