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散文] 张丽萍 :父亲、绘画、文学与我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20-6-10 20:4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父亲、绘画、文学与我

契诃夫说:“艺术给我们插上翅膀,把我们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父亲正是那个给我插上翅膀的人,让我飞向更高更远的地方,去感受艺术与美,诗意和远方。


幼年时期接触到最早的一幅画,源于父亲。那是父亲亲笔画的一幅墨彩《咏梅图》。梅花的花瓣是用一种含有荧光物质的颜料画出来的,即使在没有灯光的夜晚,也能看到它散发出的熠熠光彩。

光阴荏苒,时光已悄然流过了数十载,可父亲那幅《咏梅图》至今依然鲜活地保留在我的记忆里。悬崖峭壁间,一枝寒梅蓬勃而出,虬曲的枝干倾斜着,伸展着,一朵朵迎风傲雪的红梅在枝头绽放着,其间还夹杂着几朵未绽的花骨朵。透过花枝,你能感受到一种宁静而又磅礴的力量跃然纸上。

这幅《咏梅图》的空白处题有一首词,是毛主席那首著名的《卜算子·咏梅》。当年,父亲将这幅画挂在我们家墙上的时候,我大概只有六七岁,对其中的寓意并不能完全理解,但它优美的韵律却深深打动了我幼小的心灵。于是,便一遍又一遍反反复复地念,直到烂熟于心。

卜算子·咏梅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印象深刻的是这首词的副标题。以我当时的年龄,对它的意思是无法理解的,只觉得比起韵律优美的词句来,它实在显得太拗口,也太难懂。于是,父亲便耐心地对我讲,南宋著名词人陆游曾写过一首《卜算子·咏梅》,毛主席读了之后,感觉格调太低沉,于是也写了一首《卜算子·咏梅》,但格调高昂,洋溢着一种蓬勃盎然、积极向上的力量。从此年幼的我便记住了毛主席这首咏梅词,也记住了陆游的名字。

当我读到陆游那首《卜算子·咏梅》时,已是几年之后的事情了。那一刻,脑海里瞬间闪现出父亲那幅《咏梅图》,以及题写在画面中的那首咏梅词,也瞬间理解了那句儿时曾感觉拗口难懂的“反其意而用之”。

而在陆游那首《卜算子·咏梅》中,我更欣赏其下阕: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上世纪七十年代,宣传工作是一项非同寻常的政治任务,有着绘画特长的父亲常常会被县委抽调去搞展览、画板面。于是,每年的寒暑假期间,我常会跟随父亲前往我们闻喜县文化馆。此时的我已上了小学,有时,我会站在一旁看父亲在版面上画画,有时会趴在旁边的桌子上写作业。每到开饭时,便会跟在父亲的身后去打饭。印象中,文化馆食堂的饭菜都很好吃。

父亲告诉我,那时,他曾应邀为学校乡村及各种展览画过多幅毛主席画像。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画在村西头的那幅巨幅壁画,壁画中的毛主席神态自如地坐在一把竹椅上,面带微笑,神采奕奕,脚下是一片如茵的青草。那幅壁画是根据毛主席当年一帧很著名的照片画的,其神态、表情栩栩如生,一种领袖所特有的非凡气度展现而出。

如今,画在村西头宣传墙上的那幅壁画早已不复存在,但它却永远留存在我的记忆里,直到数十年后的今天,依然那么鲜活,那么生动。 记得当时,父亲踩在一个临时搭起的木架子上,一连画了好多天。那时正值暑假期间,天气炎热,村干部每天都会给父亲送来一个大西瓜。于是,跟着父亲吃西瓜,成了我每天最开心的事。

多少年来,父亲一直是我们心中的骄傲与榜样。父亲是我们闻喜中学颇有名气的地理教师,并先后担任教导主任、副校长等职。他不仅课讲得好,而且为人正直,光明磊落,慈爱宽厚,爱生如子,工作认真负责,教学业绩辉煌。因而,深受师生们的尊敬与爱戴。直到退休后的二十年间,每逢节假日,仍会有当地或从北京、上海、太原、长治等地回来的学生来家中看望父亲。

