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回复

蒲剧名角郭安存 戏不离技

82 0
发表于 2024-9-3 11:24:5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蒲剧名角郭安存 戏不离技
蒲剧名角郭安存 戏不离技
蒲剧名角郭安存 戏不离技
前不久,蒲剧《西厢记》再次在蒲景苑唱响。由郭安存饰演的张生,扮相俊美,嗓音宽亮,做工细腻,台风稳健,他将张生的痴、傻、呆、狂、喜、怨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印象深刻。观众席中不乏窃窃私语,“好久没听到郭安存唱戏了”“是不是那个有‘踢帽’绝活的演员”“看过他的《憨局长还债》《贤相裴度》,戏做得真好”……

在蒲剧界,提起郭安存,大家少不得说一句,难见的唱做俱佳、文武兼善之才,小生、须生、老生、红生全拿。近日,记者见到了郭安存,没想到他是1972年生人,已近十年没在台上演过张生了。

为戏痴迷入其行

郭安存生于夏县水头镇水头村,家中兄妹六个,他最小。用他的话说,儿时最大的快乐莫过于看戏了。那时没有电视、手机这些娱乐消遣,印象最深的就是徒步去舅舅村里看戏,看完豫剧《抬花轿》回家后,自己就天天在炕上练习。平时爱唱爱演,邻居叔伯开玩笑说来一段,郭安存毫不怯场,说上就上。

初中时,几个小伙伴辍学,去附近私人戏校学了戏。郭安存心生向往,再加上小伙伴的撺掇,他不顾自己的好成绩,也不管家里的劝诫,毅然选择了去学戏。到了学校,他一亮嗓,便被当时的师父邱孝义选上。师父是男旦,眉眼戏出彩,郭安存配戏演小生,也跟着学了很多“手、眼、身、法、步”技巧,用以表现人物。那时,除了平时以戏带功,学唱腔、板式,师父最是注重他的眼神和表情练习,晚上常常是点根香,让他眼随香动。

学戏的苦自不用多言。当时十几个同学一起学戏,不到半年都陆续回家了,唯有郭安存留了下来。对他而言,因为喜欢,学戏不算苦,反而是乐在其中。他清楚地记得第一次上台时的情景。那时为了学戏,过年随师父到了师娘老家,村里正月闹家戏,他终于得到一个能施展身手的机会,虽然是演一个小兵,还跑错了方向,但他不觉得难堪,演出完仍是兴奋不已。

学戏不到两年,14岁的郭安存便在所在民营剧团开始挑大梁。文生戏演多了,他也很羡慕那些能翻能打的武生戏演员。众所周知,学戏的一般最怕“倒仓”,青春期的男孩变声,能否变好是个未知数。这可给了郭安存机会,变声期那一年半,不能唱,他便每天扎大靠、戴翎帽、穿厚靴,拿起兵器就是翻转。

因为好嗓子,加上有功底,他被当时的地区戏校特招了进去。入了戏校,他跟着李凯老师学的尽是难度大、功力强的骨头戏,深得真传。毕业排演的第一部戏,校长王秀兰专门为他选的《打金砖》,文武戏见长,这也为郭安存之后的表演打开了戏路。这一唱,便打出了名堂,被当时的地区团和戏校争相留人。郭安存这个人才,最后是被蒲剧名家程根虎说动,留校当了老师。

在校当老师带学生,不仅要自身过硬,演得好,功力扎实,更要会教学。为了心中所爱,郭安存言传身教,不遗余力致力于传承和发展蒲剧。

勤学苦练成绝技

了解郭安存的,都知道他帽翅功、髯口功、翎子功、梢子功厉害,而他最绝的还是“踢帽功”。这项技能是如何练就的,有怎样的契机呢?

2002年,运城市蒲剧青年实验演出团成立,在戏校从事多年教学的郭安存被调去支援。2004年,团里重排古装戏《周仁献嫂》,其中有一场戏,不仅要呈现传统的闪帽翅、甩头缕等特技,还需要极强的内心刻画,表现周仁的进退两难。周仁不愿趋炎附势、献嫂求荣,对上面强给的乌纱帽很是仇恨,把官帽扔在地上,欲用脚踩踏,但想到要营救嫂嫂,又不得不把伸出的脚拉了回来。只有官服在身,官帽上头,嫂嫂才能得救,脚步动作这一伸一拉,充分展现了人物内心的斗争。

