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关公被《演义》遗漏了的丰功伟绩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23-8-10 10:48: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知道的关公事迹,很多并不是真实的。比如斩华雄,诛文丑,出五关,斩六将;甚至杀车胄、斩蔡阳,都不能肯定是关公做的事。只要有一点历史知识的,只要读过一些《三国志》等历史书籍,就知道这些是《三国志平话》《三国演义》和许多三国戏曲,为了塑造关公的艺术形象,进行的艺术虚构。明白了这些,在读者的印象里,关公当然会被减了不少的分。难道我们心目中神勇无比的关公,是一个虚构的英雄吗?

当然不是。我们同时还要知道,这些文艺作品虽然虚构了很多关公的故事情节,但也还是遗漏了一些关公真实经历的重要事件,而这些事件是关公参与的重要战斗,是关公对刘备集团的重大贡献,是关公的丰功伟绩。这不能不说是这些文艺作品的一些遗憾和失误。

那么,关公有哪些重大战斗和重要贡献被遗漏了呢?

最少有两次重要战斗,《三国演义》和关公戏曲里没有提及。

其一:阻击江陵道

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一月,孙刘联军火烧战船,赤壁鏖兵,曹操20万大军灰飞烟灭。曹操本人也狼狈逃窜,回到了襄阳。

赤壁之战前夕,为保证水陆大军全力以赴进攻孙刘联军,保证后方的战略支撑,曹操调动驻守襄阳的曹仁兵团进驻江陵。荆州毕竟是新降之地,尽管经过了两个月的经营,还不能完全放心。曹仁是曹操的本家兄弟,是曹营第一勇将,曹仁率领的部队是曹营最具战斗力的兵团之一。有曹仁在江陵,曹操就可以放手去攻打孙刘联军,而绝无后顾之忧。看曹操的军事布局,用兵谋划,不愧是一流的军事家。

没有想到,一流军事家,在赤壁遭遇了一生中最大的败绩。

但是,赤壁之战还不能说已经结束,还不能说孙刘联军已经取得了完全的胜利。曹操遭遇火攻,战船全被烧毁,参战的兵力也几乎损失殆尽,但地盘还在,两月前南征荆州接收的几个郡,就是说荆州的大部分地盘,都还在曹军的手上。特别是南郡的郡治江陵——荆州地域最重要的战略基地,还在曹军的手上。

只要江陵还在,曹操的势力范围就向南延伸到长江之南,直到湖南最南端。曹军占领着江陵,原属荆州的地盘,就有了战略支撑和精神倚仗,就还是曹操的属地。什么时候曹操缓过劲来,再来一次挥兵南下,联军就不可能再来一次乘东风火烧战船了。这对于东吴和刘备集团来说,实在是太大的威胁。

保住江陵,曹操就不算完全失败,以后还有卷土重来的战略准备。

拿不下江陵,孙刘两家联合破曹就不能算作是彻底胜利。敌人还在他们的心口上插着一把尖刀。

要真正打败曹操,关键就是要拿下江陵。

接下来,孙刘联军攻打江陵的战役,很快就打响了。

这是赤壁之战的继续,或者说就是赤壁之战的组成部分,是孙刘联军的战略目标。孙刘联军,以周瑜为首的东吴军队主攻,刘备张飞带领一部分兵力协助,开始进攻江陵。

刘备的其他部队呢?

按照战略规划家诸葛亮的设计,刘备集团的其他兵力,当然有自己的战略方向。

赤壁之战前,刘备撤退到夏口。对刘备来说,夏口只是个临时歇脚的地方,还不能算是立足之地。虽说得到了一时的安全,但肯定是不能长久的。更别说江夏只有一郡之地,地盘狭小,谈不上是什么发展基地。而且江夏和东吴紧邻,东吴和荆州原本又是宿敌。这样前有东吴,后有曹操,刘备集团是很难在这里立足的。为抵抗曹操横扫江南,孙刘两家联合对敌,东吴的水陆军队全部向西开赴前线,就要在江夏郡的地面上通过,集结驻扎。实际上,赤壁之战一开战,刘备集团,包括刘琦的队伍,已经没有了立足之地,没有自己的地盘了,都成为游击军团了。

漂泊多年的刘备集团,是太需要一块自己的立足之地了。

一夜东风,一夜大火,曹军大败,曹操狼狈逃走。一个历史性的机会展现在刘备面前。原属荆州的地盘,特别是江南四郡,就成了丧家之犬。以诸葛亮的政治智慧和军事谋划能力,能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吗?