父亲热爱生活,兴趣广泛,不仅在绘画艺术上有着一定造诣,而且擅长书法和摄影。父亲写得一手好字,无论钢笔字,还是毛笔字。尤其是隶书,写得相当漂亮。年轻时的父亲,篮球和乒乓球也打得非常棒,直到今天,年过八旬的父亲每天仍坚持到老年活动中心去打乒乓球,还有读书看报,做读书笔记,至今已写了好几本。

上周,去看望父母时,父亲拿出其中的一个笔记本让我看,漂亮规范的楷书透着老知识分子的儒雅与静气。2008年,退休后的父亲还撰写出版了一部回忆录《我和我的家庭》。


在我们很小的时候,父亲即教我们一些朗朗上口的古诗词。父亲为我们买回的唐诗宋词等经典书籍,更是被我们视若珍宝,反复诵读。学生时期,父亲曾先后为我和弟弟、妹妹订阅了《儿童文学》《少年文艺》《汾水》等文学刊物。

在闻喜中学读高中期间,父亲常会领着我到图书馆去借阅各种经典书籍,曹雪芹的《红楼梦》,巴金的《家》《春》《秋》,周而复的《上海的早晨》,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托尔斯泰的《复活》《安娜·卡列尼娜》等,都是在那一时期阅读的。那时,我还经常会在父亲的办公室看到一些绘画与摄影之类的艺术刊物。所有这些都对我的文学写作、审美能力和艺术感悟力产生着许多积极而有益的影响。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始,我的文学作品陆续发表于国家、省、市级报刊,散文《花开的心情》曾荣获“2010年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大赛”一等奖,并应邀赴北京出席颁奖仪式;中篇小说《花果飘香的季节》荣获“2012年运城市绿协杯文学大赛”一等奖;散文《黄河丹霞,令人心醉的地方》入选《2014年中外诗歌散文精品集》(中国文化出版社)。

在2020年这场声势浩大的抗击新冠肺炎战“疫”中,先后创作完成了题为《一场瘟疫,就是一场浩荡的召唤》和《你是人间最美的天使》两篇文章,前者刊发于3月11日的“河之东”文学公众号,后者于4月7日被《运城日报》和“河之东”文学公众号同日刊发,并被读者和亲友们争相转发,广为传播。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与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除文学之外,如今的我对书法、绘画、摄影、紫砂、陶瓷等艺术作品也有着浓厚兴趣,尤其喜欢绘画。每次外出总喜欢到各地的博物馆和美术馆去看各种艺术展览。

1999年2月,陪同爱人前往北京中国美术馆出席“全国首届兰亭奖·牡丹杯书画大赛”颁奖仪式期间,曾有幸目睹了国际画坛巨匠赵无极的数十幅经典油画,那绚丽夺目的色彩、丰富变幻的构图、恢宏壮阔的气势瞬间吸引了我的目光,并深深打动了我的心!站在大师的巨幅油画前,似乎有一种蓬勃激荡的力量喷薄而出,禁不住在心中惊呼:“这才叫艺术,这才是美!”

2014年3月下旬的一天,我在《文汇报》上看到一则消息:法国印象派绘画大师莫奈画展正在上海举办。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立即订购去往上海的车票,于4月初清明期间,和爱人专程赴上海观看莫奈画展。

莫奈是法国印象派绘画的创始人之一,他善于追求同一景观在不同时间里的光影变化,而他晚年的油画《睡莲》系列更是堪称经典。色彩的融合、笔墨的变化、韵律的起伏激荡出炫目的光影世界,令人陶醉,流连忘返。对艺术与美的热爱与感悟,让我的生活有了更多色彩,内心也变得更为充实和丰盈。我想,我最初的审美意识和如今的艺术感悟应该源于父亲的影响。

生活离不开柴米油盐,心灵更需要艺术与美,诗意和远方。木心先生曾说过:“没有审美能力是绝症,知识也解救不了。”感恩父亲,引领我走近艺术和美,走向诗意和远方。

如今,回头想想,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父亲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爱的温暖,人生的激励,更有艺术的熏陶,前行的力量。

60575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