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自闭症少年之死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17-3-25 18:03: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土逗公社  作者:酥麻麻 沙捞越   原标题:自闭症少年之死:政府购买服务,还是收买人命?
  
   
一个自闭症未成年流浪者,在今天的中国会遇到什么?
  土逗以前对“草菅人命”四个字没有太直观的感受,直到最近看到这条新闻
自闭症少年之死   
  2016年8月8日,15岁的自闭症少年离开深圳的住所并走失。2016年12月3日,他因“伤寒沙门菌感染并休克”,在广东省韶关市新丰县人民医院不治身亡。
  在短短的一百多天中,发生了很多令人痛心遗憾却无从问责的事情,最大疑点就是他生命中的最后一站——练溪托养中心:
  1、 其成立6年以来,出现多起死亡事件。根据当地殡仪馆的记录,从2017年1月1日到2月18日,短短49天,托养中心送来了20位死者;
  2、 该托养中心曾多次被新丰县民政局要求整改。新丰县县长表示:练溪托养中心手续不完善、证照不齐全,政府监管也不到位;
  3、2015年7月,练溪托养中心因报价最低,所以中标为期两年的东莞市救助站流浪乞讨人员临时安置服务项目项目。托养中心法人代表的亲属透露,从2015年起,中心有明显盈利,“一年一两百万以上”……
  该托养中心虽然各种不正规,但仍然得到了“政府购买服务”的项目。
  而且,如果“知情人士”透露的信息属实,那么托养中心并不差钱,我们的政府也并不差钱。那他为什么最后还是死了?为什么钱救不了他?为什么这个经过竞标制度考验的“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救不了他?
   自闭症少年之死
  练溪托养中心正门。图:新京报  溯源“政府购买服务”
  他的死离我们太近了。近到他失踪时走过的深圳清湖地铁接驳站、福田口岸地铁站,都是包括土逗在内很多人去过的地方,近到我们可以社交媒体上一览无遗地看到他那具发黑的尸体和白纸黑字的死亡证明书。有时候,走得太近了,反而看不清,道不明,甚至麻木。那我们干脆走远一点,看看我们主动“接轨”的“国际”——一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购买服务”之路——情况如何。
  英国政府早在1990年公布的公共医疗和社区关怀法中就明确规定,中央政府拨付的特殊款项的85%必须以竞争招标的方式向私营或非政府组织购买……竞标可以帮助政府降低购买公共服务的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华夏时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欧美模式》, 2014年04月30日
  1970年代,由于经济下行,英国陷入所谓“福利国家”危机,开始大幅削减政府公共服务的成本。商业化、契约外包及去规制化等公共服务策略层出不穷。所谓契约外包,是政府公开招标,由私营或非政府组织价低者得以承包社会服务,甚至还有强制性竞标制度。一来可以帮政府省钱,二来可以提高效率,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
  但在研究者和社会服务一线从业者的眼中,医疗和社会服务等公共事业变成可以买卖的商品,在本应强调公平的领域推崇效率、竞争、市场和消费主义的价值体系,无异于打开了潘多拉之盒:
  例如,竞标者为了获得竞争优势,减少竞标价格,通常会减少雇用员工,当中许多被解雇的是一些非技术性的基层员工(特别是女性员工)。又例如,政府和机构的开支是降低了,但为照顾失业者而投入的社会安全支出也降低了。
  “强制竞标”模式的行政和交易成本同样不低,约占地方政府每年契约金额的7.7%。这些行政成本花在哪里?起码其中一部分是用来请那些第三方招标公司来运作和“监督”整个招标过程……
  自闭症少年之死  
  图片来源:中国政府采购网  可见,市场竞争能否真的降低实际服务支出的成本,不得而知。重点是,到底竞争对质量的提升有多少帮助,相关学者们也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总之,当新工党上台,这个强制竞争模式也被摒弃了,但社会服务市场化的脚步却没有停止……
  公共服务从内部供给走向契约外包的强制性竞标,是欲解决科层体制之无效率、无弹性及昂贵的服务输送;但强制性竞标昂贵的交易成 本、竞争市场的不足、员工士气的低落等,不仅不利于效率的改善, 也伤害到公共服务质量。此外,这种模式也因缺乏社会民众參与地方民主的决策过程,大大伤害了社区和草根组织的基础。
  ——黄源协《英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绩效管理之变革》
  如此想来,英国也发生类似自闭症少年死亡事件的社会福利丑闻,似乎也是必然了。
自闭症少年之死   
  Winterbourne View是一家英国的私立护理院,里面住着很多有学习障碍、自闭症、精神病及人格障碍的院友。2011年BBC记者卧底该医院,假扮护理员,揭发了医院护理员虐待病人的恶行,事后有6人获罪入狱。
自闭症少年之死   
  在BBC卧底记者的镜头中,可以看到医院的护工多次将一位病人用椅子困住,甚至直接用脚践踏院友的手腕或者掌掴病人,任凭院友撕心裂肺地呼叫。 图:BBC视频截图  为什么英国这样的“民主、文明、富强、自由”的国家会出现这样骇人听闻的社会福利丑闻?
  这是照顾服务私有化的后果,院舍的运营就是奔着赚钱去的。既然要赚钱,减少人工成本就顺理成章,最好只需要支付最低工资。支付最低工资意味着随便在街上抓个人都能来当护工。但护工的工作包括医疗的行政工作、心理状况跟踪、现场危险评估和调整院友身心状况的技术,门槛不低。
  据BBC的报道,护理院中的一名护士曾经2次向该护理院的经营机构甚至国家监管机构护理质量委员会投诉这些虐待恶行,但是政府和相关部门根本没有理会(这种情节听起来有点熟悉)。无奈之下,该护士只好选择向媒体求助。也恰恰是因为护工不需要考取特别的专业资格,记者得以顺利伪装进入护理院工作,并偷录下施虐经过。而这不是BBC唯一一次的爆料,近几年来,从儿童服务到老人服务,类似的企业开办院舍丑闻,在英国层出不穷。
  就英国的经验来看,政府购买服务这一模式,最终只会让政府这一官僚机构掌握最终话事权。非营利机构在经历了这种模式的“优胜劣汰”后,最终败给“更有效率”的盈利性私营企业。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合同,承包给了逐利的企业。对于那些真正想做点什么的非盈利组织来说,苦于如何与私营部门“向下竞争”。对于社会福利行业的专业人士来说,工作指标的压力取代了服务对象的福祉。一般人或者穷人的生老病死,在某些部门和机构看来,也都不值一文了。
  市场“春风”遍九州,谁家欢喜谁家愁
  虽有前车之鉴,但我们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以火箭速度与国际接轨”。
  1994年,深圳市罗湖区政府将环卫服务外包,向有资质的环卫公司购买城市公共卫生服务,这是我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的第一次尝试;1995年,上海进行政府购买服务的探索,委托上海市基督教青年会对市民的社区活动中心罗山会馆进行管理;2000年,上海市卢湾区等6个区的12个街道率先开始依托养老服务机构开展居家养老试点。
  ——崔军等《政府购买服务绩效评价研究》
  资本主义国家的概念和模式是绝对不能搞拿来主义的,中国当然有中国特色了。所以,我们国家对“政府购买服务”的定义是:
  本办法所称政府购买服务,是指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把政府直接提供的一部分公共服务事项以及政府履职所需服务事项,按照一定的方式和程序,交由具备条件的社会力量和事业单位承担,并由政府根据合同约定向其支付费用。
  ——财政部、民政部、工商总局关于印发《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2015年
  自闭症少年之死  
  图片来源:中国政府采购网
   自闭症少年之死
  呵呵,最好那些承担一线社会服务工作的人,例如社工,能像工厂里面的农民工一样呼之则来挥之则去……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也是社会救助服务市场化的三十年。当公共服务变成了一个一个项目,被拿来低价竞标或者一卖了之的不在少数,而我们的生老病死等基本福(ren)利(quan)便成了砧板上的肉,不知道任谁宰割。
 