——攻略江南四郡!

原本荆州的七个郡,南阳大部早已被曹操占领。曹操南征,取得了除江夏以外的荆州全境。赤壁决战,刘琦的江夏郡又成了东吴军队的行军通道和集结地。现在曹仁驻守着的江陵,是南郡郡治。其余四个郡,全在长江以南:

武陵(今湖南常德)。长沙(今湖南长沙)。桂阳(今湖南郴州)。零陵(今湖南永州)。

江南四郡,虽说已经跟随刘琮集体投降了曹操,但毕竟只有两个月时间。曹操进行了有效统治,也只是军事层面的。从民心上说,刘表已经经营荆州二十年,自然不会完全依附曹操。而且曹操上欺天子,下压群臣,不断发动战争,动不动就屠城,残杀百姓,口碑相当差。现在,曹军吃了大败仗,远远地逃走了,而刘备的部队来到面前。人心所向,民众拥护,攻略四郡是有很好的政治基础和群众基础的。刘备和诸葛亮的谋划,又十分完备而高明:攻略四郡之前,先表刘琦为荆州刺史。刘表死了,长子刘琦子承父业,在荆州百姓中就更有号召力。

战略谋划当然很好,但实施起来,颇不容易。

原因是,江陵可不是轻易能够打下来的。江陵在曹军手中,江南四郡的守军,都是曹操安排任用的,不会轻易地放弃抵抗。

江陵的战事,一直继续胶着。

火烧战船,孙刘联军的水军占了优势,占尽天时地利之便,又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曹军的优势未曾发挥就快速失败。而这时候双方进行的江陵争夺战,曹兵的战斗力就绝不弱于联军。而且联军是攻城,曹军是守城,以逸待劳,优势更不在联军一方。

逃到襄阳的曹操,稍作喘息,又作出新的部署:派徐晃兵团立即进入江陵,协助曹仁守城,江陵的城防更加稳固了;委派乐进兵团进驻襄阳,作为江陵的战略后方,随时给予江陵军事援助和后勤供应。

夺取江陵,就不能像火烧赤壁那样一夜奏效。在刘备和周瑜包围江陵发动攻势的时候,曹军大后方不断派出部队赶来增援。来增援江陵的部队,都是没有参加赤壁之战的生力军,领军的将领也都是智勇双全的将军。一旦增援的部队赶到江陵城下围而攻之,江陵的孙刘联军,随时就会陷入背腹受敌的危局。

孙刘联军方面,需要派出得力战将,对曹军的增援部队进行阻击。

谁来阻击曹军的增援部队呢?

关羽。联军方面,只有关羽具有震慑曹军的声威。

刘备与周瑜围曹仁于江陵,别遣关羽绝北道。

——《三国志》卷十八,魏书十八,二李许典……传

关羽在江陵以北,打了一场艰苦卓绝的阻击战。

曹军增援江陵的将军,是汝南太守李通。李通是曹营名将,名次仅在“五良将”之后。曹军“五良将”是谁?“时之良将,五子为先”: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排名紧随在这五位将军之后,李通的战斗力我们就知道了。如果还不清楚,在《三国志》魏书中,他的名字排在许褚、典韦之前,我们就更能了解他的厉害了。增援江陵,《三国演义》里没有描写;对这位李通将军,也写得简单,说他在后来的潼关之战中,被马超一枪刺死,多数读者就很不熟悉,感觉不到这个李通的分量。但是,真实的历史事实不是这样。

这个李通可是不好对付:

(李)通率众击之,下马拔鹿角入围,且战且前,以迎仁军,勇冠诸将。

——同上

看来,当时孙刘两家的战将,也只有关羽能抵挡了李通。

“下马拔鹿角入围,且战且前。”就是不断清除关羽部队设置的防御工事,拼死向前推进,攻势非常猛烈。刘备一方的部队,一部分在江陵前线协助周瑜攻城,大部分在江南攻略江南四郡。关羽率领部队的兵力数量与敌兵的悬殊,面临的严峻形势,受到的重大压力,是可以想象的。但是,为了保证攻下江陵,把曹操的势力赶回汉水以北,为了保证大部队攻略江南四郡的顺利进行,关羽在江陵北部抵抗李通的增援部队,进行顽强的阻击,独撑危局,拼死搏杀,决不让敌人的援军前进一步。

面对关羽的顽强阻击,李通无论怎样拼死搏斗,总是无法攻破关羽的防线。江陵形势危急,急需增援,而自己的援军眼睁睁地看着,只能被关羽阻拦在半道上,就是不能及时赶到江陵城下。想到自己在曹营的显赫地位,实在是有负于曹仁的期望,有负于曹操的器重,不由得又羞又愤。没过多久,就在战事胶着的情势下,李通急火攻心,急怒交加,竟然死在军营里了。

李通终于未能实现增援江陵。正当壮年的曹营名将,死在了军营里。他虽然没有死在关羽的刀下,实际上也是战死在两军阵前的。

李通一死,曹军增援部队就更没有什么能为了。

曹仁和徐晃盼不到救兵,实在难以抵挡孙刘两家的联合进攻,只好放弃江陵,撤兵逃离。

江陵,攻下了!

是关羽的拼死阻击,才保证了联军攻占江陵,才算为赤壁之战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江陵这个举足轻重的战略要地,终于夺到了联军手中。占据了江陵,就拦截了曹操日后南下的道路。曹操以江陵为桥头堡,日后伺机横扫江南的图谋,由于江陵的失守,再也没有实现。

对刘备集团而言,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在关羽阻击曹军的战争空隙,抓住了这个难得的战略机遇期:以刘琦为旗帜,诸葛亮统一指挥,攻取江南四郡的战斗,也同时打响了。

史册记载攻取江南四郡,不像《三国演义》那样具体,主力部队和主要领军大将,应当是赵云,当然还有许多中下级军事将领和guan员。江陵攻下了,四郡守敌失去了依靠。面对刘备大军,只有开城投降。

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皆降。

——《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二,先主传

辗转流离,长期漂泊的刘备集团,终于有了立足之地,终于赢得了一块战略根据地。

直到这时,刘备集团才不是游击军团了,才不再依附别人,不再寄人篱下,才算是有了一份比较大的基业了。

他们日后的发展壮大,都是从这一块根据地开始的。

这时候,刘备集团的发展,才算完成了立足阶段,真正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军事力量。三足鼎立,开始有了雏形。

关羽在刘备集团取得立足之地的战略阶段,贡献是巨大的。

不久,刘表的大儿子刘琦病死,原来荆州的guan员将吏,依附刘备的越来越多。庐江地方武装的首领雷绪,竟带领了三万军士来投刘备。刘备的阵营,立刻显得人多势众。大家推举刘备为荆州牧,正式成为荆州之主。

现在,轮到刘备来经营荆州了。

刘备屯兵长江南岸的油江口,改名公安(今湖北公安县),立为荆州首府。

为了容纳越来越多的军士,也为了直接和曹军对峙,刘备向孙权提出,借江陵城作为军事前沿。这时候,周瑜因攻打江陵时的箭伤复发,病死了。鲁肃成为东吴的首席军事大臣。鲁肃建议将江陵城借给刘备,共同抵御曹操,孙权同意了鲁肃的意见。江陵从此归属于刘备。

接着刘备就晋封创建基业的有功元勋,布局各方guan员,对荆州地区实行有效统治:

封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驻扎临烝(今湖南衡阳),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征税赋,以充军实,总揽军需供应工作。

封关羽为荡寇将军,襄阳太守,领军屯江陵。当然这时候襄阳还在曹军手里,襄阳太守只是个名义。但襄阳以前是荆州首府,晋封关羽为襄阳太守,就是给予关羽最高的政治待遇。

封张飞为征虏将军,宜都太守,以刘备集团在南郡西部实际控制的几个县为宜都郡,屯兵秭归。

封赵云为偏将军,桂阳太守。

封廖立为长沙太守。

封郝普为零陵太守。

……

这样,刘备集团经营荆州,江山易手,气象为之一新。颠沛半生的刘备,终于扬眉吐气了。

后来,刘备的甘夫人患病逝去。孙权为加强和刘备的同盟,就把自己的妹妹嫁给刘备为妻。

孙刘两家的政治同盟,进入了蜜月期。

曹操当然要加强对孙刘同盟的防范,对于刘备集团,更是予以特别的重视,在他的势力范围最南端襄阳,安排了重兵把守,领兵大将竟派了三位第一流的将军:曹仁、徐晃和乐进。这三位将军在曹营军阶甚高,曹仁更是曹操麾下的第一战将,后来担任了曹军大将军。曹操的兵锋直指荆州,并把最强大的军事阵容安排在荆州方向,是把刘备当作最重要的敌手了。

刘备集团的多数成员,都在长江南岸驻扎,都在他们各自的属地。而长江北岸的军事前沿,只有关羽驻扎江陵,镇守边防,是抵御曹操的第一道防线。

关羽,是中流砥柱,是国之干城。

这样重要的战斗,这样巨大的贡献,《三国演义》里一字未提。

其二:拒敌青泥关

刘备集团取得了江南四郡,又从孙权手里借来了江陵重镇,由关羽驻扎镇守,边防巩固,百姓安居,生产发展,税赋充足。刘备集团的政治军事力量,得到了空前壮大。

两年间,他们在这里休养生息,操练军队,等待时机。

当初,刘备兄弟三顾茅庐,诸葛亮在著名的《隆中对》里说起荆州:“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天要把荆州给予你的啊!这是建安十三年(208年)正月的事。不到两年时间,荆州果然到了刘备手中。

诸葛亮给予刘备的规划,是“跨有荆、益”“三分天下”。现在占领了荆州,下一步呢?益州啊!益州早就在他的规划中了: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隆中对》,《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五,诸葛亮传

有了立足之地,就可以图谋发展了。荆州疆域稳固,兵强马壮,民众粮足,战备充分。刘备集团的下一步,当然就到了新的发展阶段:占领益州。

益州距离荆州千里之遥,又是宗族刘璋在控制。刘备有什么机会,用什么名目和借口,去占领人家的益州呢?机会总是有的。

当初曹操赤壁大败,仓皇北逃,固然是孙刘联军火烧战船,歼灭了曹军的主力;另外的一个原因,还是顾虑后方。曹操平定了中原,但西北方向还是一块心病,关中、金城(今甘肃)方面的马超、韩遂,还是反对派。曹操南征荆州,刘琮立即投降,没有遇到抵抗,太顺利了。志得意满的曹操,没有听从谋士贾诩的正确意见,没有多用一些时间经营荆州,而是立即就开始征讨江东,果然就遭遇了灭顶之灾。曹操北撤,担心的就是马超韩遂乘机进攻河东、洛阳。这是每一个军事家都要周密谋划的问题:保持稳固的后方,才能放胆去向前方进攻。回到许都大本营之后,曹仁、徐晃坚持了一年,放弃了江陵,收缩回襄阳。又休整了一年多,赤壁大败造成的混乱过去了,曹操就可以放心地解决西北问题了。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征讨马超、韩遂,两军在潼关对峙。马超骁勇,曹营诸将一时难敌。后来徐晃献计,偷渡蒲津渡,从潼关后方偷袭,马超首尾不能相顾,败回西凉。关中平定,曹操大军占领长安(今陕西西安),曹操留勇将夏侯渊驻守,继续征讨雍州、凉州残敌。同时,曹操又派遣司隶校尉钟繇领兵征讨汉中张鲁。

