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运城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23-4-18 10:55: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3年重点工作安排

(一) 聚力转型升级 促进工业新型化重塑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用好省市技改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设备投入力度。以绿色工厂、数字工厂为主攻方向,加快建设新稷河闻工业转型发展区,实施钢铁行业限制类装备改造升级;推进煤炭智能绿色安全开采和清洁高效综合利用;电力行业积极发展超超临界机组,加快推进河津电厂三期项目。加强再生资源加工利用,力争新增两家废钢和1家废铝加工企业。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深入实施“415”十大工业产业集群培育工程,持续推动“合汽生材”新兴产业地标成形成势,带动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2%。新培育国家“两化融合”贯标认定企业10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5家。新能源汽车产业要重点提升产业体系的协作配套和核心竞争力,发挥大运汽车“链主”作用,加快高端新能源乘用车批量生产和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研发,带动夏县、永济、平陆等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集聚。

抓好链长制专业镇——

壮大盐湖潜水泵、永济机电制造、闻喜玻璃器皿、稷山纸包装、临猗渔药等专业镇整体规模和综合实力,做精专业产品,新增省级专业镇1个、市级3个—5个。到“十四五”末,打造5个省级专业镇,市级专业镇实现县域全覆盖;万荣外加剂实现企业突破百户、产值突破百亿的“双百目标”。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

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制造、软件和信息服务、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核心产业,积极创建省级数字经济园区。加快5G基站建设,年底力争达到8000座以上。启动“灯塔工厂”创建行动。在钢铁、焦化、装备制造等行业打造一批5G工业应用场景,努力建设全省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

(二) 聚力“三农”发展 促进乡村全方位振兴

做优做强农业产业体系。坚持以“四个农业”为抓手,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动产业全链条升级,提高农业效益。

——壮大特优农业。聚焦“粮、果、菜、畜、渔、药、林”七大产业,稳步推进“四南四北”产业转型。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推进黄汾百万亩粮食优质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建设,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28万亩。

——做强工业农业。实施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发展行动,打造一批国家级产业强镇和全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全年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达到560亿元,精深加工产值突破300亿元。

——打造品牌农业。建设10万亩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打造10个高标准设施水果示范园。大力发展道地药材种植,持续推广运城“三大品牌”,支持新绛县打造全省最大的特色有机蔬菜产业基地。推动农产品和农业生产两个“三品一标”协同发展,叫响“运农优品”,力争创建“圳品”等名优品牌75个。

——发展数字农业。打造10个以上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加快智慧农业云平台运营,完善乡村资产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农业农村重点数据融合互通。支持新绛国家数字设施农业创新应用基地、临猗智慧农业产业园、万荣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推动盐湖海晟源数字化养殖、永济硕成渔业等项目建成投产。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补齐防疫、养老、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短板,推动危房改造动态清零。每个乡镇至少建成6个新能源公共充电桩。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完成改厕3.7万座,扩大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范围。保护传统村落,集中连片连线打造65个独具晋南风韵特色的美丽乡村。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支持绛县做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稳慎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探索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盘活利用。拓宽乡村人才来源,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引导城市人才下乡,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发展。推进农业生产托管试点工作,全年完成35万亩托管任务。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密切关注易返贫致贫人口收支变动、“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等状况,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持续深化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运城行动。扎实做好易地搬迁后续工作,加大就业、产业帮扶力度。

(三) 聚力消费回暖 促进服务业提质增效

多措并举提振消费。开展系列促销活动,合理增加消费信贷,组织绿色建材、智能家电下乡,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推动盬街、平常街、岚山根等特色商业街提档升级,打造“烟火气”新地标和“夜经济”集聚区。积极发展医疗、家政、信息等服务消费和数字消费、无接触消费等新型消费。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深入开展服务业提质增效“十大行动”,加速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发展研发、设计、物流、营销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芮城通用机场发展飞行培训、短途运输业务,拓展通航旅游等消费性航空服务。规划建设黄河金三角(运城)智慧物流快递集聚区,加速现代仓储行业发展,培育航空物流、保税物流、冷链物流。

加快文旅产业复苏。推进总投资381.4亿元的文旅融合“双十工程”,建好城市阳台、水上乐园、河东成语典故园等重点项目。加快关公故里和五老峰5A级景区创建步伐,建设河东池盐旅游度假区和泗交康养旅游度假区,推进生态体育公园、中条山文化博览园等项目完工并运营。完善全要素旅游服务体系,支持绛州澄泥砚、稷山螺钿漆器等企业开发更多文创产品。