  2015年10月,河南信阳市民王新红12岁的多动症孩子王志强走失。次年4月,王新红从当地救助站得知儿子信息,发现其已身亡。生前90余斤的孩子当时瘦得形如干尸,身上有多处破损、疤痕、骨头外露,医生诊断其患有营养不良,因此家属怀疑救助站虐待儿子至死。图为王志强生前照片(京华时报)。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的袁厉害从1980年代开始收养弃婴和孤儿。2013年,因收养孩童在家中玩火,引发火灾,最终造成7人不幸丧生。事后,袁厉害所有幸存的收养孩童由政府统一转移安置。此事引发了人们对公共福利事业和私人收养的讨论。图:搜狐  当不该拿来做生意的事情变成了生意,就会变得很下流:
  我在某市评估某社工机构承接的政府购买项目的时候发现,该机构竟然在社区中向老人推销三无的保健品;冒充当地高校的教授签名督导等等各种问题。被我们当场拆穿后,负责人脸不红心不跳地承认自己造假。评估组把问题反馈给主管部门后,我一直没有听到主管部门有后续的跟进处理。
  ——一位一线社工以亲身经历质疑“政府购买服务”,来自装不装《“政府购买服务”为何生产出人血馒头?》
  上述这些新闻,都发生在“政府购买服务”正酣的年头,都发生在21世纪,发生在离我们每一个人不是太远的同一片国土上。“政府购买服务”只是社会服务市场化道路的其中一步,继续走下去的话,难保不会看到我们自己的墓碑。

28923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