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社区
首页
论坛
资讯
图库
动态
圈子
手机版
开启辅助访问
请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快捷导航
在线
咨询问答
运城声音
运城公告
运城时讯
讲读运城
聊聊说说
文史
风土人情
运城书画
运城文学
古今人物
古今运城
运城方言
生活
餐饮美食
休闲时尚
品牌故事
图说运城
家装工匠
分类资讯
广场
健康中心
情感沙龙
品牌广告
优卡购物
运城商家
用户名:
忘记密码?
密 码:
下次自动登录
QQ帐号登录
微信帐号登录
请
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当前位置:
社区
›
运城文史
›
运城文学
›
黑馍旧事(上) _李立欣
刚刚去过
[散文]
黑馍旧事(上) _李立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7-3 11:46:2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粮食在囤,面在瓮,鸡蛋在罐,馍在盆……那是庄稼人的光景。
有那么几十年,看一家人馍盆里的馍,就知道一家人的光景成色,就知道家里的女人的活儿。馍好,光景就好,那是底子。馍样好,婆娘讲究,那是心性。
我家的馍不好,不是因为女人不行,而是因为男人费馍。家里十三口人,六个全劳力,七个娃,一天到晚,锅头上叮叮当当响个不停气,三天一锅馍,半月一碨面,硬是把祖父的光景吃的算不过帐。麦子粜成玉米,玉米换成䵚黍,馍盆里一年四季是黑面馍,不是两搅面,就是玉䵚黍面蛋蛋,或者是䵚黍面花卷。有时候,馍里搅和柿子树叶,吃起来扯喉咙,拿在手里掉花花。日子久了,看见那馍馍,肚子饿,眼睛夯,没有食欲,还得吃。晋南人吃饭,离了馍还是馍,馍就是饭,吃饭就是吃馍。多吃几年馍,见识不一样,吃馍也算一种阅历。
人丑多作怪,黑馍多费菜。馍不好,油水少,饭桌上的盐就重了,咸菜是一家人的坐底菜,辣椒是吃馍的引子,油多油少,总是味儿,刺激了口舌,多多少少也能掩盖那些曾经丑陋的馍馍。那年月,馍馍虽丑,口粮还不一定有,祖母常说:屯里的口粮,是“姐姐穿妹妹鞋——常是紧的。”
一天黄昏,祖父吃了馍,祖母又唠叨口粮的事,他闷声闷气地抽了十数八锅旱烟,眼珠子愣愣地盯着屋檐下的捶棉布石头,猩红的烟火忽暗忽明,像一只布满血丝的眼,浸着沉默的委屈与无奈。突然,他把烟锅子在石头上猛磕一下,磕出“嘎,嘎,嘎”的脆声,他收起烟袋,站起身,右手狠狠地在大腿上一拍,硬硬地从嘴里吐了两个字:分家……
这,都是一九七三年的事了。
一家人写了“字”,分了家。光景各过各,船小好调头,小家想小家的办法。虽说是分了家,其实就是分了一个面瓮,一只馍盆而已,锅灶还是那个锅灶,炭锨还是那个炭锨,蒸馍馍,锅头轮流着用,好比唱戏的台子,你方唱罢他登台,各家蒸各家的馍,用的是一碗酵子,发了面,揉了馍,虽大小有别,馍馍还是一家的味。
夏天,热。井窖,凉。蒸好的馍馍没了热气,装入布袋,口子一扎,绳子一绑,吊到红薯窖里,进入土法冷藏模式。一个窖口半根椽,上面并排绑了四根绳子。祖父把每根绳子系上布条,写上数字,标上记号,谁家取馍,先看绳头,很像取邮包,看字错不了。有时候,窖里的馍馍也长毛,长白毛,父亲说,那是一种有益的菌,祖母说,那是馍老汉胡子,抹布一 抹,照样吃。有时候馍馍陈了,就揉成馍花去篜。后院是两棵花椒树,喇叭型得长,上面长满刺,也长满花椒,更长满叶子。掐了叶子,剁成碎末,一撮盐,与馍花一拌,锅里一蒸,菜鸟变凤凰,那椒叶馍花伴着一种奇异的香味,让旧馍馍扫了愁容,生了欢喜。冬季,馍馍不新鲜了,家有收藏的干椒叶,揉一揉,拌一拌,味儿差不了多少。
