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永济皂角树关帝庙今昔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23-2-21 10:46: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永济皂角树关帝庙今昔
王小棠为记者介绍皂角树关帝庙保护碑
永济皂角树关帝庙今昔
皂角树关帝庙内香炉及正殿
永济皂角树关帝庙今昔
永济皂角树关帝庙山门

在运城,皂角树是一种不同寻常的存在。大多村庄的庙宇附近,似乎都有一棵或几棵皂角树。它沉默寡言,静静地生长,不动声色地结出长长的皂角。很多年前,物质匮乏时,人们捡拾黑黑、长长、扁扁的皂角,回来剥开荚壳,把里边的皂角豆泡在水里,揉搓衣裳会有白白的泡沫出现,洗衣服很是干净。皂角之名便是源于此。现在,人们用的皂类产品,也都与皂角树之皂,师出同门,一脉相承。

小时候,常听人说,要到皂角树上会去。兴冲冲去后,回来时总能买些东西,一个锄、一把镰,或者一块布、一个盆。皂角树在此又是一个赓续烟火的所在。那时想,皂角树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呢?为什么会有集会呢?隐约听老人说,那里有座老爷庙,四月初八的古会,演戏酬神,由来已久。老爷者,关老爷也。关帝故乡的人们,都敬称他为老爷,以示亲近,约定俗成。有了集会便有了物资交流,方便了大众的日常。由此,皂角树又是一个富足、喜悦的存在。因为一种理由欢聚一堂,互通有无,对生来喜欢群居的人而言,总是喜乐的。

从事编辑工作,曾编发过一两篇皂角树关帝庙的稿件,文中简单讲过一家人守护庙宇的故事。

石碑有记

2月11日,前往永济寻访皂角树关帝庙。出永济西高速口,沿小风线,经蒲州故城,接着便是任阳,便是皂角树关帝庙所在的村庄。

从那条大官道上经过多次,竟然没有发现,关帝庙就在路旁,准确地说是在大路南侧,高大的山门上有三个庄严的大字:关帝庙。

仰视高大的牌坊,不由有些大喜过望。此刻,终于与心心念念的皂角树、皂角树关帝庙零距离接触。也许因为有专人守护,庙内整洁、清爽,还有一份难得的庄严气象。走进庙内,门两侧墙上挂着关帝文化宣传展板,还有历年四月初八庙会活动的图片,都镶在枣红色的木框里边,让古老的庙宇有了几分现代气息。

再往南,正殿前的甬道铺的是长方形石砖,平整、稳当。甬道靠近正殿处有一座巨大的香炉,精致、庄严,质地和风格不凡。甬道东侧还有一座方碑,上边刻着近年修缮关帝庙捐善款者的名字。

香亭南侧的正殿大门两侧各有一通石碑:东侧是大清年间的功德碑,西侧则是近年捐善款者的功德碑。从西侧碑看,最多的捐助几万元,最少的五十元,碑上都有记载。东侧碑上,记录了清道光年间重修的往事,引人注目的是碑下面的几行字,泥匠某某、石匠某师、木匠某师,有的是全名,有的可能只知道姓,便写作某师。是为褒扬、铭记,却有了现代人在工程上写名字以负其责的意味。

亭内香烟袅袅,告诉人们,这里有值守者,有上香者。果然,正殿内有两位女士正与一位老妈妈说话。几分钟后,两人走出来,我们见到了不少写皂角树关帝庙文章中提到的守护庙宇的老妈妈。

传说有名

说明了来意,老妈妈挺喜悦,热情地带我们看碑刻,为我们讲述这座庙的来龙去脉。从她的讲述中我们得知,她叫王小棠,娘家在附近的石庄村,婆家是任阳村的侯家,侯家祖上在河南安阳滑县。当年因逃难来到官道旁的皂角树关帝庙。当时兵荒马乱,逃难之人众多。已经破败的关帝庙里挤住着七家外省来的逃难人,侯家便是其中的一家。

关于皂角树的地名由来,据王小棠说,当时,庙里有几棵古皂角树,很是粗壮,一个人张开双臂是抱不住的。后来,庙里部分建筑毁于战火,树也不知所踪,地名却由人们口口相传,留了下来。

皂角树关帝庙所在地,原来是一片空旷之地,过去附近是麦地,还有几间庙里遗存的旧房。皂角树关帝庙空旷,但附近一圈都是村庄,任阳、姚温、太宁、王庄、石庄……有十几个村庄,这种地理环境,是形成皂角树集会的地利优势。

