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蒲州首山宫雁足镫考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22-4-12 12:2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蒲州首山宫雁足镫考
蒲州首山宫雁足镫考
《蒲州府志》卷三记载:首山宫,在首阳山。首山宫,汉武纪,元封六年(前105年)春作首山宫,在今蒲州首阳山。

《山西通志》卷九十《金石记》二记载:首山宫镫款。器今不知所在,文二十四字。旧释云:蒲反,首山宫,铜雁足八寸,登重六斤,永始四年(前13年)二月工贾庆造。

《考古图》云,器藏京兆李氏,汉宣帝时器。《地理志》:蒲反有首山祠,其宫即祠宫也。谨案,永始四年为成帝即位之二十年,云宣帝误荳镫之省文。旧释作盖考镫之制,下承以盘,雁足其柱也,上别有盏以炷火。略与今烛台相仿,盖无所施。

首山宫铜雁足镫上的款识文字注明了雁足镫的形制、质料、重量、铸造年代及铸造工匠,后由京兆李氏收藏。



先说首山宫。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大兴土木,修长城、建阿房宫等建筑活动,创前世之所未有。例如:首都长安城、洛阳城的建设,大量宫室、离宫、苑囿的兴造。

离宫,天子出游之宫也。据笔者考据,在河东郡建造的离宫有首山宫(在蒲坂)、迎光宫(在蒲坂)、万岁宫(在汾阴,今万荣县)。离宫的功能主要是帝王出京后临时寓居的官署或住宅,还可在祭祀时用作斋宫以及帝王求仙通神之所。

《汉书·武帝纪》:“元封六年冬,行幸回中。春,作首山宫。”文颖注云:“在河东蒲坂界。”首山宫,为汉武帝元封六年(前105年)初建,位于河东郡蒲坂县,因山而称宫。汉武帝元封五年增封泰山,梦见汉高祖坐于明堂,群臣附和之,言亦有同梦,于是汉武帝造首山宫,作为高祖灵堂,所以首山宫又称高灵馆。

《汉书·地理志·河东郡》记载:“蒲反,有尧山、首山祠。雷首山在南。故曰蒲。秦更名,莽曰蒲城。”考古学家陈直说:蒲反有首山宫,见于《武纪》及永始四年蒲反首山宫雁足镫。此外有迎光宫,见于《汉金文录》卷一,十九页,蒲反迎光宫鼎盖。

按有关史料,蒲反,战国属魏,古书或作蒲阪、蒲坂,今山西永济西。

永济市历史文化研究中心2016年8月12日发表署名“菲浓”《神秘的“城子”》一文,记述说:晋陕豫交界、永济市西南端的长旺村,是一个地理形制和历史名望都很出名的地方,“条山之首、河水之阳”的特殊位置,使这块地方成为中华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分布在村子周围。其中就有一个流传下来被当地村民称为“城子”的遗址。

作者推论,这个方向正南正北,朝向坐北向南、四四方方的“城子”或许就是汉武帝祭祀后土、进入河东郡时的行宫——首山宫。这个推断是完全符合历史与现实逻辑的。



再说首山宫雁足镫。

据地方志书载,黄帝曾采首山之铜而铸九鼎,魏国早期所都安邑(今夏县西北)时,也曾铸造过大量的货币。近年来又在其遗址上发现多块战国圜钱、钱范。至汉代,这里的冶铸技艺仍较发达。1979年山西省博物馆在太原冶炼厂又发掘一件铭为“莆反田官”的量器。另外,在我市中条山上还发现刻有“光和二年”“中平二年”题记的汉代采铜遗址,以及很早就被挖掘、至今仍为国家重点开采的垣曲中条山铜矿等。

镫,同“灯”。清代文字训诂学家段玉裁认为“镫,豆下跗也”,而“豆之遗制为今俗用灯盏”。陈直说:“镫的名称因形式而变,有手柄的曰行镫,高足的曰高镫,有足的曰锭,专燃烛的高者曰烛豆,低者曰烛盘,燃油、燃烛两用的曰鹿卢镫。”可见,铜镫为照明器件,属日常生活所用。

雁足铜灯,属于汉代宫中之物,金石学家著录较多。灯的把座被铸成雁足形,在灯铭中以“雁足镫”自称。其作为一种灯的形制,汉代较流行,从产地、质地到制作,无不显露精巧精致,但到汉代末期,因不明原因绝迹于世,直到后来宋代摹古之风兴起,又被欧阳修、黄庭坚等大家发现后极力推崇,对其赞叹不已。黄庭坚说:“雁足灯,汉宣帝上林中灯,制度极佳。”欧阳修在《前汉雁足灯铭》也有记录说:“煜守丹阳日,苏氏者出古物,有铜鴈足镫(雁足灯),制作精巧。”



那么,以雁为型制灯,意义何在?

中国历来讲究“器以载道,物以传情”,器物不仅可以折射社会风貌、文化环境,更能映射人的精神世界、审美品位和社会身份。因古人制器尚象,而雁在中国文化中为一种美好的意象,必然要承载一定的文化意识,作为文化符号传递某种抽象文化。

雁在古代被视为“五常俱全”的灵物,因此也是君子的象征。雁有仁心,雁群中的健壮者不会对老弱弃之不顾,是为仁;雁的雌雄伴侣从一而终,失偶不再配,是为义;雁飞行时排成“一”字,或“人”字,礼让恭谦,称作“雁序”,是为礼;雁警戒性强,很难捕获,是为智;雁按时迁徙,寒则自北而南,止于衡阳;热则自南而北,归于雁门,是为信。

雁,在古代人心目中是一种信鸟,用于缔结婚姻的纳采或大夫相见的贽礼。“鸿雁传书”典故中,鸿雁即是书信的代称,意属祈盼书信千里传音。杜甫《秋日荆南送石首薛明诗》:“岁满归凫舄,秋来把雁书。”另外,古代还有执雁为礼的惯例,“奠雁礼”就曾是重要的婚姻礼仪。

《仪礼·士昏礼》是我国关于婚礼的最早记载,其中有“昏礼有六,五礼用雁,纳采、问名、纳吉、请期、亲迎是也”。古人认为,雁南来北往,顺乎阴阳;婚姻大事以雁为礼,象征夫妻和睦,彼此忠贞。大雁飞行时排成整齐的“雁阵”,彼此照拂,因而在中国古典文献中,雁既是忠诚与守信的代名词,亦是文人君子寄托情趣、表达情思之所需。

古代灯形大概可分为像生、像物两类,而雁足灯作为像生灯,象征着饱和的生命力。因其独特造型和古物价值,彰显了当时社会的内在审美趣味及精神价值,成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符号,备受文人青睐。

摘录几段以“雁足”寓意状物的诗句,请各位欣赏。

唐·王涯《秋思赠远》:当年只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

唐·杜甫《遣兴》:鹿门携不遂,雁足系难期。

宋·陆游《秋思》:眼明尚见蝇头字,暑退初亲雁足灯。

宋·史达祖《八归·秋江带雨》:应难奈,故人天际,望彻淮山,相思无雁足。

元·王实甫《杂剧·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张君瑞庆团园(第五本)》:书封雁足此时修,情系人心早晚休?长安望来天际头,倚遍西楼。人不见,水空流。
156650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