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散文] 老人与天气_郝惠亲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22-11-3 11: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立冬”到来时,北方的公园里已不再适合老年人聚集聊天。老人们心理上也便有了丝丝寒意。

        我的心情也总是随着一年的节气交替而喜悦或忧愁,因为我家也有年迈的父母。春暖花开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他们与相熟的老人相会在公园里,说说笑笑,度过一天中的大半天时光。而风霜雪雨的天气里,他们闷坐家里,心情低落,身体也感到不舒服。

        在这个小县城,我们所面对的老人,无论城市农村,在天寒地冻时,大多黑衣黑裤面色凝重,沉默得像石头:在等待吃饭和天黑中过日子,在等待孩子们的看望中过日子,在等着有人走
错了门来搭个腔过日子。

        冬天去敬老院看望父亲的朋友,院子小巧,亭台楼榭,垂挂的干枯藤状枝条在风中瑟瑟抖动,能想像出这个院落夏天的风光,一定是绿叶缀枝、繁花似锦,随风摇曳、姿态万千。我们到
达时是午后,老人们刚休息起来,二十多位老人双手搭膝坐在窄小的楼道门廊下,有一搭没一搭地交谈着,更多的时间则是默然相对,等着四点半的晚饭,晚饭后休息,结束一天的生活,日
复一日。

        当我对这种状态表达恐惧和厌烦情绪时,七十五岁的父亲有些恼火,反问我:“你认为他们应该怎样过?!”

        我很主观地认为老年时的生活就是做年轻时想做却没有时间做的事。我错误地以为老年时还是年轻时的身体状况,一样的人缘,一样的心境,一样的说走就走。惟一不同的是不用再上
班,一觉睡到自然醒,自己的时间自由支配。

        我惟独没有想到这“心有余而力不足”。年华不再,健康不再;说走却腿疼得没法走,看书需要先找老花镜;不论去哪里兜里得揣着救命的药,医院成为走动最多的地方;更可怕的是无法
忍受的孤独,一天二十四小时漫长得怎么也熬不完。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人生经历和态度会形成不同的现实表现,处在夏天里的人如何能够切肤体味冬天的寒冷!我无权指手划脚,只能细细
感受,慢慢体会。

        没有人能够拒绝老年的拜访,没有人愿意把老年过得如此被动和凄凉。但如何过好老年生活,却很值得我们深思。

        常听人说:“老了就指望孩子了,他到哪里咱们就跟到哪里。”似乎我们一辈子都在依赖,少时是父母,成年后是另一半,老了一定得靠着孩子,振振有词地说:“不靠他靠谁!”“他不养我
养谁!”

        而我,则不赞成紧跟孩子的做法,即使是老年也应保持生活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我们应该在中年时就考虑一下自己的老年如何生活如何度过,在夏天里便为“过冬”做些“御寒”的准备。

        在现实中,我们过多的计划总停留在说说而已,人到中年,牵挂太多,这种牵挂与落后保守的观念结合,展现出的生活态度便是得过且过。

        偶尔听说某个朋友年近五十却与上大学的女儿一起参加了全国的司法考试,离达线仅三分之差,他计划明年再参加考试。对朋友的精神以及远见我钦佩不已。钦佩之余,我不禁问自
己:“如果有一天离开了工作岗位,我能做什么?如果不需要朝九晚五,那么二十四个小时我又如何度过?”一问之下,发现竟然无话可答。

        哲学家罗素在一篇关于老年的文章中提到,中年时应该为老年生活培养兴趣爱好,而不是到了老年才着手,到那时所作的努力就不再是乐趣,而是勉为其难,是烦恼了。罗素的话给了我
启示,生活是多棱镜,不是一成不变或只有一个平面,千姿百态的生活需要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来展现,应该忙中抽空,做一些属于自己的事情,趁能跑能走时到处逛逛,愉悦视觉,丰富内
心世界,趁眼不花手不抖时多写写画画记记算算,趁耳不聋嗓子不哑时多听听音乐多哼哼唱唱。我希望能把这种生活原则传递给身边的家人和友人。当我们过上老年生活时,不再“靠天吃
饭”,二十四个节气不会再影响我们的心情。不管它立秋立冬,即使大寒时节,我们脸上的笑容也应该如春风和煦,温暖和感染亲人和友人。

       (郝惠亲/文     作者系市作协会员,现供职于河津市委组织部,出版有个人作品集《惠亲自选集》)

179280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