皂角树关帝庙的由来,当地有一段传说。东汉末年,战乱频仍,民不聊生。老百姓流离失所,东躲西逃,有一临盆的妇女走到皂角树附近时,忽然觉得腹痛难忍,她挣扎着走到皂角树下。那天农历六月二十四,烈日炎炎,忽然间雷鸣电闪,随着一声啼哭,妇女产下一名男婴,这婴孩便是关羽。在当地好心人的照顾下,修养多日后,妇女继续向东,行至解州。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关帝,便在关帝出生的皂角树附近建起了一座关帝庙。因为有这一段传说,历史上便有了关公生在蒲州的说法。这种说法在不少地方的对联中都有记载。湖北荆州当阳关陵有一副联:生蒲州长解州战徐州镇荆州万古神州有赫;兄玄德弟翼德擒庞德释孟德千秋智德无双。同类联作在南方的宜兴关帝庙、襄阳关帝庙、徐州云龙山关帝庙及陕西境内的山陕会馆等均有发现。

守护有心

皂角树关帝庙由来已久,从碑记可知,清道光三年重修时已有百余年历史。

道光年间重修的主要建筑有山门、乐楼,山门之内的东西厢房、正殿,二门内东西配殿、享殿,享殿后春秋楼。庙东的公置店房也各加修理,又在庙前方的大路北侧建店铺六间,店铺西侧建造一座戏台。后因战火,原来规模宏大的庙宇仅存倾圮的正殿和两边厢房,成了逃难者躲避风雨的场所

住在庙里的人,因为是外省人,家底几乎为零,所以男孩子找对象都很困难。为了更好地融入当地,人们便陆续搬离了庙宇,各自设法,在附近的村庄盖起了房子。只留下了侯家一家人,当时侯家主人即王小棠的公公侯振声,与两个儿子还生活在庙内。后来,因为庙宇破旧,当地准备拆除,劝侯振声搬走。侯振声让长子搬离,自己和二儿子则留下来继续守庙,平时打扫,有时做些维护,一晃便是几十年。后来,二儿子有了儿子、孙子、曾孙,到今天已经是第五代人。不知是久居关帝庙,受关公文化的影响,做人做事忠诚信用;还是侯家人吃苦耐劳,品德高尚,据王小棠介绍,她的孙子现在中央财经上大学,儿子在永济城里经营着一家饭店,生意还不错。她自己和老伴多年守庙,先后和家人募集捐助了数十万元,皂角树关帝庙才有了今日的面貌。

以前每到四月初八,皂角树古会很是热闹,后来因为战争停止了。关于恢复,据当地老人说,是当年从任阳村走出的我党革命前辈李雪峰先生回故乡时建议恢复的。可以想象,李雪峰小时对皂角树集会是有印象和感情的。

传承有人

从庙中墙上的展板可知,1986年和1988年,皂角树关帝庙经历了两次重修,2004年被定为运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再次重修。从那时起直至今天,皂角树关帝庙内又新立了碑刻,制作了墙上挂的关公文化牌匾,重铺了院内的甬道,面貌焕然一新。

让人赞叹的是,每年四月初八的古会,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尤其是在王小棠女士、其家人及附近村民的尽力操持、组织下,红红火火,热闹非凡,让人感慨。从墙上的照片可知,古会时,有跑旱船的,有扭秧歌的,还有小型的巡游,大家手捧献礼,表达敬意。还有当地的艺术家敬献书画作品,来宾们身佩金黄色的銮巾,场面盛大庄严。遵循古礼,人们还用太牢之礼祭拜,规格相当之高。

难能可贵的是,王小棠女士和当地的老百姓还准备了饭食,请参加活动及前来叩拜的老百姓享用。每年的古会吸引了不少人,人们在参加各种仪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感知关公的忠义仁勇。

这些花费,是关公文化信众捐的,王小棠老妈妈认真筹措,年复一年组织活动、弘扬关公文化,精神可嘉。

交谈中得知,老妈妈生于1946年,今年已77岁,现在是皂角树关帝庙文物保护员。她常年在庙内值守,精神矍铄、思维清晰。呼吸着中条山下、黄河岸畔的清新空气,每天接待前来庙内参观瞻仰的关公文化信众,她平和喜乐,健康安详。

告别皂角树关帝庙时,我们再次特意去正殿内瞻仰。座上关公的圣像庄严肃穆,旁边敬献的花、果、各种点心不少。抬头望殿宇的墙壁,全是壁画,展示的是关公过五关斩六将等生平故事,从色泽看,已有些年代。王小棠老妈妈告诉我们,壁画是旧有的,画功不俗,颇有古意。

一位任阳村村民告诉记者,如果皂角树关帝庙内没有敬业的王小棠老妈妈和她的一家人,这里如今可能不会有这样的面貌。文物古建要想真正活起来,最重要的还是当代人的参与……


张建群/文图
192402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