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寻访茶马古道上的关公文化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22-5-10 10: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寻访茶马古道上的关公文化
茶马古道,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古道之一。它是公元六世纪后期我国四川、云南、青海、西藏一带以茶马为主要商品、以马帮为主要运输工具的商品贸易通道,承载的是汉藏人民和睦相处、平等交易、以茶易马、以马换茶、茶马互市、因市而道的历史记忆。据记载,这条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商贸之道,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明,衰于清,为推动汉藏人民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2013年3月,茶马古道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在茶马古道上曾留下不少关公文化的印迹。
寻访茶马古道上的关公文化
茶马古道三条主线的历史形成

历史上的茶马古道,主要以川藏道、滇藏道和青藏道(甘青道)三条大道为主线。川藏道起自四川雅安,途经泸定、康定、理塘、巴塘、昌都等川边重镇进入西藏;滇藏道起自云南普洱茶原产地(今西双版纳、思茅等地),途经南涧、大理、丽江、中甸、德钦等地进入西藏;青藏道起自陕南,途经甘肃南部和青海等地进入西藏。三条古道中,川藏道开通最早,运输量最大。

西藏,地处青藏高原西南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在这极其寒冷的环境中,藏民们的饮食便以高热量食物为主。正因喝茶不但可以促进这些高热量食物消化,而且还有消毒杀菌、提神解困、消食除痰、降脂降压等功能,久而久之,喜欢喝茶的藏民们便与汉族的茶商进行茶马交易,合作往来。

茶马古道的繁荣,使得初期的茶马互市,开始有了毛皮、布匹、药材、食盐、日用器皿和土特产品等交易。交易的足迹先跨入我国川、滇、青、藏四省,后抵达不丹、锡金、尼迫尔、印度、阿富汗等国家,外延至南亚、西亚、中亚和东南亚等地域,远达欧洲地区。茶马古道在我国境内的川藏线约长3100公里,滇藏线约长3800公里。

无论是西汉时期开辟的横跨我国东西境内的丝绸之路,还是十七世纪初期兴起的纵贯我国南北地域的万里茶道,或是明清时期纵横欧亚九千里、称雄商界五百年的晋商之行等,都有一个共同的现象和特征:哪里有商人足迹,哪里就有关公文化,哪里就建有关帝庙宇和会馆,茶马古道上同样如此。
寻访茶马古道上的关公文化
茶马古道重要交会处

四川巴塘关帝庙宇

四川省甘孜州巴塘县,位于川藏、滇藏两条茶马古道上的重要交会处。在这座边陲重镇上,至今还保存有一座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的关帝庙。该庙占地一万多平方米,主殿供奉有关公、关平、周仓及财神爷赵公明,两侧配殿供奉有轩辕黄帝、鲁班、嫘祖及孙膑,庙后建有观音殿。关帝庙从主柱到横梁,皆绘有《桃园三结义》《夜读春秋》《单刀赴会》《过关斩将》等唐卡壁画。

该关帝庙还建有魁星阁、戏台和钟鼓楼,每月农历初一、十五的中午和午夜十二点,庙中都要击鼓鸣钟,提醒人们这两天为敬奉关帝的日子。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这里要举行财神爷赵公明圣诞祭拜仪式。每年农历九月十三,这里还会举办关公单刀赴会节庆活动。活动期间,藏族居民和寺院僧人也会前来参与。

其实,巴塘县的藏民们也很崇拜关公。他们称关帝庙为格萨尔拉康或格萨拉康,意思是格萨尔王之神庙。关公、关平和周仓,也被他们看作格萨尔王三兄弟的化身。格萨尔王是藏民传说中一生戎马、扬善抑恶、传播文化的旷世英雄。

《巴塘县志》曾记载:清代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来巴塘做茶马贸易的汉族茶商,组织成立了汉商公会,又叫财神会。汉商公会成立后所办的第一件事,就是提倡议、聚乡谊、筹资金、置地块、建关庙。关帝庙建成后,汉族茶商在庙里兴办汉文私塾,免费邀请藏族学生前来就读,教学经费由汉商公会承担。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汉商公会改名为川滇陕三省同乡会。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巴塘关帝庙曾用作学校、医院、幼儿园。该庙在1985年8月,被巴塘县人民政府确定为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对象,2007年6月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茶马古道重要源头

