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社区
首页
论坛
资讯
图库
动态
圈子
手机版
开启辅助访问
请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快捷导航
在线
咨询问答
运城声音
运城公告
运城时讯
讲读运城
聊聊说说
文史
风土人情
运城书画
运城文学
古今人物
古今运城
运城方言
生活
餐饮美食
休闲时尚
品牌故事
图说运城
家装工匠
分类资讯
广场
健康中心
情感沙龙
品牌广告
优卡购物
运城商家
用户名:
忘记密码?
密 码:
下次自动登录
QQ帐号登录
微信帐号登录
请
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当前位置:
互动论坛
›
运城文史
›
古今运城
›
见证河东盐运的辉煌历史虞坂古盐道
刚刚去过
见证河东盐运的辉煌历史虞坂古盐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5-24 10:45:1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运城因“盐运之城”而得名,而因盐运而设城,中国也就仅此一处。几千年丰富的池盐文化,造就了这里辉煌的盐运历史。
位于平陆县的虞坂古盐道曾是河东盐运的交通要道,也是“伯乐相马”“假虞伐虢”“唇亡齿寒”等典故的发生地。2013年,虞坂古盐道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伯乐相马故事发生地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唐代韩愈这篇《马说》的古文,相信很多人都背诵过。可少有人知道,伯乐就是在这条虞坂古盐道上,慧眼识得千里马的。
当年,伯乐到处物色千里马,无功而返。后来,他想到虞坂交通要道每天拉盐车的牛马很多,便来到了这里,终与千里马相识。至今,在离虞坂古盐道不远处还有两孔窑洞,名为““伯乐仙府”,传说伯乐当年在此居住过。20世纪90年代,有关部门对旧窑洞进行了加固修建。
古往今来,关于“先有伯乐,还是先有千里马”的问题争论不休。可以说伯乐成就了千里马,也可以说千里马成就了伯乐,这是一个相互成就的故事,但在平陆当地人心中,却有另一番解释。
“当地人将伯乐、马、虞坂古盐道并称为‘伯乐三仙’,他们认为三者同样重要。”原平陆县文化局文化站站长张和成说。
现存最早的人工道路
虞坂古盐道除了伯乐相马的故事,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还有辉煌的历史。
“已故的景克宁教授曾说,这是华夏第一路。因为它不仅是中国也是全世界现存的、有据可查的、最早的人工道路,同时也是至今使用时间最长的一条道路。”张和成说。
虞坂古盐道始凿于西周初期,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才废弃。
这只是文献记载,但其实我们的先祖运盐历史悠久,在平陆当地一直流传着“禹凿虞坂”的传说。
初夏时节,沿着山间崎岖的羊肠小道行走,路两旁郁郁葱葱,植物的清香扑面而来。脚下是深深的马蹄坑和木轮车长久碾压留下的车辙,今人透过这些历史痕迹,仿佛看到了古道上熙熙攘攘运盐的情景。
路旁有一断石上书“青石槽”,青石槽也是虞坂古盐道的俗称,整段路很是狭窄,一边是悬崖,一边是山,路是从坚硬的山石中深挖开凿出来的,青石上的道道凿痕十分清晰。
张和成说,古时没有先进工具,为凿开坚硬的青石,大禹指挥人水火并用,利用盐池的白矾、盐、硝放在石头上烧,然后用水浇灭,石头龟裂后就一层层凿开,运用的是热胀冷缩的原理。
路旁青石上的道道凿痕,正是先祖们智慧的见证。
河东盐运的交通要道
盐是人类生活必需品,因此盐运无比重要。虞坂古盐道正是古人为了把河东盐运至中原、西北乃至全国而开辟出一条道路。
“盐从此处运出去,到茅津渡过河,然后销往各地。”张和成说,“历朝历代都是国家控盐,最早运盐之路只有一条,明朝时为运盐方便,当时的巡盐御史令人在山上又加修了一条道路。两条路,一条人负重上,一条空车下,分开走。”
古盐道口的平坦之地就是以前的驿站“平头铺”。古时盐袋50斤为一头,一头牲口可驮300斤,运盐工和牲口一路颠簸到此处慢慢进入平地,终于可以休整,牲口也可以多驮点,四头牲口换三头,故称“平头”。1982年,这里还有生产队居住,后来因山中水电不好解决,便整体搬迁了。如今,我们依旧能从绿荫掩映的山间看到当初住人的层层窑洞。
不仅如此,这一路的很多村名都是因运盐产生的。比如,来虞坂古道路过的村庄“卸牛坪”,据说以前还有“卸牛厂”“响铃弯”等,可以想见古道上车马喧嚣的场景。
