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彦俊(1909-1947),夏县南大里乡上冯村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担任中共河东特委书记,1929年担任中共太原市委组织部部长、军事部长、中共山西省特委书记,1938年任永济县牺盟会特派员、代县长,1940年到八路军洛阳办事处工作。1942年任中条抗日游击十支队参议,后任闻喜抗日政府县长,1944年出任夏县县长,1947年因病去世。
冯彦俊出生在夏县上冯村的一个农民家中。兄弟6人,他最小。10岁左右,父母省吃俭用送他到本村小学读书,希望他将来能出人头地。1922年,他在舅舅的资助下考入闻喜中学附属高小,后来插班到夏县第一高级小学校。
1925年夏,冯彦俊考入运城省立第二中学,靠给校方打杂工维持生活与学习。
时值大革命由南向北蓬勃发展,冯彦俊也投身革命,利用寒假秘密从事农运活动,在乡友中组织“农民党”,自称要做农民运动大王。
1926年,中共太原地方执行委员会负责人崔锄人、王鸿钧来河东地区建党,冯彦俊第一批入党。1927年初,中共山西省委派郭巨才以国共双重特派员身份来河东指导工作,冯彦俊成为他的得力助手,先后陪伴郭巨才巡视了安邑、闻喜、夏县、猗氏等县,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发动组织学生、农民运动,驱赶贪腐县长,坚持说理斗争。
河东地区的斗争引起山西当局的恐慌,国民党山西清党委员会封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校长冯大轰等人为河东清党委员,在河东进行清党。他们开除冯彦俊等16名所谓“跨党分子”的国民党党籍,并予以通缉。河东地区革命斗争遭到破坏,冯彦俊等人被迫藏匿,幸免于难。
1928年6月,根据省委霍州会议精神,河东各县党员代表在夏县堆云洞召开会议。会上成立中共河东特委,冯彦俊担任河东特委书记,并介绍广州起义后的全国形势,安排部署河东党的工作。这一年,晋南一带发生灾荒。会后,冯彦俊同范希蠡、牛守仁等特委成员来到解县,组织领导南八村民众的抢盐斗争,波及城北和猗氏、万泉,捞盐的穷苦百姓多达万人,盐警无可奈何。
1929年2月,为了恢复与健全山西党的领导机构,冯彦俊被调回太原,担任中共顺直省委太原市委组织兼军事委员,协助汪铭恢复了榆次、祁县等地的党组织。6月,汪铭遭逮捕,山西党的工作重担落在冯彦俊肩上。冯彦俊曾两次组织人员营救汪铭,均未成功。1930年5月,冯彦俊回到晋南,找到在稷山警察局任职的同学柴高奎,想通过他搞**,武装营救汪铭。不料,冯彦俊被柴高奎出卖,遭到逮捕,被判刑15年,先关在运城二监,1934年被押解去山西反省院。
1936年6月,冯彦俊出了反省院。长期的监禁,非但没有使他意志消沉,反而将他磨炼得更加坚强、成熟。他一回到家乡上冯村,就忙着从事革命工作,在冯家祠堂开办小学,吸收了20多个贫苦农民子弟读书。
1936年10月,冯彦俊再次来到太原,考入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主办的村政协助员训练班学习,后被委派担任指导委员会组织干事,在薄一波同志的直接领导下,专门从事训练班中党的组织发展工作。
1937年6月,冯彦俊被分配到永济任牺盟特派员,与郭安选、张培民等人一起,建立健全县、区牺盟组织与各救会(民间组织),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建立了中共永济县委,组建起一支200多人的永济人民武装自卫队。
1938年4月,日寇入侵、永济沦陷,冯彦俊等人先撤到稷王山,后又到夏县前山沿一带活动。6月,日军因徐州战事吃紧而暂时撤离永济,冯彦俊等人又重返蒲州,冯彦俊担任了永济公道团团长。9月,冯彦俊代理永济县长,继续领导永济人民进行抗日斗争。12月,张铭成任永济县长,与三区劣绅李少白相勾结,制造了驱逐牺盟人员、陷害牺盟干部的“东尧事件”,冯彦俊被迫带着永济30多名自卫队队员和12名儿童团宣传队员撤到了夏县牺盟中心区。1939年初,冯彦俊担任了夏县牺盟中心区条西办事处主任,负责平陆、永济、芮城三县的工作。由于他熟悉情况,工作努力,条西党的组织和抗日武装力量有了很大发展。
1939年“十二月事变”发生后,牺盟会在中条山遭到国民党驻军的包围。此时,山西新军五十九团接到北方局指示,撤离中条山,许多地方干部处境危险。冯彦俊只好带条西的地方干部撤到雪花山杨振邦部暂时隐蔽。无奈此事被杨部的国民党政工人员察觉,报告给中条山国民党驻军,杨振邦将冯彦俊等人悄悄送下雪花山。
冯彦俊离开雪花山后,隐蔽到普乐头一带陈青林、聂振铎、陈民朝的家中,打算继续坚持条西地下斗争。不巧,在一次帮助群众打场时,被日寇拉去当劳工,行到半路,他们将押解的日军打死才逃了回来,又转移到峨嵋岭夏县司马村—带活动。1940年9月,中条地委决定由冯彦俊带领卢旭东等十余名同志撤离中条山,到八路军洛阳办事处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