云南勐腊关公信仰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易武镇,曾是滇藏线茶马古道上的重要源头和驿站。据记载,清乾隆初年,随着茶叶垄断经营的逐步放开,上万名汉族茶商涌入此地,改造老茶地,开建新茶园。汉族茶商的进入,为该地带去了关公文化与信仰,在易武镇所辖的麻黑、曼秀、易比、漫撒、弯弓、曼腊、曼乃等村庄,相继建起了关帝庙。

易武镇上的关帝庙,正殿供奉着关公,两侧配殿供奉着诸葛亮和观音。在这里,他们还情有独钟地借“易武”的“武”与“武圣”“武庙”的“武”同音同字的缘由,将关帝庙改叫“武圣庙”。这里的汉族茶商信奉关公,力学笃行,靠着“上不愧天,下不怍民”的信义性格,凭着“忠厚仁义、勇于吃苦”的大爱精神,赢得了少数民族的广泛信任和拥护,为进一步促进民族融合、共同富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易武镇弯弓大寨,是云南勐腊茶马古道上的著名寨子。该寨分为汉族寨和回族寨,汉族寨建有关帝庙,回族寨建有清真寺。关帝庙用柏木建成,雕梁画栋,飞檐点金,占地面积六千余平方米,是云南普洱六大茶山中最大的庙宇。

奇特的是,在云南普洱六大茶山的所有关帝庙中都有孔明殿。我国茶农一般将陆羽作为茶圣来祭祀,可为什么此地祭拜的是孔明(诸葛亮)呢?当地《茶经》这样记载:传说诸葛亮带兵南征七擒孟获时,曾送给当地百姓茶籽,教他们学会种茶,饮茶而防病,安度生息。因而这里百姓尊奉关公的同时,也祭拜茶神诸葛亮。

其实,云南的茶叶之乡,早在诸葛亮出生以前就已存在,只是当地人热衷“三国”,喜爱诸葛亮,便这样认可了。

茶马古道上商贾们的“义利观”

众所周知,茶马古道地势险要,道路崎岖,车辆根本无法行驶。一种生长于山地、体格不大、四肢强健、极有耐力的山地马,便成为古道上特有的运载工具。一般来说,马帮以俗称“马锅头”的为首领,“赶马人”是“马锅头”的雇佣工。顾名思义,“马锅头”是因为首领牵的马头上有一面镜子,镜子可以把前方的危险照射出来,首领后面背着一口锅,负责整个马帮的生活,因此叫作“马锅头”。

在那个做马帮就等于拎着脑袋找饭吃的年代里,在那条山体滑坡崩落、野兽毒虫出没、瘟疫疾病流行、土匪强盗猖獗的山路上,“马锅头”和“赶马人”在几个月数千里的跋涉中,往往需要凭运气、靠赌命、玩侥幸,才能走完一程。所以,他们特别讲究拜神祈福,对筹建关庙、祭拜关帝、祈求平安发财的愿望,更是迫切。

茶马古道上的关帝庙里,人们在寻思、回味关公故事的同时,对古代商人们诚心坚守的“信义为本,以义制利,义利兼顾,义财通天”的经营理念,对“信义成就信誉,信誉创造财富”的观点,一定领会得非常深刻。

在我国古代颇具影响的丝绸之路、万里茶道以及茶马古道等国际贸易中,商贾们历尽艰辛的创业之路,走向辉煌的经营之道,无不饱含着古代商人们的智慧和胆略;无不渗透着关公精神所给予的强大支撑和力量;无不彰显着关公文化千百年来在我国历史中的世代传承和光大。

我国历代商贾们的“义利观”,为我们构筑了商贾之道与关公文化的共同体,丰富了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新刚 /图文

162155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