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难忘亲人解放军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22-7-28 08:34: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常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林君感恩的是亲人解放军的救命之恩,思念的是与亲人解放军相处的110多个日日夜夜。这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在林君心中已萦绕了51年。

1971年11月8日,注定是一个灰色的日子。这天清早,年仅16岁的林君与往常一样,早早去大队加工厂上班,当启动机器的一刹那,他眼前一黑,顿时如五雷轰顶,右臂被整个绞到天轴之上,身体悬空。在工友们的帮助下,经公社卫生院的包扎处理,林君被大队加工厂的南京嘎斯车紧急送往稷山县人民医院抢救。由于林君右臂系粉碎性骨折,加之肱骨劈叉后导致动脉、静脉血管全部断裂,在当时的医疗水平和设备条件下,几经努力,血管仍无法接续。主治医生给出的结论是要么截肢、要么转院。

“林君才16岁啊,今后的路还长着哩!万万不能截肢!”负责护送救治的大队加工厂厂长鲁银保斩钉截铁地说。

“那又能怎么办呢?如果转院,医生说了,必须在12小时之内到达并实施手术,否则,不仅要高位截肢,甚至还有生命危险!”鲁银保和几位护送人员嘴里念叨着,来回踱着步子。

“眼看着5个多小时过去了,怎么办?怎么办?……”

突然,鲁银保这位抗美援朝老兵、预备役军官想起了“娘家人”——稷山县人民武装部。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县级设立的一级组织,人武部是鲁厂长唯一能抓的救命稻草!

“巩部长,快救救我们的林君同志吧!”鲁银保嗓音沙哑地哀求道。问明缘由后,稷山县人民武装部巩玉发部长明确回答:“距离我们最近的在临汾北郊,有个解放军115野战医院,属于石家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的分支机构,且医术高超、设备精良。”军民一家,没有更多的思考,巩部长立即以稷山县人民武装部的名义开出介绍信,并派司机宁师傅驾驶军用吉普车护送患者林君赶往临汾。大约晚上7点多,吉普车护送伤者到达“115野战医院”。该院首长十分重视,立即组织抢救。由于患者失血过多,需要到15公里外寻找血源进行输血,宁师傅不顾一路劳顿,连夜驱车前往找来5名献血员,解了燃眉之急。

是夜,在“115野战医院”手术室,麻醉师进行着术前、术中、术后全方位的深入了解、评估、监护、调控,为医生手术保驾护航,使得整台手术得以顺利施行。

偌大的手术室,一切却都在静悄悄地进行着,只能听见器械轻微的叮当声和心电监护仪的滴答响。在明亮的无影灯下,护士密切地关注着手术医生的一举一动。医生不用开口,也不用抬头,一伸手,想要的器械便会放在手中。

外科军医郭玉宝手中的止血钳和柳叶刀从指尖传来冰凉的触感,他奋战在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他要与病魔甚至是死神交锋,来守护患者的健康与生命。患者林君手术最大的难度是接续动脉、静脉血管。只见郭玉宝在显微镜下紧握手术镊子,专心致志,穿针引线,经过两个多小时艰辛努力,终于将血管、神经全部接续缝合。当东方露出一抹曙光时,手术成功了,患者脱险了。

次日10时许,医护人员查房时,林君还在昏睡中。主治军医郭玉宝轻轻地按了按林君的几个手指甲,见略呈红色,高兴地说道:“血液循环良好,手术真正成功啦!”顿时,医护人员和病房内其他解放军病友相互对视,把微笑写在脸上,祝福记在心里。

待林君完全苏醒后,“感觉怎么样?还有什么需求?”面对主治军医郭玉宝的亲切问询,林君才注意到,郭军医浓眉大眼,四方脸盘,身材魁梧,和蔼可亲。自己遇到了一位医术超群的好军医,以郭军医为主的医护团队保全了自己的身体,拯救了自己的生命。恩人啊,终生难忘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之后一个多月,因为伤口感染,每隔一天,郭玉宝都要给林君换一次药。每次他都是小心翼翼、一丝不苟地清理脓血、擦拭敷药。穿药芯时,林君疼得哇哇直叫,郭军医既心疼,又鼓励,总是说,疼痛是暂时的,咬紧牙关就过去了,我们共同努力,树立信心,战胜病魔。是他给了患者战胜病魔的勇气,像解放军打仗一样,攻克了一个个疼痛的“堡垒”。