当时,郭安存作为主演正在拿着帽子排练,旁边戏迷的一句“听说帽子能踢到头上”,让他动了心思。没想到,一试,连踢了三脚,三次帽子都戴到了头上。

“了不得,了不得!小安把帽子踢到头上了!”这位来自新绛的戏迷激动地大喊,这一消息震惊了整团。景雪变团长高兴地言道,只管练,帽子、帽翅都管够。

郭安存一寻思,这项技能能练,也迎合剧中情景。《周仁献嫂》这出传统剧目,广受观众喜爱,想演出彩、演出不同,得有自己的拿手好戏,而且帽子一踢一戴,更能把周仁心中的无奈,对现实的妥协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个人物也就更丰满。“帽子代表权势,周仁看不上,可又不得不戴,尤其为了救嫂,人物更显大忠大义,更让人肃然起敬。”郭安存言道:“无技不惊人,无情不动人,无戏不服人。”想要演好这出戏,那踢帽功就不得不练了。

他请教了阎景平等众位老师后,便开始苦练,不论去哪,背箱里都放着帽子、帽翅、梢子,除了吃饭、睡觉、上台,就是练习踢帽。不知练废了多少帽子,光淘汰下的帽翅就有百副。

在八个月的辛苦排练中,“踢帽功”可以说是百发百中。第一次在永济黄营上台时也没彩排,郭安存一踢,帽子却“砰”一声掉到台下,这下可砸了运城“四大小生”的招牌。日练夜习,结果如此丢人,郭安存自然心里不服气,总结出紧张加之舞台光线的问题。第二场在河南灵宝的演出,他又“踢帽”了,这次帽子成功戴到了头上,轰动全场。那是最激动的一刻,可之后的演出,又打破了他的预期。

“又丢人又气人,演出失败,台下观众都笑了。”郭安存说:“技不离戏,戏不离技,没了心劲,后面一本戏都演不成。”他有心放弃,又舍不得这一年的苦练,明明台下万无一失。之后,他不断台上实践,总结经验,除了要克服舞台条件限制,最关键要功到、心到,心态和功力缺一不可。

多年来,观众听说过,真没见过踢帽成功戴上的。即便珠玉在前,他的《周仁献嫂》依旧走进了当时的河东剧院,轰动全城。

精进技艺传新人

一路走来,郭安存演出剧目达20多部,在《火烧绵山》《周仁献嫂》《打金砖》《西厢记》《三义亭》《华容道》《山村母亲》《薛刚反唐》《贤相裴度》等剧中表现出色,曾荣获中国黄河流域戏剧红梅大赛金奖、山西省教师示范表演一等奖、山西省杏花奖、山西省移植剧目调演一等奖,山西省教学剧目调演一等奖等。他在担任永济蒲剧团团长期间,主演的《西厢记》入选了国家百台精品剧目。他还曾受央视邀请,录制蒲剧技巧,表演帽翅功、梢子功、翎子功等。

“演戏,戏要好,演也很重要。要在台上走,先得心里有,只有台上演员动心,台下观众才能动情,日常要苦练,更要深思,怎么演活人物。”郭安存说。他不仅在唱腔上保留蒲剧传统技艺,发挥时代特征,在技巧上也一直是精益求精,更是在人物刻画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小生、须生、老生三个行当,身份年龄、唱腔特征、做工动作都需要进入角色,怎么拿捏、区别不同,那绝非一朝一夕可完成的,而是需要不断努力学习,不断实践探索。

登上舞台,唱念做打;走下舞台,传帮带新。这些年,郭安存在培养学生方面也是倾囊相授、无私传承。“对学生尽心尽力,垫钱给他们买衣服,买吃的,带他们学艺。”说到郭安存对戏剧的信仰,好友裴军强有太多话说。

郭安存说,一路走来,需要感谢的人太多了。是王秀兰老师鼓励开导他,“在台上,踢帽子一定要静下心来,抛去一切杂念,虽在戏中,但心要在脚上”;是程根虎老师的谆谆教诲,“戏比天大,德为先。再大再难的事,也要先把台上的戏演完演好”;是王艺华师父帮他排演《周仁哭坟》,细抠每个动作、每句唱腔,跪在地上亲自示范,他因此一举获得山西省杏花奖和山西省教师示范表演一等奖。

“少时受艺于师父,青年时又遇李凯老师、景雪变团长等各位前辈悉心传授,一辈传一辈,是我对前辈最好的致敬。”郭安存说,只要学生愿意学,他不怕麻烦,带学生们去请教同行中最出彩的,哪个角都有自己拿出手的戏,都值得学习。

这些年,郭安存培养的学生们已在各市县团担任重要角色,这是他最大的欣慰。他说:“青年力量是希望,是未来,是戏剧前进的动力,有人演,有人看,有未来,相信蒲剧的魅力永远不减。”
avatar
269990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