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柳宗元之文风官德政绩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20-7-14 10:4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柳宗元之文风官德政绩

柳宗元出生于公元773年,字子厚,唐代河东郡(今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县)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散文家、哲学家和思想家,最后官职为柳州刺史。一生留存诗文作品达600篇,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刺史是历史上的官职名,主管政事务监察。在唐朝,刺史是地方州官,分为上州(四万户以上)刺史、中州(二万户以上)刺史和下州(不足二万户)刺史,后逐渐衍变为虚闲职。公元805年柳宗元参加的“永贞革新”改革失败,被贬为邵州(今湖南省邵阳市)刺史,赴任途中被加贬为永州司马。在永州工作10年,公元815年被改贬为柳州刺史。

作文,以物明理

柳宗元作文以生活实践为基础,他的文章简约真实,大量诗歌和散文皆以物明理,语意深切感人。譬如《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前两句渲染景色,在群山冷寂,不见一只鸟儿,村庄小路一个人影子都见不到。看似表面说的是群山、鸟儿、村庄、小路的状态,实际是在写当时所处的“千万孤独”现实心境,映衬了下联,在天寒地冻大雪飘飘的时候,有一位老人却划着小船游荡于江水之中,身穿蓑衣,头戴斗笠,面对山川河流,引竿垂钓。此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一幅绝美的画卷。

柳宗元来到永州仕途失意,心情压抑,怀着满腔热血的他,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但并没有自暴自弃,他自比屈原,追求理想和抱负,坚持不懈,不计一切后果。柳宗元在“千万孤独”的时候创作千古绝唱藏头诗《江雪》,此内容表达了孤寂之情的无奈,表现自己的傲骨,纵使面对恶劣的环境,依然可以保持自己的初心,来面对世界。

而立之年的柳宗元才华横溢,为施展自己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抱负,投身到王叔文的“永贞革新”改革当中。他与其他几位改革大人一起,大刀阔斧地改革朝政,打击强权,举贤任能,清除朝廷积弊,减免赋税,解除民间疾苦。但是,改革触及一部分实力派官员的权力,遭到力量强大的保守派群起而攻之。由于改革派不能做到稳中求进,以及内部的宗派习气,仅半年时间,“永贞革新”便归于失败,33岁的柳宗元在短暂的得志之后,虽没丢失“乌纱帽”,但也同样被断崖式流贬到永州任司马。

柳宗元投身“永贞革新”为的是国家、为的是百姓,而不是为了做官当老爷。

柳宗元的文德更值得称道,他特别注重文德修养,并指出:“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意思是文士以德行为修养成根本,而在德行中真诚摆在首位。柳宗元认为,写作要做到人文合一、知行合一,文章写作和品德修养须有机结合。如《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柳宗元朋友王参元的父亲是一名大将,家财富足,王参元爱学习,有远大的理想抱负,立志报效国家报效朝廷。但因家境殷实,不思进取,把抱负放在一边,过上了自己舒服的小日子。然而,一把大火把家业烧个精光,这下让王参元苦不堪言,如此,柳宗元为何要贺呢?这正是柳宗元把德放在第一位的体现,就是让朋友从烧家的悲痛中走出来,解以因祸得福。从此,让王参元更名正言顺地做进士,更亲民,这也是柳宗元的本心。

做官,体恤民情

公元793年,柳宗元21岁,以他的饱学多识一举荣登进士第,从此走上为官之路。他为官期间,忠诚干净担当,上忠国君,下惜百姓,对民仁爱宽厚,深受百姓爱戴。为了天下百姓的生计,他曾发出“苛政猛于虎”的呼唤。柳宗元在流放永州时以孔子为范,服务时代、服务社会、服务人民,体现了与时俱进。

所著《捕蛇者说》中,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意思是,唉!有谁知道横征暴敛对老百姓的荼毒,比毒蛇更厉害呢?因此我对这件事加以述说,留待考察民情风俗的官吏参考。柳宗元为官时深入老百姓,调研老百姓真实生活状况,亲身体恤群众疾苦,敢于说真话、谏真言。

《捕蛇者说》以直接对话的方式,来印证“苛政比老虎还厉害”呈现了老百姓难以承受赋税的压力。如对话中,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汪然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意思是,我可怜他,并且对他说:“你怨恨捕蛇这项差事吗?我打算去对主管收税的官吏讲一讲,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姓蒋的听了大为伤心,眼泪汪汪地说:“您是哀怜我,想让我活下去吗?那么我干这个差使的不幸,还不及恢复我的赋税那样严重。”

柳宗元在永州“零距离”与民众交流沟通,贵在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多求务实之策、多纳睿智之言。
63713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