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唐诗宋词里的端午

502 0
发表于 2022-5-30 09:41:5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唐诗宋词里的端午

端午节来临之际,手捧一杯新茶,徜徉在隽永的唐诗宋词里,品味这些传诵千古的诗词,感受古代端午节的风俗,享受那份袅袅的温馨和愉悦,别有一番情趣。

唐代诗人文秀在《端午》中写道:“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很直白的一首诗,写得大气磅礴,读来朗朗上口,写明端午节是用来纪念这位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的,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屈原的深切同情,对昏君奸臣的嘲讽和憎恨。

“灵均标致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醑。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千古。”词人刘克庄用雄浑而凄清的笔调,把屈原那种慷慨悲壮描写得淋漓尽致,于深沉和悲痛之间悼念了伟大诗人屈原。

赛龙舟是端午节人们喜闻乐见的主要活动,唐代张建封在《竞渡歌》中写道:“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破晕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鼓乐齐鸣,千帆竞渡,场面壮观,扣人心弦,读来让人身临其境。“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归棹晚,载荷花十里,一钩新月。”词人黄裳则极尽笔触,描绘了一幅荷香十里、千舟竞发的生动画面。

“五月家家过端阳,咸蛋粽子与雄黄。”端午节还要吃粽子,插菖蒲、艾草和喝雄黄酒。唐代诗人姚合的“渚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宋代韩元吉的“角黍堆冰碗,兵符点翠钗”,描绘的都是对粽子的喜爱之情。挂艾条、插菖蒲等习俗,体现了端午避瘟保健的意蕴,在古诗词中也有过生动的描绘。大文豪欧阳修在《渔家傲》中写道:“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这首词意境高雅,把端午时节粽子飘香,人们共饮菖蒲美酒的美妙场景描写得栩栩如生。而南宋陆游的《乙卯重五诗》却这样写道:“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全诗朴素自然,真实具体,乡村农家过端午节的习俗跃然纸上。

端午节,在两千多年的文明传承中,依然保持着独特魅力和内涵。在浓浓诗香、绵绵词韵中过端午,心中便多了一份对节俗所承载的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靳小倡 《石家庄日报》)
164241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admin@discuz.vip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公众号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5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