(四) 聚力项目建设 促进有效投资持续扩大

加大谋划招商力度。探索招商部门“三化三制”改革和“政府+园区+产业链链主”招商模式创新,用好“7+17”招商队伍,加强考核激励,确保全年签约3000亿元以上,当年签约当年开工率达60%以上。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专项债、中长期贷款等,提升利用外资水平,让更多资金为我所用。

提高民间投资热度。加快完善产权保护、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把握好“亲”“清”辩证关系,竭尽全力留住本地民间资本,积极吸引外来投资。常态化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鼓励支持民间资本更大范围参与全市重大工程项目建设。

加快项目达效速度。用好“五个一”项目推进机制,加强项目“四库”管理,滚动实施“1311”重大工程项目。落实领导干部“一联五”责任,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用地、用能、融资等问题。做实做细“六张清单”,推进广东风电150兆瓦风力发电、深圳沃克斯光电显示模组等项目开工建设,推动北铜新材料高性能压延铜带箔和覆铜板、其龙高端包装新材料二期等开工项目早日投产达效。

(五) 聚力服务保障 促进市场主体量质齐升

建设高水平集聚平台。落实好全省打造支持产业转型、承载企业集聚“十大平台”部署,带动市场主体增长18%、总量突破60万户。今年重点建设四类平台。一是打造乡村e镇,支持冷链仓储、物流配送等基础设施建设整合。二是建设文旅康养集聚区,打造垣曲历山、芮城圣天湖等5个文旅康养集聚区。三是打造“双创”平台,加速建设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四是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在产业链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清理隐性门槛,持续放宽市场准入。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支持民营企业进入产业转型、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科技创新等领域。完善现代物流、商品交易、检测服务等市场基础设施,加快推动国家轨道交通电传动系统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落地运城。

打造高品质营商环境。落实“五有”套餐,持续整治“吃拿卡要”,加快打造营商环境3.0版。深化“五减”行动,一般工业项目审批时限不超过20个工作日,新设企业“半日办结”。加快政务信息化建设,年底前实现市本级证明事项免提交。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证照分离”“一业一证”“一件事一次办”等改革,推动162个高频事项“跨省通办”。

(六) 聚力系统集成 促进发展动能充分释放

激活创新第一动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持续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5家,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省级民营科技企业50家。支持中小企业向科技小巨人、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方向发展,全年新增“小升规”企业90户,新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0家。加快黄河金三角(运城)创新生态集聚区建设,招引一批未来产业、高端产业。用好科技创新券,建立市级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平台。

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深入开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攻坚,抓好战略性、牵引性重大改革。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以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为目标,统筹布局电力源网荷储,继续做好能源互联网试点市建设,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有序推进垣曲一期抽水蓄能项目建设,力争垣曲二期、绛县2个项目年内开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稳妥推动新纺、磷肥厂等4家企业打包改制工作。

走好开放必由之路。加快运城国际机场改扩建,做好航空口岸正式开放迎检工作,争取开通直飞日本、韩国、东南亚以及港澳台地区航班。抓住“中国(运城)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获批契机,申建保税物流中心,打造跨境电商核心产业园,培育认定一批市级示范企业。加快临猗黄河大桥及引线等重大工程进度,积极推进运三客专、南同蒲铁路改线、韩河侯客专、晋潼高速(阳城至永济段)等项目前期。

(七) 聚力区域协调 促进城市能级加速跃升

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加快市会展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市民服务中心建设,打通槐东路、魏风街、周西路等“断头路”,开工建设学苑路北延、大禹街西延等项目,实施老旧小区改造40个,持续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新开工棚户区住房改造920套。加快海绵城市建设,开展地下管网攻坚行动,重点实施人民南路、中银路、凤凰路、槐中路等雨污分流及道路改造项目,新建20处雨水调蓄池,一体推进“十湖”共治,继续推进官道河、姚暹渠、常硝渠等排洪通道改造,增强城市防汛排涝能力。

推进“盐临夏”一体化发展。研究出台土地、人才、投资、财税等配套政策,提升一体化内生动力。建立盐临夏全覆盖均等化政务服务体系,优化整合民生服务事项和工程建设项目,实现“一网通办”“异地可办”。推动G209运临连接线改造、G521盐湖段改建、河东东街延长线、涑水河旅游公路等项目年底贯通。