继续前行,一路上坑坑洼洼,其中最难走的一段叫“牙槽口”,也称“猴儿牙槽口”,形容路上的立石犹如猴子锋利的牙齿。这些尖尖的石头混乱地竖直排列着,驮着盐的马匹走在路上,常会被尖利的石块戳破蹄,马匹两腿一软前倾扑地,马头便磕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上。张和成说,考古学家2004年从此处清理出了很多马牙。
运盐之路漫长而艰险,这条古道上的坑坑洼洼承载了多少运盐工的汗水和泪水,他们肩扛背驮着一包包沉重的盐袋,一日又一日在这条路上奔波。
入晋出虞的战略关隘
沿着崎岖的小路向山上行进,一座高高耸立的城门巍然屹立在小路中央,门楼上写着“古锁阳关”四个大字。
“古锁阳关”,意为锁住阳关大道。此处地势险要,一面是万丈悬崖,一面是山峰突兀,若要穿过,只能过关。
这座伫立在山崖上的雄关,就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南大门,也是晋虞两国的分界线。正是因为古盐道在当时的虞国境内,山势陡峭,道路曲折,极其难行,故名虞坂。
此关是晋国通往虢国的必经之路,“假虞伐虢”两次借道,借的就是虞坂古盐道。当年晋军打败虢军,攻占下阳,三年后强渡太阳渡,攻下上阳,灭了虢国。
张和成说:“上阳城在今天的三门峡附近,下阳城是老平陆县城所在,现在的平陆县城历史曾名大阳城。这里可说是‘一关锁三城’,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站在门洞下,虽已入夏,但仍能感到阵阵凉风,眼前如见当年两国战士行经此处不可挡的气势。而古锁阳关历经千年风雨沧桑,默默见证着一切。
门洞内的墙壁上书写着元好问的《虞坂行》,“虞坂盘盘上青石,石上车踪深一尺”,开篇两句便把古盐道的险峻和人马的艰难形容得淋漓尽致。
历史沧桑的实物见证
顺着山路继续下行,便来到了张和成念叨的“儿女窝”。
传说,当年舜帝带着妻子也加入了修路队伍,他们在此处附近休息了一晚,之后便生下了儿女。他们当年休息的巨石,夹在古道黑石间,分外显眼。
“因为石头被舜帝躺过变成了白色,也叫‘天子床’。唐代李世民也曾躺过,果真成了天子。”张和成介绍。此床长九尺,宽五尺,有一说是“九五至尊”的来历。
立足此处,举目眺望,便可看见当年舜帝抚琴的地方。据张和成介绍,再往前走,山上有块凸石,名为“小鬼额头”,相当于砥柱石。古盐道十八盘,峭壁悬崖,崎岖异常,下大雨、大雪时,更是艰险无比,尤其下雪天白茫茫一片。而神奇的是这块石头上不落雪,有经验的老马看到它,便知道该往哪里走,应在哪处拐弯。
张和成说,他当年在安邑上中学,来来回回走的也是这条古道。
虞坂古盐道沿用几千年,直到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占领盐池,绕开险峻难行的虞坂盐道,重新修筑了一条公路。后来,虞坂古道仍有老百姓行走,但随着更便捷的交通工具出现,古道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曾经车水马龙、一片繁华的古道,如今人迹罕至,但不论是“伯乐相马”的人才战略,还是“假虞伐虢”的军事计谋,或是“唇亡齿寒”的历史教训,都足以在历史留下了沉甸甸的一笔,让今人汲取古人的智慧。
薛丽娟 吉梦琳/图文
虞坂
,
盐道
,
盐运
post_newreply
相关帖子
虞坂古盐道因盐而生
寻找堡沟古盐道(运城)
新绛西张村盐运古道记
古运新城说盐湖,前生今世话盐运
盐道_运城交通运输志
运城市文学艺术界重走虞坂古盐道,深入了解池盐文化
虞坂古道(诗歌)——河东老景
《虞坂盐道》, 赵志刚国画讲盐湖故事
虞坂行 (金 诗选) 元好问
虞坂古盐道_运城市全国重点文物通览
度量衡与河东·河东盐运文化
兽医铺开在盐运大街_盐商往事连载(27)
张继刚考察虞坂古盐道小记
中条山上虞坂道_曹向荣
虞坂古盐道——-运城国保
虞坂行——元好问诗话河东
代理发帖,发帖代理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显身卡
刚刚去过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关闭
社区推荐
/1
物业费收缴系统上线
物业云缴费收系统上线啦! 手机收交物业费,业主喜欢、物业公司喜欢。
查看 »
记录场景、分享生活、传播图文,互动视频。
信息、内容、朋友、社交、话题、服务、产品、消费、活动、资讯,运城社区为您代言。
Copyright © 2008-2020
运城社区
(https://www.thch813.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不承担任何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Powered by
Discuz!
X3.4 技术支持:
运城社区
晋ICP备16004466号-2
|
网站地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