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度量衡与河东·河东盐运文化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22-5-17 11: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度量衡与河东·河东盐运文化
度量衡与河东·河东盐运文化
运城,因盐运而设城,因盐而兴,成为国家重要税源。从盐文化的视角观察,运城在春秋时期被称作“盐氏”,到汉代名司盐城、监盐城,元代正式创建运城。而盐的生产和运输又需要度量衡作标准校正,度量衡与运城盐产、盐运、盐政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夏朝出土最早的河东运盐容器

夏朝“阳城遗址”出土了一套用于计算河东贩盐成本和军队行军分配,(容)量为3200ml、1600ml、400ml的一套度量贩盐的容器。

度量衡以三晋河东的最为繁荣,三晋的度量衡包括大量戎狄度量衡,而这些戎狄用的是尧舜禹、夏、早商、晚商的度量衡体系。晋国所在的山西晋南属夏朝领地,(长)度关系均田制,(容)量关系盐的交易,衡(重)是商业繁荣才会重视的。洛阳当天下之中,盟津是黄河南北交往的重要渡口,垣曲连通汾河平原,上党连通长治盆地,函谷关连通渭河平原,虎牢关连通郑州平原,东下冯文化掌控内陆最大的河东盐场,各个关口盐贩往来频繁,密封的盐罐不可能拆开了检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称重。挑着80斤~140斤盐罐与粮食的扁担可以从河东走遍全中原,还逐渐减轻。“石”最早因为贩盐需要,而与“担”绑定,每种规格的盐罐,与路程相对应,形成了夏朝五服朝贡贸易体系的核心部分。

春秋战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度量衡器具也随之丰富。全国大量的度量衡考古发现证明,各国的度量衡依然沿用舜帝、夏、早商、晚商、西周的度量衡体系,直至秦始皇统一度量衡这才统一了结算单位。

宋代垣曲店下样称盐石权

垣曲县店下样,是河东盐运历史上一件重要的石权砝码,是北宋末年黄河中游一支商盐运输队制造并使用的标准盐运秤权砝码。北宋元祜七年(1092)制作,置放于垣曲店下含口。1958年秋在垣曲县出土,石制,形如秤砣,重约109公斤,砣上铭文共293字,其端首刻石为名曰“垣曲县店下样”。此石权是中国盐业经济发展史上的重要文物,现收藏于垣曲县博物馆。

石权铭文详刻盐业交易的规矩,系对销往垣曲县河东潞盐的重量起规范作用。铭文写道“……今来与众同共商议,各依元发斤两,相度帝里远近,节次饶减,起立司约石样叁个,于安邑、含口、垣曲等处各留一个。陧口比安邑减壹斤,垣曲比陧口又减壹斤,充沿路摆撼消折。所贵断绝弊幸,各尽明白。其石样周遭完平,并无缺损,常在称下存放。又考虑主事人作弊,不依石样卸车装缸,别有增减斤两,许诸色人画时封记下盐席,各赴本客处陈白,立支茶酒钱五十贯。所至石样叁个,仰逐处勾当人等,不得借与别客使用,切氯斤两不同,恐惹争讼,各令知悉……”

河东盐由安邑出发,途经陶村镇、夏县水头镇,过闻喜东镇,过垣曲继续前行,渡过黄河,销往中原。

宋代《河东解盐称盐图》

《河东解盐称盐图》说明杆秤已经普遍使用,并且成为盐运工具。

一般最大的杆秤称量可达数百斤。秤固定在一座特制木架上,这样便可以“却立以视”,避免按抑之弊。

清光绪“河东运盐官运局”收盐志石

度量衡博物馆收藏的标准砝码铭文详刻:“闻喜县官运局,收盐志石一样五块,光绪十三年三月吉日置,加外铁环中一百二十斤七两。”

民国 晋南专署制砝码

度量衡博物馆收藏有:民国至解放前后晋南专署颁发使用的铁质砝码一套,分别为1斤、2斤、5斤、10斤、20斤,足可见证河东晋南盐运计量精准。

以上文物详细记录河东盐业运输过程交易、重量、法度、规矩。度量衡与河东盐运文化息息相关、源远流长。运城盐文化不仅在历史上影响着国家政策、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全国上下有了标准的度量准则,也为人们从事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同时,度量衡的存在,也为国家收取赋税创造了必要条件,同时也为中华民族史前史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运城度量衡博物馆馆长  张晓普/文)
163016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