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永济张家窑村冯氏家族考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22-6-17 11: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永济市虞乡镇五老峰景区的张家窑村,有一支冯氏家族,其人口占全村总人口近半。记得幼时,在村子大巷中间曾有冯家户,也就是冯家祠堂,门楼宽阔高大,建筑考究,砖木结构,大门两边有一对石狮子,我经常与小伙伴在此玩耍。

张家窑村的冯氏,是从永济市城区南部的冯村(现永济市城东街道办事处四冯村)迁移过去的。迁移时为弟兄二人,到张家窑村定居后,住在村西的称西冯,住在村东的称东冯。我是东冯之后,自记事起,每年清明节爷爷领我们上坟扫墓祭祖,首先去的就是锣鼓庵东边的户坟。年幼时跟随大人凑热闹,大人让叩头就叩头,也不知道具体含义。一直到1960年,我上了高小后,知道了简单的历史知识,懂得的道理愈来愈多,明白了坟茔的意义,才认真阅读了户坟墓碑上的碑文。

碑文曰:“雍正二年孟秋穀旦,清故耆老冯公字良辰,妻罗、槿氏合葬之墓;邑庠生薛敬昶题门婚儒学斋长石芒秋,偕孝男冯清世、英蓝及孙登顺仝立。”

据传,这是祖上从冯村迁到张家窑村安葬的第一座坟茔。但何年迁到张家窑村?祖上冯良臣是否为迁移时的兄弟二人之一?是否为始迁祖?由于没有可靠的文字记载,所以至今也无人知晓。但是,后人觉得,冯良臣应是始迁祖,因此每年清明节祭祖时都会恭敬虔诚祭拜。虽然此坟茔墓碑已有近300年历史,但完好如初。墓周围树木苍翠,郁郁葱葱,幽静穆然。

听说弟兄二人从冯村迁到张家窑村以后,每年清明节都要准备优厚的祭品,在五更前启程,到30里外的冯村共同祭祀祖先。若天气晴朗,倒也一路顺风,但自古“清明时节雨纷纷”,来回七八个小时的行程,全靠脚力,往往会带来诸多不便。

张家窑村的冯姓后人,一因念祖心切,二因祭祖不便,便蓄意伺机偷走原在冯村冯氏祠堂里保存的《冯氏家谱》。偷取家谱时,被对方发现,双方各执一词,据理力争,在争夺中不慎将家谱分成两截,最后双方各执一截,弄得不欢而散。当时本村一些外族人闻知此事后,戏谑冯家是“半截先人”。

《冯氏家谱》拿来后珍藏在张家窑村冯德仁家,冯德仁的次子冯更娃说,《冯氏家谱》一直装在一个铅封的木盒子里,从未打开过。1966年,张家窑大队派民兵小分队来搜查,将盒子拿走,从此杳无踪影。

据我所知,张家窑村冯氏辈分的排序有六辈,即“万、永、有、德、望、俊”,有人说“俊”字之后,还有个“树”字辈,但找不到依据。在六辈人中,除“万”字辈以外,都有具体人。

前几年,在一次寻踪觅祖的拜访中,听冯村年届八旬的退休老干部冯廷斌老先生讲,其祖上是从芮城县西沟村迁移到冯村的。原蒲剧著名小旦冯三狗,就是西沟村冯氏之后。冯村也有冯家祠堂,冯氏祖坟在现永济市城东街道西冯南面,墓碑已遗失。

冯廷斌老先生1935年出生,据他介绍,冯村冯家巷之前为东西走向,家家户户都有门房,建造讲究,美观整齐。巷两头分别建有大门和门楼,东头巷口外有一座观音庙,内有观音像,两边有童子像侍立;西头巷内有罗汉庙一座,庙内有塑像。那时的冯家巷,有古槐、古柏、皂角树等,树木高大,遮天蔽日。其中最大的一棵古槐,两三个人都合抱不住,当时永济县红旗小学(今永济市实验小学)所用的桌子、凳子,都是用此树制作的。以此推测,冯家巷与古槐树应在千年以上。

冯占星 口述 张兴平 整理
165753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