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夏县古祠庙何其多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23-11-14 10: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夏县古祠庙何其多
夏县关帝庙

​李恩虎/文

某日,无意中见到一本《乾隆解州夏县志》,信手翻阅至卷之三《坛庙》一节,浏览过后,惊喜地发现夏县曾经祠庙林立,且大多闻所未闻,刹那间,我犹如穿越时空,行走在300年前的禹都大地上,饶有兴致地观赏着一座座祠堂庙宇,大开眼界,叹为观止。

但是,这些凝聚着古人心血和智慧的建筑瑰宝,大多已荡然无存,永远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我手头这竖排、繁体字且无标点的县志,因为晦涩难懂,而鲜少有人翻阅。这些古人精心编撰的县志,大多出现在收藏家和图书馆的书柜里,但唯有县志可以再现古夏县的历史风貌,提醒我们某一处曾有一座精美绝伦的祠庙。笔者依照县志记述,现整理如下,以飨读者(文中祠庙所在地多为县志记载,有些地方时过境迁已不存在)。

​巫相父子祠:在瑶台山下,明洪武八年由知县阎育建成,明成化十三年知县杨通重修,弘治四年知县姜洪重修,嘉靖四十四年知县李溥重修,清康熙四十六年县令蒋起龙重修。

介子推祠:在裴介村,因此地百姓多为介姓,皆为介子后裔,故立祠祀之。

三公祠:在县南五里卓义桥,由明县令陈世宝建。

胡石二公祠:在北固门内街西,毗邻东狱庙。彼时县城有四门:东曰朝阳,西曰安定,南曰南阳,北曰北固。

四公祠:在城西10里禹庙旁,祭祀四位修建禹庙的有功之臣:知府毛自道,县令季遐龄、李溥、陈世宝。

王氏世贤祠:在城西门内,明正德六年由巡抚姜公洪创建,祭祀翰林王翰、知府王政等,万历十九年县令高奎重修。

高刘王三公祠:在南关街东真武庙里(祭祀真武大帝之庙宇)。

沈边二公祠:在县署南马王庙里。

裴公祠:在南关东巷,祭祀唐朝裴度(别称裴晋公),由御史王龙震建,有世贤坊一座。

忠义孝弟祠:在学内(文庙,以前讲究“庙学合一”,文庙内设学堂)乡贤祠旁,雍正五年奉文建立。

节孝祠:在县治南,雍正五年奉文建立。

温公祠:彼时有两座温公祠,其一由元朝初年县令辛邦彦建,位于原夏县文庙左侧;其二是乾隆二十七年,县令李尊堂在鸣条岗高堠里建的温公祠,于墓地之左,余庆禅院之右,正殿五间,左右廊房各五间,崇贤坊一座,规模宏大——这就是我们今天熟悉的司马温公祠。要说明的是此处“左右”方位问题,古代建筑正面朝南,则东为左,西为右,古人把南视为“至尊”,中国绝大部分古建都是坐北向南,这样的房子采光好,冬暖夏凉。而在民间的四合院里,朝南的房子称为“正屋”,一般由长辈居住,东西厢房采光不太好,由晚辈或下人居住。

“祠”是纪念伟人名士而修建之供舍,相当于今天的纪念堂,这与农村的“祠堂”不同,祠堂是同族子孙祭祀祖先的处所,缅怀先辈,慎终追远。

上述夏县奉祀名人的10余祠,只有温公祠幸存下来,但是里面的塑像早年被毁,后来重新塑造。温公祠能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劫后重生,实乃万幸。

现代人一般称佛教寺院为“寺”,称道教及民间宗教建筑为“观”,“庙”本是祭祀祖先的地方,汉代以后,庙的含义发生变化,逐渐与原始的神社(如土地庙)混在一起。后来庙被作为祭神的地方,还用来敕封、追谥文人武将,如文庙、武庙等。

城隍庙:在县署东北,明初建,正统十年知县雷缙重修,明嘉靖三十四年毁于地震,清康熙四十五年知县蒋起龙重修,乾隆二十一年县令梅士杰增建,乾隆二十七年县令李尊堂重建左右廊房26间,牌坊一座,城隍庙规模宏大,颇为壮观,惜乎,现今不知所踪,连遗址也不知何处。

