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散文] 在深情的黄河里 尉惠全 文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23-12-11 17: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阳光正好,我和几位同事乘船游小浪底库区,领略孕育了中华民族历史的黄河之伟大。

我们乘坐的是黄河丹峡旅游景区的观光船,可容纳二三十人,甲板上的围栏和舱内的座椅都是天蓝色,空敞的舱,窗明几净,最醒目的是船头正中插着的五星红旗,以昂扬的姿态引领着船只破浪前行。正午的阳光下,一朵轻薄的云彩飘来,反晕出一片朦胧的烟霭,在碧绿的水波里,荡起缕缕的明漪,那漾漾的柔波是那么恬静委婉。云彩过后,光芒闪烁,一眼望去水阔天空,又像雾里看花朦朦胧胧。在这悠悠然间,几位初次在小浪底库区乘船的同事,喜悦地尖叫着:“啊,太美了!”

我向他们讲起,在黄河小浪底枢纽工程没有建设之前,也就是夏县黄河流域段还没有成为小浪底库区之前,为了搞库区调研,我曾徒步沿着黄河岸边的古栈道,一边探索寻觅,一边攀登前行,极其艰难地走完了全程。于是,我们的这次乘船之游在我的讲述中便成了历史的重载之旅。

从大禹治水到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历经几千年,我们中华民族对于黄河这条母亲河的治理没有停止过。我在黄河岸上探索寻觅时,在中条山平陆老鸦石至夏县任家堆间,发现距古栈道高3米处的灌木丛林中有一条道路,经调查,发现其系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援建中国考查修建黄河大坝留下的。科考人员之所以在此处考察调研,因为此段是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选建也因此,建设理念由“控制洪水”到“生态治黄”,集防洪防凌、供水灌溉、发电为一体,是千年大计。

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山峰奇险秀丽,原始植被保留完整,两岸高山、悬崖直身而立,峭壁林立,山峦错峰。站立于此,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之感。

我曾在古栈道上,手抓“牛鼻孔”出神地站了好久。凿于悬崖直壁间的栈道,只可容一人行走,最宽处两米,窄处仅可容足,每遇水湍之处,则又凿出许多牛鼻形穿孔和方形凹坑。凹坑是插木桩供纤夫手抓用力前行而设,牛鼻孔则用于纤夫行至激流处,穿纤绳向后拉,采用滑轮原理,费力可使河中大船逆流而上。抚摸着光滑透亮的岩石上凿出的鼻孔轴柱,我不禁感叹,纤绳穿梭了多少次,才能使岩石如此光滑?耳旁似乎听到了纤夫的号子声,高亢、豪迈、浑厚,富有力量的节奏感,似乎也看到了纤夫激流勇进,纤绳没入肩里,躬身前行的雄勇身影。这声声呐喊足见古代黄河航运的繁华景象。

我曾在任家堆栈道入口处的《宋代题记》前看了好久,岩石上的刻文简述了开凿栈道的史料。其承载着的古栈道精神,不禁让人想到红旗渠精神,感慨中华民族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我曾攀登距地面几米高直立着的古导航灯塔的顶峰。导航灯塔由夯土堆建砖垒外边而成,下方散落有子母砖,说明其建于东汉。导航灯座是透亮的白石制成的方形阶台式,导航灯塔也作烽火台之用,战时用以传递信息。立于导航灯塔之上,可望见旗杆岭古文化中心,那里曾是古代驻守黄河的指挥部。传说古魏时,一女将军带兵驻于此。此处留有旗杆石和女大王坟,周围村庄的名字皆与战备和战争有关。

我曾陪同报社栏目组的记者,走过最为奇险的小堆村段的栈道。此栈道随悬崖直壁的山势而行,有两处已经断崖,放两根木椽便于通行,窄处只能侧身而行,因常有鸽子集居,人行到此,鸽子惊飞,心惊胆颤。徒手在栈道上行走已很危险,在炎炎烈日下,记者们扛着相机更加艰险。在鸽子腾空起飞的瞬间,他们急忙转身抓拍,汗水从发梢摔落下来。记者的坚毅品质和精神让我感动。

我正沉浸在回忆中,被同事拽拉着胳膊走出船舱。我走向甲板的前端,手握插在船头正中的五星红旗旗杆,似乎看到了千万只小木船正在横渡黄河的壮观景象。在这惬意满满之中,凉凉的微风吹拂着我,听着船乘风破浪前行的浪涛声,看着浪花涟漪在碧绿的水面远远地扩散而去,一种奇妙之感油然而生。

我们此行不是来黄河观光旅游的,而是肩负着责任和任务。已过正午,灿烂的阳光照射着我,投影到了黄河里,在深情的黄河里留下了我的梦。
222221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