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柳宗元与刘禹锡,半世飘零两知己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23-5-31 11:3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郭新庆

唐代有两对名人挚友,一对是盛唐时的李白和杜甫,一对是中唐时期的柳宗元和刘禹锡。盛唐和中唐以安史之乱划界,自此唐朝开始走下坡路。安史之乱被平定的前一年,62岁的李白死于避难途中的安徽当涂。57岁的杜甫死在去岳阳的小船上。这两个人的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逝去。

柳宗元生于公元773年,刘禹锡比柳宗元大一岁。柳宗元出生在京城长安,祖籍河东郡,也就是今天的山西永济,他是官宦世家。刘禹锡是匈奴族后裔。他和柳宗元的交情,透着当时社会的宽容。李唐王朝有胡人血统,所以唐朝社会没有那么多禁忌和礼数,思想开放,吸纳四方。

柳宗元和刘禹锡是终生不离不弃的挚友。两人年轻时相识,同一年中科举,又同在御史台为官。

唐德宗死后,中风失语的唐顺宗在王叔文和王丕等人的拥立下继承了皇位,随即展开了一场“永贞革新”运动(又称二王八司马事件,是唐顺宗永贞年间官僚士大夫以打击宦官势力、革除政治积弊为主要目的的改革,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反对宦官专权,最后以失败而告终)。柳宗元和刘禹锡早年因与王叔文有交往,后成了王叔文倚重的革新派核心人物,直接参与革新运动的决策和执行,当时人称“二王刘柳”。革新派一执政,就罢宫市(唐德宗以来,宦官经常借为皇宫采办物品为名,在街市上公开抢掠,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白居易的《卖炭翁》就是对宫市的讽刺控诉),禁五坊(即雕坊、鹘坊、鹞坊、鹰坊、狗坊);取消进奉;打击贪官;打击宦官;抑制藩镇。

《资治通鉴》记载王叔文主政时的情景:革新派不分白天黑夜,夜以继日地谋划着施政大计,以至到了如醉如狂的地步。那些逐利求官者见革新派得势,纷纷过来巴结。当时王叔文及其10多名党人的家门口,昼夜车马如市。但这些逐利求官者的欲望一旦得不到满足,就马上翻脸,私下勾结起来攻击革新派。在藩镇、宦官、旧派朝臣的围剿下,永贞革新只持续了短短6个月时间,革新派还没来得及反应,就都被贬出了京城。柳宗元被贬为永州(今湖南永州)司马,刘禹锡被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史称“二王八司马事件”。

唐代的贬官是罪臣,戴罪之身形同囚徒。柳宗元说,他在永州时,住在庙里,每天见到的除了家人就是和尚,孤寂的寺庙生存环境,让他痛不欲生。但在长年的贬放生活里,柳宗元和刘禹锡一直保持着频繁的书信往来,相互支撑和给予慰藉。

柳宗元和刘禹锡遭贬的那十年,是他们人生最痛苦难耐的经历,可他们却奇迹般地铸就了自己的人生辉煌,成了那个时代以至后世都难有人能望其项背的思想家和文学家。

元和十年正月,被贬了十年的柳宗元和刘禹锡被召回京城。可来到京城后不久,一件不经意的事情又让两人的命运陡然逆转。这年三月,刘禹锡邀请柳宗元等人去京城的玄都观看花。刘禹锡是个性情中人,触景生情,即兴作《元和十年自郎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诗中写道:“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诗的后两句讥讽了那些靠排挤自己得到提拔的朝臣,说他们像满园桃花一样,不值一顾。没想到这激怒了宪宗皇帝和旧派朝臣。刘禹锡随即被放逐到播州做刺史,柳宗元也受牵连被贬到柳州做刺史。

播州即今天的贵州遵义,当时异常荒凉,是“五谷不毛处”,人口不足500户。刘禹锡家有80岁老母,同去是赴死,分离是死别。面对此情此景,柳宗元主动要求与刘禹锡交换贬地。这时御史中丞裴度伸出了援手,将刘禹锡改贬去连州做刺史。

元和十四年十一月,柳宗元病逝于柳州,年仅47岁。柳宗元一生穷困,死时连归葬的钱都没有,是他的上司裴行立出钱,才由其内弟卢遵把他的灵柩送回长安。此时刘禹锡奉母丧正由连州北还,途经当年他与柳宗元分别地衡阳时,突然接到柳宗元病死的讣告。刘禹锡“惊号大叫,如得狂病。良久问故,百哀攻中。涕泪并落,魂魄震越”“南望桂水,哭我故人”,并作《祭柳员外文》《重祭柳员外文》悼念故友柳宗元。

刘禹锡晚年赋闲东都洛阳,其名文《陋室铭》是他晚年心境和生活的真实写照。刘禹锡学孔子不避陋居,说自己陋室不陋,好比诸葛亮在南阳隐居的草庐和汉赋大家扬雄在成都西郊的草玄堂。品高陋室有鸿儒,安贫守道何陋有?刘禹锡《陋室铭》留给后人无限想象空间。

(《文史博览》)
203418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