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杂评] 留住晋南的滋润 ——读李立欣散文集《南风熏兮》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24-4-11 09:06: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留住晋南的滋润 ——读李立欣散文集《南风熏兮》
张建群

认识李立欣,感觉他总是衣着得体、温文尔雅,看上去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说话带着点鼻音,语速不快不慢,听起来从容不迫。后来发现他特别能写散文,在“淇园小憩”微信公众号上发表的散文,动辄点击量就以万计,有一篇文章点击量达到七万。我看内容写的就是河东人过去的生活日常,但他就能写出那种味儿,有那种情感的调动,能撬动数万人的思绪。就这样以文为媒,我们成了文友。

李立欣有一次带着鼻音对我说:“建群,你写文章就像农村妇女摘棉花,又快又干净。”我也不知道他这种评价是批评还是表扬,也许二者兼有吧!新闻记者的职业使然,把事情用最精炼的话表达清楚是写作的目标。天长日久,便有了不可逆转的新闻腔,干巴、利落、脆,文学的意味便弱化了不少。拿到立欣的书以后,我想,散文集,能多有意思呢?然而,趁着年节期间静静读了几篇,竟然放不下手了。好像第一次发现,散文原来可以这样吸引人,可以写得这样有趣味。我先把书放在茶几上,偶尔翻看。后来去卧室时,下意识地把书带了过去,就着床头灯,我一次次读,一次次品,常常笑出声来。

也许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尤其是祖辈过去的生活都像电影一样生动丰富,惊心动魄。几十年前,城市还没有长起来,我们大多数人生活在辽阔的乡下。那里有走不完的、长长的、蜿蜒曲折的乡路,有矗立着辘轳的老井,有甩着尾巴慢慢踱步的耕牛,甚至鸡、狗、猫、猪都那么富有表情和故事,牵动着我们的目光。几年前,采访新散文代表作家张锐锋老师时,听他说过一句话,“如果把一个人的人生比作一幅画,童年的境遇就是这幅画的底色”。也许,李立欣的童年很幸福,读他的文章,整体感觉是亮色的——阳光灿烂、春风和煦、多姿多彩、有滋有味。

在他的文章中,煎馍、水饺、烙饼、豆浆,甚至面汤都比普通的好,味儿长。味儿不仅在他嘴里长,在亲人那儿也非同一般的好。在他的文章中,山水皆有情调,滴檐的雨、树上的鸟儿都是景色。当然,最动人心的还是文章中的人。那些平凡的人,亲戚、老辈儿,那些改变命运的转折,不甘不屈的挣扎,不图回报的挚爱,不计得失的付出……人性的光,在他的笔下闪烁、流淌,像流光溢彩的图画,像扣人心弦的光影作品。

李立欣的文章最高超的地方在于,他能把平常的事情写得让人忍俊不禁,笑出声。比如,写老家养的那头猪,它爱运动,爱思考,爱踱方步,让人看着不由得就想笑。

晋南盆地,自古农耕文明发达,又坐拥盐湖,有物资之富。这里是“尧舜禹”建都之地,最早叫中国。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晋南人热爱文化文明,在生活富裕之后,对雅趣、情致有感知与追求。据记载,很多年以前,晋南学子在省城学成后,不少人愿意回到家乡工作,原因就是晋南的日子比较滋润。“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娃娃热炕头。”男耕女织的生活已足够令人向往,耕读传家的古训又给了人们走向更高级的生活的可能。李立欣的散文写出了晋南的这种滋润,让人回味,让人向往。

他也写家族历史,但是喜悦多于悲情,色彩是温暖的,调子是欢快的。先祖去投亲或者是找活路,路上救了个人,竟然被岳父看中,招了亲,成了家,延续了一个家族的历史。这样的故事和历史,让人不由得对李家这位先祖生起敬意。心想,他肯定帅、能干、机灵,运气还好。

回望历史,多的是跌宕起伏、乱离悲苦,李立欣笔下的历史横切面却是柳暗花明、绝路逢生、喜结良缘,这当然与他的生活环境有关系。作为家中长子,父亲疼母亲爱,是奶奶和姥姥的掌中宝,他从小感受到的人生是温暖的、甜蜜的,他是生活的宠儿,这种感觉应该温暖了他所有的人生,也照亮了他笔下的文字

文章的情调、色彩、意味都有了,看着心里喜欢。这也许是文学作品传播的另一种境界,不像《活着》,不像《老井》,不像《红高粱》,那些血腥、悲苦喂饱了人的情绪。李立欣另辟路径,有了这样的呈现,留住了晋南生活的滋润,是河东文学的亮色,也给了我们喜爱文字的人一种启迪和指引。
242302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