篜馍馍离不了酵子,酵子常常决定馍馍口味。就像酒,五花八门,但仔细品起来味道不尽相同。以前的乡村学校每年的假期多,有寒暑假,还有麦假与秋假。祖母除了给一家人做饭,还得照看三家娃。那时候口粮没有余头,看娃可以,馍馍自带。每天我带上妹妹,还得带上馍馍。馍馍装在馍布袋里,饿了各吃各的馍,偶尔交换吃一口,味道略有不同。一次,我给母亲说自家的馍馍不好吃,母亲反问道:别人家的馍馍上有花吗?说这话的时候母亲眼里明显泛着湿气。那天,生产队分粮食,母亲胳膊夹着布袋往库房门口一站,戴石头花镜的老会计用余光扫了一下,然后眼睛盯着磅秤上的字码给母亲说:欠款户不能领……母亲听了很尴尬,家里劳力少,工分不够,领口粮就得补钱,而钱总是交不够。那一刻,她感觉周围人的眼睛似乎同时转向她,她躲都躲不及,眼睛一酸,低着头,空布袋又夹着回……
有那么一段日子,馍馍几乎全是玉米面,金黄金黄的,稍微一脱水就裂口子,就发硬,吃起来馍花在喉咙里像锯末。黄昏,一碗米汤一块馍,泡到碗里吃起来还有点滋润。偶然放一勺糖,甜蜜的很夸张。但家里的糖很稀有,总是藏在我找不到的地方。一次,妹妹说案板下的炭窝里有糖罐子,我弯下腰一看,那只黝黑的罐子在黑色案板下隐约着一点光亮,像一只浑浊的眼睛。我蹲下身子,伸进胳膊探进头,抱出罐子,挖了一勺糖,两片馍馍一夹,捏在手里一人一口。吃完后手一拍,手指蹭黑了脸颊。母亲回来一看就笑我偷吃糖了,我还不知道缘由,她就指着毛巾让我擦脸上的黑。后来,父亲从城里回来,母亲把那当笑话说,父亲却没有笑……
后半年,天气短,上学天黑,下学天黑,馍馍要在学校吃。早上,书包里被塞上一块馍,到了学校,书本一掏,书包就成了馍布袋。下课铃声一响,集体吃馍。你吃我也吃,手里的馍馍非黑即黄。张三坐在座位上吃,李四站在屋檐下吃,掰着吃,啃着吃,吃着闹着,闹着笑着,笑着吃着,鼻涕流着。那吃相,很土气,很乡下,但不一定丑,因为孩子的童年充满天真,不懂得矜持,还不太会装。笑是灿烂的笑,吃是生态的吃,虽吃得不专心,但吃得开心,至于啥味,不记得,反正啃了,嚼了,咽了。像打吊针,滴进胳膊里的,咸的,苦的都是能量。上课的钟声一响,那声音有磁场,孩子们像铁钉一样被吸进教室,入了座位,嘴巴里的馍馍还没有咽下,一喊“起立”,就有人打嗝,看那小脸,看那身子骨,很像瓦罐里的黑豆芽,长不高,伸不直,身细脖子长,没个水气。
文/李立欣
黑馍
,
旧事
post_newreply
相关帖子
陈园旧事_杨颖华
黑馍旧事(下)_李立欣
小城(运城)旧事
立冬旧事——李文晓散文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显身卡
刚刚去过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记录场景、分享生活、传播图文,互动视频。
信息、内容、朋友、社交、话题、服务、产品、消费、活动、资讯,运城社区为您代言。
Copyright © 2008-2020
运城社区
(https://www.thch813.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不承担任何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Powered by
Discuz!
X3.4 技术支持:
运城社区
晋ICP备16004466号-2
|
网站地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