解放军医院有它的特殊性,患者住院是不需要家属陪侍的。所以,林君入院第3天,一切安顿就绪,3名厂领导和亲属就全部撤离。从此,林君真正融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个大家庭,与同病房的8名解放军病友和医护人员度过治疗及恢复健康的漫长时光。

林君不会忘记待自己如亲弟弟的护士长马大姐。她,高挑的个头,黝黑的脸庞,一身军装特别合身,处处表现出军人的一贯作风,来去总是风风火火,办事却是细致入微。林君入院后的20多天里,因右臂肿胀且用石膏固定,每天都要在左手上扎针输液、消炎止痛,一日三餐由护士长带人送到病床前。许多次,到了吃饭点,但林君液体没输完,无法用餐,马护士长就蹲下身子,一口一口喂林君吃,把这个农村小伙子当成自己的亲人一样。她说,小小年纪,遭遇如此大难与不幸,又远离家人,真让人心疼。

“把被子盖严实,这是大冬天,不要着凉感冒了。”夜深了,前来查房的马护士长一边反复叮嘱着,一边小心翼翼地将被子给林君盖好。从睡梦中醒来、两眼惺忪的林君看着护士长离去的背影,把头缩在被窝里呜呜咽咽地哭成了个泪人儿。

护士长马大姐不仅待人热情温馨,还有独特的服务技巧。单就给患者打针而言,许多年轻护士打针难免要让患者疼痛呼叫,而她打针时,先用棉签给患者臀部注射处消毒,再将棉签在臀部其他位置来回擦拭分散患者注意力,不经意间早已完成了注射。

林君永远记着与自己病床紧挨的病友郑金聪指导员。他是福建省莆田人,性格开朗,心思缜密,重情重义,友好和善,真不愧为解放军某部连队指导员,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把好手。入院不久,林君感觉自己的伤势严重,整天闷闷不乐的样子。郑指导员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像对待战友一样,语重心长地劝说林君:“你年龄尚小,身体恢复较快,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很快就会好起来的。”他分析林君可能是家在农村,从来没有出过远门,在此看病,又没有家人陪伴,感到孤独而心生抑郁。因此,他约上同病房几个病友,经常带林君到医院生活区看打篮球、听歌咏比赛,释放压力,放松心情。有时候他们则一起到医院附近的临汾小麦研究所或老百姓农田转一转,病友或吹口琴或说笑话,想着法子逗林君开心。慢慢地,林君像一名解放军“小战士”,融入部队生活,把伤痛和忧愁抛到了九霄云外。好的心情就像一副治病良药,林君在病友的帮助下,不仅调整好心态,伤情也日渐好转了。

难熬的三个半月一天天过去,林君的身体在中国人民解放军“115野战医院”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下完全康复。农历一九七二年正月十五过后,林君就要出院了。元宵节之夜,外科主治军医和护士连同同病房的8名解放军病友为这个来自农村的小病友举办了一场简易联欢晚会,大家各显神通,有的唱歌,有的说快板,有的吹笛子,有的拉二胡,都为林君的康复而感到高兴。在众人的邀请下,林君腼腼腆腆地唱了几句自编歌词:“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爹亲娘亲不如解放军亲……”尽管他唱得不甚着调,但对亲人解放军的感激之情却尽在其中。

此后许多年,林君多次想再回“115”,看看亲人解放军,但因各种原因一直没有成行。2009年9月,林君的孩子考入山西师范大学,他想借送孩子上学之际,再访“115”,再续军民鱼水情,但为时已晚。据临汾新闻网记者专访称,1970年根据北京军区命令,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第三所改编为第115野战医院,驻山西省临汾市。“115”于1983年更名为286医院,大约在新世纪前转隶调往其他部队。

唉,令林君朝思暮想的“115”、魂牵梦绕的“115”、千恩万谢的“115”,就这样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是,遗憾归遗憾,林君还是非常幸运的。“感谢苍天,让我认识了你们——中国人民解放军,你们是我生命的感动、精神的支柱、人生的导航。”林君在日记中写道。

作家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有这样一段话:“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战争年代,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战士赴汤蹈火,英勇杀敌,保家卫国,确实可爱。和平时期,解放军医护人员为抢救因公负伤的农民兄弟,整夜奋战,救死扶伤,费尽心血,令人可敬;为让农民兄弟早日康复,精心治疗,亲情服务,友善与共,更加可亲。林君所经历的那些难忘的日子成为军民鱼水情的鲜活见证。有一首老歌唱得好:“军队和老百姓,咱们是一家人……”每每听到这首歌,一份“如遇故知”的亲切感油然而生,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当初林君在“115”特定的情景和场面。

王成林/文
169448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