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散文] 俊英姐_运城人物系列_孙宏恩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23-7-14 11: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蒲剧皇后武俊英在河东大地声名鹊起的时候,我认识了俊英姐。

俊英姐是我们孙吉村人,那时候,两口子在街上开着一家照相馆。为了做大生意,吸引路人,照相馆门前常年放着一个大音响,滚动播放着像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之类的流行歌曲,有时候也放蒲剧的一些知名演员的唱段,如王天明《空城计》中的“刘先主当年把业创”,张秀芳《骂殿》中的“恨不得把昏王双目剜下”,武俊英《玉蝉泪》中的“我欲梳妆又思忖”等,那动人的曲调,熟悉的旋律,让孙吉的东街热闹非凡,吸引了不少的听众,大家一天不听这免费的音乐,日子就好像少了滋味一样。一个逢集的日子,音响里面突然传出:“初一盼来,初二盼,初三初四神不安……”这不是武俊英的代表剧目《送女》中的著名唱段吗?那顿挫婉转的歌喉听起来虽没有武俊英那样的珠圆玉润,但也是有板有眼,极富深情的。我屏气驻足,朝照相馆的橱窗望去,只见一个人正拿着话筒专心致志在学唱,她便是俊英姐。

俊英姐_运城人物系列_孙宏恩

正值那爱美的年纪,年节下,口袋里有了零花钱就琢磨着留个影,快中考了,快高考了,又想着跟同学合影留念,于是往照相馆跑的次数就多了,常常看到俊英姐一手抱着孩子,一手翻捡着照片,打发顾客。原来,俊英姐妯娌三个各有各的事做,她们的婆婆走得早,继婆婆有眼疾,帮衬不了她们,于是就自己的孩子自己带。那些年照相的生意真好,俊英姐孩子的童年就是在照相馆里度过的。渐渐的,彩照取代了黑白照,洗彩色相片得跑到运城,这样俊英姐就不得不离开吧台,开启了常年在路上奔波的生活模式。

孩子们渐渐长大,都上了学,她们的继婆婆双目失明,生活无法自理,妯娌几个一商量,轮流照顾公婆的起居与一日三餐,俊英姐最小,但两位嫂子的孝行,她都看在眼里,一有空闲,就帮老人蒸个馍馍做个饭,洗洗衣服聊聊天。继婆婆的晚年在他们的照顾下安祥幸福。后来老人走了,他们为老人举办了盛大的葬仪,最惹人注目的是那副柏木棺材,就是那种俗称四页瓦,三寸厚的料,做工精细,不用油漆都光亮耀目的那种,这“活”(孙吉人俗称棺材为活)在孙吉村是不多见的,以至于他们的一位表姐不满了:“咱姨当年用的什么棺板呀?”俊英姐抱着表姐的肩头说:“好我的姐哩,那时候是什么年月?现在什么年月?不能比的事啊。”他们的孝心,温暖着无数老人的心,村民们有口皆碑。

安葬了继婆婆,老公公的日常生活又提上了日程,妯娌们在一起商量,又给老人找了个伴,这个婆婆人勤快,待人真诚,似乎与俊英姐一家人有缘,此时,俊英姐的生意做到了运城,她常常给老人送去时髦的衣服,老人提起俊英姐总是乐得合不拢嘴。

俊英姐_运城人物系列_孙宏恩


俊英姐在打理生意之余,经常回忆一些往事,提笔写下了《母亲的足迹》,其中的一些情节令人唏嘘:当年在孙吉街头卖油茶的老人是俊英姐的外公,是经历过1942那场大灾难的人,解放前逃难来到孙吉。俊英姐小的时候常听母亲说:“什么时候我能回我的老家看看?”为了圆上母亲的梦,俊英姐陪着老母亲回到武陟老家,让老人在有生之年有幸再睹自己的出生地,再见到失散多年的亲人,老泪纵横之余,心中得到极大的安慰。我不禁为俊英姐的一番安排和良苦用心喝彩。

俊英姐的公公过世后,他们家兄弟们依然关心着那位后婆婆的生活,过年过节,妯娌们相跟着给老人送去节礼。《孙氏家谱》刊印后,族人搞了隆重的颁谱仪式,孙吉村的锣鼓杂戏来助兴,蒲剧皇后武俊英不顾腿疾也赶来了,一曲唱完,俊英姐走到台上搀扶着武俊英老师,一行人走到俊英姐的后婆婆的桌前停下来,俊英姐向武俊英老师介绍:“这是我婆婆。”只见武俊英老师双手拉着老人的手,一连声地说:“老妈妈身体好!老妈妈好福气!”

如今的俊英姐在运城从事着高端的艺术工作,他们夫妻俩用光与影继续为人们留存美好的生活瞬间。

209396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