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支持各县(市)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禀赋优势,统筹本地产业培育和外部产业承接,推动产城融合发展。逐步完善停车场、充电桩等市政交通设施,健全防洪排涝、水电气暖网等配套设施,补齐图书馆、文化馆、体育场等公共服务短板,丰富农贸市场、大型卖场等县域商业体系,加快智慧县城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县城承载力吸引力。

(八) 聚力绿色发展 促进生态环境更加优美

深入推进污染防治。坚持“人防+技防”相结合,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坚持控源、治线、清尾系统治理,强化入河排污口监管整治,改善水库、湖泊水质,确保国考、省考断面水质持续好转,汾河流域(运城段)水质逐步向Ⅲ类提升,涑水河达到Ⅳ类标准。严控土壤污染源头,有序实施垃圾分类工作,推动全域生活垃圾“全焚烧、零填埋”。

加快生态修复治理。继续谋划实施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双十工程”,今年抓好267个、总投资998.1亿元的重点项目建设。研究制定奖补政策,加大中水利用力度,开展整治违规取水专项行动,切实解决地下水超采问题。积极推进水土保持治理,全年完成36.9万亩治理任务。推深做实林长制,实施“绿满运城”行动,完成全年植树造林任务。加快中条山生态修复治理,常态化打击非法采矿行为。

持续推进减排降碳。强化能耗强度管控,合理控制能耗总量,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确保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3.9%。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煤炭消费减量替代,严格控制重点行业企业煤炭消费。大力推动绿色建造,加快装配式建筑推广应用。落实全面节约战略,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九) 聚力民生改善 促进幸福指数持续攀升

促进“一收一保”。推进县级零工市场全覆盖,将智慧就业网络服务延伸到乡镇,促进运营规范化、标准化。持续打造“一县一品”劳务品牌,不断壮大“河东家嫂”“平陆电建工”“永济面师”等特色劳务品牌的影响力。完善就业服务,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全面实施职工医保普通门诊统筹。健全灵活就业人员、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生活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参加社会保险制度,完善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大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救助力度,兜住兜牢基本民生底线。

优化“一医一教”。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重点抓好老人、儿童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防护救治。推进城市医联体试点工作和“千县工程”建设,争取市人民医院和市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年内开工,支持有条件的县人民医院达到三级医院的规模和水平。完成盐湖区、万荣县“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试点工作,推动分级诊疗,探索可推广的“运城模式”。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一步缩小城乡间办学差距。每个县城至少建好1所优质公办普通高中,满足县域内孩子接受优质教育资源的需要。

发展“一文一体”。新建15个标志性特色“河东书房”,基本建成15分钟高品质文化生活圈。持续实施“五个一批”群众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公共文化场所和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动关公博物馆和山西壁画博物馆建设。全力备战省运会,精心筹办好第六届市运会。加大体育公园、公共体育场馆、户外运动设施建设,发展青少年足球,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赛事,推动全民健身。

保障“一老一小”。继续加大“嵌入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引进专业化养老服务运营机构,鼓励发展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个性化养老需求。完善生育支持政策和配套措施,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减轻生育养育成本。实施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强化学前教育普惠发展,新(改、扩)建16所公办幼儿园,确保在园幼儿占比保持55%以上。深入贯彻全省中长期青少年发展规划,加强全市青少年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4件市级实事暖民心

今年将在全面落实省政府17项民生政策、承接12件民生实事基础上,再增加4件市级实事:

实施37个乡镇(街道办)全民健身中心项目

推进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和无偿献血知识进校园

建设200个“12315”消费维权服务站

开展“清理家庭小药箱”过期药品回收活动

(十) 聚力风险防范 促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推进各领域安全。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强化融资平台公司综合治理,坚决遏增量、化存量。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坚持“房住不炒”,加强保障性住房供给,扎实做好保交楼、稳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继续保持打击“小产权房”高压态势,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守牢安全生产底线。严格落实“十五条硬措施”,持续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抓好危险化学品、煤矿、道路交通和消防等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治理,强化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遏制较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加强气象监测预警,推进自然灾害防治能力重点工程建设,扎实做好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做好应急物资储备,提高科学应对处置能力。

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确保矛盾纠纷妥善、及时、就地化解。开展信访问题源头治理,优质高效办理初信初访,全力化解信访积案。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坚决防范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深化国防动员体制改革,全面加强练兵备战,做好军民融合、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和人防等工作,创建新一轮省级、国家级“双拥模范城(县)”。
198935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