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运城名人西姚蒲剧名人阎逢春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18-3-21 17:41: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阎逢春(1917~1975),男,蒲剧须生。名代蓉。山西省运城市西姚村人,出身蒲剧世家,父亲阎金环是位优秀的须生演员。著名蒲剧表演艺术家。曾任晋南蒲剧院蒲剧团团长、运城地区蒲剧团团长、中国戏曲家协会理事。

艺术经历

       十五岁随父学戏,一年后便登台演出。后寻师访友,技艺大进。但因嗓音病变,暂离舞台。一年后嗓音恢复,重登舞台,声名大震。此后他的唱腔,表演遂自成一派。其唱腔苍劲有力,铿锵大方,刚柔兼备,讲求“安、点、顿、拉、闪、放”的六字演唱技法,善用充满激情的演唱,唤起观念共鸣。表演则以刚劲为主,节奏强烈,舒展大方,尤善运用特技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阎逢春首创帽翅功,精研髯口功。年仅21岁便以“须生泰斗”的头衔在晋风社挂了头牌。 阎逢春在唱、做、念、打、舞与手、眼、口、身、步等功法方面,既继承蒲剧传统艺术,又有充分的选择和独特的创造,形成了阎派艺术表演风格。1952年全国首届戏曲会演,他演出的《跑城》,重塑了徐策的性格特征,受到首都文艺界知名人士的高度赞赏。

       1959年,他参加演出的《窦娥冤》被拍成电影。《薛刚反朝》、《法门寺》、《大报仇》、《反徐州》、《放饭》等戏的中心唱段,也由中国唱片公司制成唱片。

生卒年月

诞辰:1917年,农历丁巳年

逝世:1975年,农历乙卯年

李健吾与阎逢春

       阎逢春的名字后来所以能收入《辞海》,全凭了著名戏剧评论家李健吾的多方呼吁。1978年春夏间,南昆《十五贯》电影重新放映,李健吾去看了,听到有些观众对况钟在苦思闷想时帽翅的摆动很感兴趣,他不由得想起了阎逢春,随后写了《悼念蒲剧老艺人阎逢春》一文,在《山西日报》发表。

        三年后,编辑《李健吾戏剧评论选》,收入《悼念蒲剧老艺人阎逢春》,李健吾特意在文后写了一篇千余字的《附记》,历述自己与阎逢春的交往,并再一次肯定了这位老艺术家的成就。

        《中国大百科全书》和《辞海·增补本》中,都收录了阎逢春的词条。《李健吾戏剧评论选》好长一段时间没能出版,得到这个消息后,他又为《悼念蒲剧老艺人阎逢春》一文写了《附记二》。除披露《中国大百科全书》即将收入阎逢春的消息外,还提供了两则周信芳佩服阎逢春的轶事,以证明自己当初判断的正确。

蒲剧泰斗阎逢春铜像

       2011年11月11日,蒲剧泰斗、著名蒲剧表演艺术家阎逢春先生的铜像落成庆典,在位于盐湖区东郭镇刘范村的仙阁山庄名人苑举行。山西省文化厅办公室副主任张晴,运城市政协副主席闫义勇、孙涛锁,著名书法家翟德年等出席了庆典仪式。赵望进、贾起家等著名书法家向庆典组委会送来贺联。

       阎逢春先生是蒲剧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艺术大师,他既是表演艺术家,又是戏剧革新家,他在艺术实践中创立了声誉最高、影响最大的阎派艺术,为蒲剧史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抗日战争时期,阎逢春在社会名流李逸僧的相助下,练出了一股腹音,并创造了神奇的帽翅功,一出《杀驿》唱红了西安;由他扮演的傅作义将军,声震西北,极大地鼓舞了抗日将士的斗志和精神。景梅九先生曾在《国风日报》上写文章给以赞美鼓励。

       阎逢春在表演艺术上博采众长,努力创新,自成一家,尤其善用特技刻画人物,由他发展的髯口功、梢子功、靴子功等蒲剧特技,极大地丰富了角色的形象。1957年,阎逢春赴京演出,名扬京城,随后被列为蒲剧五大名演员。

       “新落成的铜像上方,刻有由著名诗人、剧作家贺敬之题写的‘蒲剧泰斗’四个大字。左右6个人物图像代表阎逢春塑造的6个深入人心的蒲剧人物形象,乌纱帽则代表阎逢春对蒲剧的重大贡献:创造了帽翅功。”
54269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