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散文] 贺栋:乡路的嬗变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20-8-24 11:4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乡路的嬗变

作者:贺栋

故乡的这条路我走了很久。

故乡的这条路承载着我童年的欢乐、青春的迷茫、年少离家时的憧憬和人到中年的乡愁。故乡的这条路啊,也见证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故乡所发生的嬗变历程。

过去:乡间的土路

从我记事起,故乡的路是一条乡间的土路。路面很窄,仅能容下一辆胶皮轱辘车通过。路面坑坑洼洼。晴天,路上积满了厚厚的尘土,每当大风刮过,就会扬起漫天的尘土,把人弄得灰头土脸;雨天,一地泥泞,即使穿上雨鞋,鞋子也会经常陷进深深的泥坑,等费好大劲儿拔出来的时候,往往拔出一双沾满了泥巴的双脚。

在故乡的这条小路上,我度过了我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和许许多多同龄的小伙伴一样,很小就参加了劳动,跟随大人们去务农,麦收时捡拾洒落在田间的麦穗,秋收时摘棉花、下柿子、拾谷穗,平时则背一个草筐、拿一把镰刀,去割草、喂牛、喂猪、喂兔子。

那个时候,这条路上哪儿有棵什么树,哪棵树冠大夏天能遮阳避雨,我都记得一清二楚。劳动间隙,我时常出神地冥想着,这条路能通往何处。在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我向往着有一天,能沿着这条路,走向外面的世界。

那个时候,从我们村去西村,有十五里路。记得我们每次去西村联校参加统一会考,都是天不亮就起床,然后肩膀上搭着一个布口袋,里面装着书、钢笔和一天的干粮,干粮有两三个玉米面窝头、几个葱根,还有一水壶的凉开水。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三五成群,一路小跑地从这条路上往西徒步而行,走在后面,就会被前面同学走过时扬起的漫天尘土所笼罩,于是,出门前穿的干干净净的衣服,等到了西村,就已经浑身脏兮兮了,常常会招来西村本村的那些同学的嘲笑。他们笑话我们是山里来的土包子。

我记得有一次,西村放映电影,演出的是《红灯记》。下午放学后,我和几个小伙伴约好,胡乱吃了口饭,就结伴去西村。因前天刚下过一场雨,一路上有几十个存满了泥水的土坑。


当时,天已经黑透了,根本看不见哪儿有水坑,尽管我一路小心翼翼,但还是十几次踏进了水坑,浑身上下溅满了泥水,十分狼狈,临行的好心情,瞬间跌落到了极点。

向往:城里的柏油路

1981年,我十三岁,考上了望嘱初中。一天,我与父亲一人骑着一辆自行车,去万荣城里的一个酒厂买酒糟,当时家里养了几头猪,用酒糟当猪食。我们一共买了三百斤酒糟,父亲的自行车上驮了两百斤,我的自行车上驮了一百斤。


骑行在万荣县城宽阔的柏油路上,我感觉不出有多累。但是出了万荣县城拐上回乡的路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崎岖不平的土路上,我那两只蹬着自行车的双脚越来越吃力,而且往东回我们村的土路是一路的上坡路。

那一个接一个的陡坡,我和父亲只能推着车子走,遇到又陡又长的坡,我和父亲便把一辆车子撑在路上,然后父亲用力地压住车把,以防上坡时因后座重物导致车头翘起来造成翻车,我则撅着屁股在后面使出全身的劲推车。这样一路折腾下来,等回到家时,我浑身像散了架一样,一动也不想动了。

“爹,啥时候,咱村也能铺上像万荣城里那样的柏油路呀?”我这样问父亲。父亲一句“不知道”,让我一脸的茫然。

再后来,我到汉中上了高中。去汉中的路,从万荣县城东开始,就全是平平整整的柏油路,一路上除了七庄坡外,再也没有什么大坡了,那柏油路真的是好走啊。我的自行车蹬得飞快,五十多里柏油路,比从我村到万荣县城二十里的土路用的时间还要少好多。

在汉中上学时,几乎每个星期天我都要回家一次,主要原因是学校当时实行伙食定量供应,饭总是不够吃,只能回家带一大袋子干馍,到了学校晒干后,再慢慢吃。

从学校到家、从家到学校,来回的往返,经常会遇上天气不好的时候。故乡那条土路,在雨雪天十分泥泞。泥巴裹住我自行车的前后轮子,推也推不动,只能在路边找一个小木棍捅啊捅。


好不容易能走了,但没走几步,自行车的前后轮又被泥巴裹得严严实实。没办法,只能把自行车扛在肩膀上,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二十几里路,而且一路上不知要跌倒多少次,所以好多次都是摸黑了才能到家。

“啥时候我们村也能铺上柏油路啊?”我无数次地这样想。

时光在慢慢流逝。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的那年秋天,我结婚了,至今回想起结婚那天的情景,仍记忆犹新。那年秋天,绵绵细雨,连着下了几天。我的父亲租了一辆大客车,我四姑家的表哥开回了一辆皇冠小轿车。从我们村去接亲的时候还好,一路下坡,但是回来时,情况就不妙了。


虽然我父亲早早就找了十几个帮忙的邻居,在南村那个陡坡上,用铁锨铲土铺平那一个个深水坑,但是那辆小轿车加大油门冒着黑烟还是四轮打滑上不去。我和妻子只好下了小车,坐上那辆大客车,这才回了家。

那些年,因为故乡的这条土路,我们村的经济一直发展不起来,多少年来一直是落后的黄土旱塬上的小村庄。

巨变:村村通柏油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的故乡像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巨变。

故乡那条崎岖不平的通往外界的土路,进行了拓宽改造,铺上了煤渣。后来,政府的乡乡通、村村通柏油路工程开始了。在国家的大好政策扶持下,故乡的路完全是旧貌换新颜,彻底告别了祖祖辈辈多少年来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时代,变成了平平展展的柏油路。

这项工程的完工,迅速拉动了我们村的经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村靠种植药材等经济作物,终于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村民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巨变:一座座破旧的老屋被气派的二层楼取代;路好了,家家户户都有了电动车、三轮车、摩托车,好多村民家里还购置了小汽车。

三十年前,我从故乡的那条小土路走来,来到了外面的世界;若干年后,我将沿着故乡这条平平展展的柏油路,回归故里……

65917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