这个钟繇就是著名书法家的那个钟繇。原来这个人不光会写字,还能领兵打仗,而且颇有声威气势。别说张鲁吓慌了,隔着一郡之地的益州刘璋,也吓得慌了手脚,只怕曹军攻克汉中,顺势而下,益州就不保险了。益州最好的应对方法就是主动去讨伐张鲁,如果夺取了汉中,完全掌握了蜀道之险,曹操就不好来进犯益州了。刘璋的别驾张松建议刘璋,请刘备来帮忙:

刘豫州,使君之宗室而曹公之深仇也,善用兵,若使之讨鲁,鲁必破。鲁破,则益州强,曹公虽来,无能为也。

——《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二,先主传

刘璋采纳了张松的建议,决定邀请刘备从荆州率军来益州帮助征讨张鲁,并委派军议校尉法正去迎接刘备。这位法正是一个军政全才,经常叹息益州之主刘璋不是经营天下的英明之主,感觉在刘璋手下很难一展志向。有了这个机会,法正见到刘备,就向刘备私下献计:刘璋太懦弱,很难抵御曹操的进攻,只有刘备入川,伺机夺取益州,才能开创大业。

“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实际情况又一次证明,诸葛亮在《隆中对》中的分析,是多么正确。

“跨有荆、益”,本来就是诸葛亮给刘备制定的战略方针,只是等待时机。这时受到益州的主动邀请,师出有名,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当初逃出当阳险境,算是生存阶段;后来有了荆州四郡之地,是立足阶段。现在,刘备集团的事业,终于等来了发展阶段。

这样师出有名的好机会,当然不能放过。刘备安排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驻守荆州,自己亲自带领庞统、黄忠、魏延等组成西征兵团,出兵益州。

庞统,荆州著名智谋人士,和诸葛亮齐名,人称“凤雏”。当地舆论界的评价,“卧龙,凤雏,得一人而得天下。”刘备得到荆州不久,庞统即来投奔。刘备任其为军师中郎将,和诸葛亮是一样的职务,共同谋划政务军务。这次组建征西兵团,刘备自任总司令,庞统就是总参谋长了。

从守备荆州和西征益州投入的军事力量来看,守备荆州更重要一些。把诸葛亮和关羽、张飞、赵云几个大将都留在荆州,也就说明,荆州是根据地,是刘备集团的本钱。即使要发展,要夺取益州,也要先保住本钱。

诸葛亮安排关、张、赵几位,分兵驻守荆州各个重要战略地点。关羽仍然驻江陵,仍然是对敌的最前线。

巩固后方,保护好根据地,才能图谋发展,这是基本的军事原则。

刘备到了益州,会见了刘璋,双方相谈甚欢。刘璋给刘备的西征兵团补充了兵力,供应军资粮秣。刘备率兵开赴北方前线,和张鲁对峙。

刘备和刘璋是同宗,从道义上讲,刘备不可能平白无故抢占益州。而刘璋父子经营益州,也是近二十年了。部属中虽然有不少像法正、张松那样的人,但忠诚于刘璋的人当然也不会少。这些忠诚刘璋的部属,一直反对邀请刘备入川,认为防范刘备比防范张鲁更为重要。两种不同的意见矛盾越来越尖锐,益州的guan员队伍产生了分裂和分化。刘璋又是个十分没有主意的人,没有把控这种局面的能力。益州表面平静的政治军事局面,一场即将来临的如磐风雨正在孕育着。

可能的机会随时都有可能出现。

在庞统的谋划下,刘备在等待时机,等待形势的变化,等待着形势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但是,就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曹操为了报赤壁之仇,乘刘备远征益州,荆州守备力量减弱,趁机派兵南侵,前锋直逼青泥(今湖北钟祥)。

