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中国吹号人邓解放
杨洪惠
永济市虞乡邓解放老师是一位对虞舜文化、华胥文化等有深入研究的民间文化研究者,不幸的是他于2024年12月8日因病与世长辞,至今很多朋友每每相聚之时总是回忆起他的贡献,总感觉他的去世是虞乡是永济乃至运城文化战线上的一大损失。
综合邓老师多年的论述他主要贡献如下:
1. 学术研究方面:他在阅读牛普琦老师11岁时冒着风险抄录的《文庙崇圣祠重修碑记》等资料后,大胆推测虞乡即为最早的中国,并写出代表作《虞乡最早叫中国》。该观点于2018年被永济市委在中央电视台《魅力中国城》演讲中作为中心主题向全国进行推介,相关文章还被运城市宣传部收录在《运城:最早之中国》文集里。
2.文化传承方面:他坚持二十多年自费研究虞舜文化、华胥文化,撰写了许多研究论文,曾两次被永济市评为“永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人”。经过他多方活动努力在虞乡南窑村昭佑庙举办了六届祭祀华神活动,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推动了第七届大型祭祀华胥圣母活动的举办。
3. 文化发掘方面:2011年冬发现张家窑村的两棵古橡树,经过深入考证和多方请教,推定其系帝舜之弟象所植,树龄约4200年。后在2012年第6期《学术论丛》上发表《舜帝虞乡之古橡树考》一文。在他和虞乡镇人民政府多方努力下,2018年张家窑两棵麻栎树被评为“中国最美古树”,2020年被评为运城市十大古树之首,永济市还实施了古橡树孝悌文化公园建设工程。
邓老师的《虞乡最早叫中国》在学术界有一定的影响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观点传播与认可:其核心观点“虞乡最早叫中国”被永济市委在中央电视台《魅力中国城》演讲中作为中心主题向全国进行推介,使“给我三五天,还您五千年”成为永济对外宣传的经典推介词,这让该观点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官方和大众的认可。
2.学术收录:该文被运城市宣传部收录在《运城:最早之中国》文集里,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发行,说明其在地方文化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价值,得到了当地学术文化界的肯定。
3. 引发学术讨论:文章通过对《文庙崇圣祠重修碑记》等文献的解读,以及与《史记》等经典史籍的相互印证,提出了虞乡是中国起源地的观点,为中国古代史特别是关于“中国”概念起源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观点,丰富了学术讨论。
邓解放老师在论证“虞乡最早叫中国”这一观点时引用的文献如下:
《毛传》:引用“中国,京师也”,为“中国”一词在古代有“京师”的含义提供依据,以说明帝王之都与“中国”概念的联系。
《集释》:以“刘熙曰:‘帝王所都为中,故曰中国’”,进一步强化“中国”与帝王之都的关联,为论证虞乡因是舜帝之都而最早叫“中国”做铺垫。
《史记·五帝本纪》:“舜曰:‘天也’。夫而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是为帝舜”,直接表明舜践天子位的地方就是中国,而舜都蒲阪即虞乡,从而论证虞乡与最早的“中国”的关系。
《文庙崇圣祠重修碑记》:清代虞乡县令顾月化等所著的该文献中提到“中国之名始于尧舜禹,中条五老授其河图九书而治于天下。初立疆都,依中条而竖其国,谓之中国”,为“虞乡最早叫中国”提供了直接的文献支撑,明确了中国之名的起始与虞乡的渊源。
《阚骃十三州记》:“蒲阪,尧旧都,盖尧亦都此,后迁平阳”,通过说明蒲阪是尧最早的帝王之都,且尧禅让于舜后舜都蒲阪,禹受舜禅让后其王城也在虞乡境内,从尧舜禹建都的传承角度,论证了虞乡作为最早帝王之都即最早的中国。
《左传》:文公三年秦伯伐晋的记载中提及相关地名等信息,用以佐证禹王城等与虞乡的关系,进一步支持虞乡是最早的“中国”这一观点。
《虞乡县志》:其中关于王官城等的记载,与其他文献相互印证,为虞乡的历史地位及与“中国”概念的联系提供了地方史志方面的依据。
从历史传承角度,邓老师指出虞舜所建的部落联盟曾称为“虞国”或“虞朝”,历史学家有“虞、夏、商、周”之说,习惯上中国之起源应从舜帝起,进一步说明虞乡与中国起源的紧密联系,为虞乡最早叫中国提供了历史传承上的依据。
一年一度三月三华胥庆典迫在眉睫,华胥广场正在加紧建设展览厅,计划将青龙峪有关的遗址图片和搜集到的石刻砖雕等文物陈列展示,每当此时我们经常想起邓老师,想起这位古中国的发起人擎旗手!<br>人物类型 : 文化学者<br>位置 : 盐湖区兴源街<br><br>

<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