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控制麻疹病梦想成真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22-4-24 19: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麻疹是国家法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之一,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卫生防疫人员和儿童家长等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特别是1982年实施计划免疫之后,我市麻疹疫苗接种率1990年已达到85%,麻疹发病率一直控制在十万分之十以下,2009年后控制在十万分之一以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笔者要为我市卫生防疫、疾病控制工作所取得的成绩而点赞!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一种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流行,严重危害儿童健康和生命的传染病。新中国成立前,麻疹经常性流行和暴发,笔者本人9岁时出疹子(麻疹),传染给7岁的弟弟和3岁的妹妹,他俩不治而亡。一个月内死了两个活泼可爱的孩子,让人十分痛心。母亲哭得死去活来,父亲干活没精神,影响了家庭生活。当时笔者就有了长大后一定要学医当医生治病救人的梦想。

中学毕业后,我报考了太原医校,系统学习医学知识。三年后分配到大同第一人民医院搞临床工作,开始坐门诊看病人。雁北气候寒冷,冬春季感冒呼吸传染病多,幼儿麻疹死亡率很高。省卫生厅在大同市举办了急性传染病培训班。我通过学习,掌握了预防为主的防病治病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1960年,因工作需要我调回运城地区医院,继续从事临床医疗兼卫校流行病学和传染病教学。

1963年,我调到运城卫生防疫站,专职从事卫生防疫工作,发现社会上麻疹病仍然十分流行。我深入疫区蹲点几个月,调查研究病情,不但治病还防病,防治结合,效果很好,很快控制住疾病的流行。我边探索经验,边撰写调研报告,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

当时的运城卫生防疫站,在晋南来说,条件比较好,人员编制多,设有卫生防疫、妇幼保健、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检验室等多个部室,设备齐全。借此机会,我经常下乡搞调查、采样本,研究传染源、传染途径、易感人群,弄清了病原,采取措施写计划,同时联系周围县市搞联防,互通疫情,定期通报,掌握全面情况,制定防治措施,广泛开展卫生知识宣传活动,教育广大人民群众提高对疫苗的认识,主动自觉接受预防接种。

1970年,临汾运城分专,组织将我调到地区卫生局,分管卫生防疫工作,在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和地委行署的领导下,这一时期,开始实施麻疹疫苗免疫,给儿童接种麻疹疫苗。由于规范化尚属首次,时有漏种,未形成有效免疫屏障,后期流行性传染病尤其麻疹发病率仍居高不下,1973年374.1/10万,1977年154.4/10万。

为了使麻疹接种免疫进一步规范化,我们首先整顿卫生机构,多次调整和健全了爱国卫生委员会领导组织成员和县级卫生防疫站。制定计划安排部署各级卫生业务工作开展,使爱国卫生运动、传染病管理、生物制品使用工作不断深入发展。

1981年,我国正式参加全球扩大免疫规划活动(EPI),要求1990年前对所有儿童接种卡介苗(BCG)、糖丸(TOPV)、百白破(DPT)、麻疹(MV),以降低相应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1982年,全区实施计划免疫,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制定1985—1990年计划免疫工作规划,成立冷链办公室,开展计划免疫宣传和每年一度的接种率调查。

为了更进一步贯彻执行好我国“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我们结合教学卫生科普宣传,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组织发动群众,组织医务人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制订防治方案,开展群防群治,将任务落实到村到户到人。我们教大家使用消毒杀虫药品、预备家庭保健品,指导家庭主妇科学照顾患儿。

运城自1970年开始使用麻疹疫苗免疫,1976年,全区推广绛县三簿一表一卡一柜(防疫柜),1980年,在绛县召开全省计划免疫现场会,按照制度规定的免疫程序,对儿童进行接种登记,并将情况逐级上报。由于领导重视、组织机构制度健全,全体医务人员认真负责,细致工作,尤其是在第一线的防疫员,为了提高麻疹的接种率,不怕苦不怕累,一天跑百八十里山路,到交通不便的偏远山区,补种漏种麻疹疫苗,有效控制了麻疹病的发生与流行。

由此,全市的麻疹病基本得到了控制。

(畅富家/文  作者为退休干部,原运城地区卫生局卫防科科长)

158817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