这一次,曹操派出的是名将乐进。

青泥距离孙权更近一些。

孙权慌了手脚,急忙致信远在益州前线的刘备,请他带兵返回荆州解救危难。

刘备在益州,进退两难。

好容易有了荆州一片根据地,怎么能够丢失呢?得赶紧回来,保住荆州要紧。

同样,好容易有了一个进取益州的机会,怎么能够失去呢?如果失此良机,那是太可惜了。这是刘璋主动邀请刘备去益州的,益州方面意见纷纭。如果返回荆州,以后哪里还会有这么好的机会呀?但是,不放弃这个机会,荆州就有得而复失的危险。

还是保住根据地要紧。刘备只能很遗憾地决定,放弃进取益州的机会,做好返回荆州的准备。

看来,发展阶段也是困难重重啊。

就真的没办法了吗?

事实是,如果抵挡了乐进大军,打退乐进的侵犯,荆州就没有危险了,刘备就可以不用从益州前线撤回了。

抵挡乐进是不容易的,谁来抵挡呢?

还是关羽,仍然是关羽。

在这个关键时刻,关羽又率军开赴最前线,与带兵南侵的乐进,相拒于江陵东北部的青泥。

当初阻击李通,说到李通的军事能力,排名仅在“五良将”之后。乐进呢?乐进的军事能力是怎么样的呢?

乐进本人就是曹操五大将之一,排名第二,仅在张辽之后,智谋和武艺都是第一流的,克敌制胜,无坚不摧,是很不好对付的。曹操曾给朝廷上表称赞乐进和于禁、张辽:

……武力既宏,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守执节义,每临战攻,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

——《三国志》卷十七,魏书十七,张乐于张徐传

乐进很厉害,“武力既宏,计略周备”,是说他武艺高强,也很善于计谋战略。在战斗中,“奋强突固,无坚不陷”,不论攻击还是坚守,都是无坚不摧,没有打不下来的战斗。

抵挡这样的对手,当然需要关羽这样厉害的将领,需要关羽这样武艺谋略都很高强的将领。

双方在青泥反复较量,战斗自然是很激烈的。和当年李通比较,乐进的攻势更强,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关公据守阵地,英勇抵抗,顽强拼杀,阻拦了曹魏大军一次又一次进犯。

同时,曹军将领文聘又来攻取关羽的军粮辎重,关羽分兵拒敌,让文聘也无机可乘。曹操的军队,始终不能靠近荆州。

关羽又一次化解了危机,化解了曹操乘机南下的复仇图谋。

更重要的是,因为关羽的有力抵抗,荆州坚如磐石,刘备西征大军也就没有被迫撤军,没有返回荆州。西征军团继续坚持在益州前线,与张鲁对峙,与刘璋周旋,保证了攻略益州的战略行动。

作为一个将军,这些都堪称卓越的军事成就和巨大贡献。

关羽,无愧于一个名将的称号。

就在关羽和乐进相拒青泥的时候,刘备向刘璋提出,要返回荆州。同时提出,要刘璋支援一些军需物资和兵士。

这时,刘璋受到部属的影响,开始防备并且刁难刘备。

他给予刘备的军需,大大少于刘备的预期。

刘备是来帮助益州的,现在因为刘备离开荆州,曹操趁机进犯。刘备要撤军返回解救荆州之危,需要刘璋支持一下兵力军实。刘璋这样的行为,刘备和荆州将领们,不可能不心生怨愤。

嫌隙已生,刘璋听从部属建议,干脆杀了张松,并通告各地驻军,不得让刘备部队通过益州关隘。

当初是张松向刘璋建议邀请刘备的,现在杀了张松,就是宣告与刘备决裂,就是向刘备示威。

既然刘璋翻脸了,刘备就不可能再友好下去了。荆州方面,关羽又抵挡了乐进的进犯,刘备也就不用再顾虑荆州的安全,当然就不必返回荆州。于是,荆州征西军团,就和益州的部队开始兵戎相见了。