八蜡庙:八蜡是民间祭祀8种与农业有关的神祇。此庙在县城西门内禹庙右,康熙十一年知县罗在公重建,三十二年知县李中瑚重修。

东狱庙有二:一在城北门内,一在县南20里。东狱庙供奉掌管人间生死的东岳大帝。

龙王庙:在南关外白沙堰上。龙王庙供奉的通常是一尊龙王雕塑巨像。

五龙庙:在县西北鸣条岗,唐朝武德六年建。五龙庙供奉5位龙神:青龙、赤龙、白龙、黑龙、黄龙。

西山龙王庙:在县东百余里。

风王庙:在柏塔山,因有风洞故神而祀之。

文昌庙:供奉文昌帝君,俗称“文曲星”,原在学宫左,后改建于城上东南隅。

后土庙:此庙供奉的是大地之母后土娘娘。县里后土庙较多,名气较大者有二,一在县南官庄,一在城北街上。

三官庙有二:一在小南关外,一在瑶台山。

帝舜庙:在县西南15里姚村。

禹王庙:其一在县西15里禹王城,城中有青台,后人于台上建庙祀禹,以纪念夏禹“御洪水之灾,建天下之利”,北魏太和年间建,后隋、唐、元、明历代重修或增建,康熙四十五年县令蒋起龙重修。其二在城中安定门内莲池侧,明县令陈世宝建,康熙十五年县令罗在公扩建,乾隆十六年县令陈佩重建舞庭。

张翁庙:在县西的张庄村,相传仙翁寓居于此,故立庙祀之。

马王庙:在县署南,县令蒋起龙重修。马王庙是祭祀“马王爷”的庙宇,俗话说“马王爷三只眼”。民间称道的马王爷就是灵官马元帅,道教神祇之一。

真武庙:此庙多多,著名者有四:一在城南隅,一在南关,一在瑶台山下巫公祠右,一在县南史家峪后土庙。

后稷庙:在县西60里稷王山下。

昭润侯庙:在东门外,康熙四十五年由知县蒋起龙重修。

伯益庙:在县城西60里下留村。

关帝庙有二:一在城内,由知县蒋起龙重修,一在城西喜安庄。

孙真人(孙思邈)庙:在西门外莲池禹庙左。

晁错庙:在县西30里上晁村。晁错本是河南人,不知何故在此建庙,无从考证。

阳公庙:在县南10里中条山下柳谷口,县令姜洪重修。

​以上诸庙,除了城内关帝庙保存较好,大多了无痕迹,仿佛人间蒸发了一般。禹庙青台毁于1945年战火中,原台上的禹王庙建筑宏伟。后来,民间自发修建的大禹庙只有三间殿堂,与大禹的历史地位无法匹配。如今,只有这简陋而又有些许落寞的大禹庙,默默地守望者涂山氏曾经望穿秋水的“望夫台”,守望着古老而年轻的禹都大地。

也许是囿于篇幅有限,县域里不少庙宇并没有载入县志,譬如上冯圣母庙、大洋泰山庙、墙下关帝庙等,年代久远,现如今还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众所周知,古时建庙修寺之风盛行,村村有庙,关庙居多,本县境内还幸存几座关庙,胡张乡泊头村关庙,仅留下一座精美绝伦的影壁,建于乾隆六十年,应该在《乾隆解州夏县志》成书之后,故无法载入。

​掩卷沉思,那些已消失了的祠庙,曾经何其壮观,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工艺精湛,美轮美奂,倾注了多少百姓钱财与工匠心血,它们毁于何时,如何被毁,多已无从考证,也许是风雨侵蚀,年久失修而自生自灭,也许是毁于兵燹,炮火无情焉能保全。今天我们在扼腕长叹之余,唯有珍视幸存下来的文物古迹,像对待自己的生命一样精心呵护它们,才能不给后人留下遗憾。
219267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