建安十八年(213年),在进攻雒城(今四川广汉市)时,庞统中流矢牺牲。这个损失实在是太大了,刘备西进兵团陷入了极大的困境,只得让荆州留守部队赶去增援。

为了支援刘备,诸葛亮和张飞、赵云,率增援部队赶赴前线,去协助刘备攻取益州。

坚守荆州的重任,落在了关羽一个人的肩上。

保护荆州广袤的土地,责任就由关羽一人承担。这以后,面对着曹魏和东吴两大军事集团的巨大压力,面对曹操的虎视眈眈和孙权的暗中觊觎,关羽凭着自己高度的责任感和巨大的军事声威,独当一面。他加强军备,加固城防,整修工事,广积粮草,补充军械,打造战船,操练兵士,保证了荆州稳如泰山,坚如磐石。

关羽经营的荆州,是刘备攻略益州的军事大后方。他保证了前线的后勤供应、军事支持和心理支撑。他虽然在后方,但他的巨大贡献是显而易见的。

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西征部队围攻成都,刘璋投降,益州战役取得了胜利。安置好刘璋,刘备自领益州牧,成为益州之主。刘备大宴部属士卒,用粮食布匹,换取城中有钱人的金银蜀锦,赏给有功将士。而后分封功臣,荆州方面的部下各有升赏,对原来益州的官吏更是优礼有加,特别尊重,合理安排重要职位。法正自然不用说了,地位仅次于诸葛亮,成为执掌军机事务的谋主。其他guan员,不论是刘璋的姻亲或者昔日的亲信,还是刘璋长期不予器重投闲置散的,都各得其所、尽其器能;有志之士,都看到了自己的前途有望,每个人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政通人和,官民相安,社会稳定,百业俱兴。益州形势一派大好。

获取荆州之后,益州发展战略谋划,得到实现。

诸葛亮提出的“跨有荆、益”战略蓝图,终于完成了。

几年前,得到了荆州,刘备从新野边防军成了一路诸侯。

现在获取了益州,荆州、益州两州之地连成一片,刘备可以说成为一方霸主。刘备集团也名副其实地是一支不可轻视的政治军事力量了。

这才有了和曹魏对峙的蜀汉,这才有了以后的三国,才有了中国后来的那一段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

刘备集团这样重大的发展,是益州前线和荆州后方共同奋斗才取得的。

关羽又一次为刘备集团的事业发展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是关羽在青泥的抗战,才保证了战略企图的实现。

同样,这次战斗,《三国演义》里也没有一点描写。

此前还有一次重要战斗,《三国演义》虽然写了,但写得太简略了,以至于读者对关公这次重要战斗,没有太多印象。那就是著名的汉津口之战。京剧和其他大多数地方剧种,都有《汉津口》这出戏。

当时,刘备的队伍撤离樊城逃亡夏口,在当阳地境被曹军的精锐骁骑赶上。虽有张飞拒敌当阳桥,赵云血战长坂坡,但也难以阻挡曹军的紧紧追杀。刘备集团,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刘备一生的事业,也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虽说刘备起事以来,一直败多胜少,但他屡败屡战,百折不挠,每一次都是在非常危难的时候,勉力支撑,终能化险为夷,卷土重来。但是,这一次,实在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很难逃出生天了。

千钧一发的时刻,是关公率领一万水军在汉津口及时接应,击退了后面紧追的曹操大军,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挽救了刘备集团的领导核心和骨干力量。

汉津口接应,是关公在刘备集团生存阶段的重大贡献。

阻击江陵道,是关公在刘备集团立足阶段的重大贡献。

拒敌青泥关,是关公在刘备集团发展阶段的重大贡献。

我们看到,从汉津口接应到阻击江陵道,再到拒敌青泥关,在刘备集团的生存、立足、发展这三个阶段,关公都发挥了非常巨大的作用,都建立了巨大的功勋。

关羽,不愧是一个英勇的战士,一个优秀的统帅,不愧是刘备集团的中流砥柱,是扶汉大业的擎天支柱。

王西兰

211313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