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许浑诗中的(蒲州)乡愁品味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24-3-19 09:39: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祁世坤/文

唐诗中不乏乡愁之作,这里从与蒲州有关的两首说起。先看李益的《登鹳雀楼》:

鹳雀楼西百尺樯,

汀洲云树共茫茫。

汉家箫鼓空流水,

魏国山河半夕阳。

事去千年犹恨速,

愁来一日即为长。

风烟并起思归望,

远目非春亦自伤。

再看许浑的《咸阳城西楼晚眺》:

一上高楼万里愁,

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

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

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

故国东来渭水流。

两个诗人都不是蒲州人,一是姑臧人,今甘肃天水,一是江苏丹阳人,然而李益在蒲州有姑表外弟卢纶,也算有亲可投,而许浑呢?是蒲人吗?后面再论。先说李益的诗,诗中已经点明“远目非春”,写的是春愁,有伤春之感;许浑的诗点明“蝉鸣黄叶”,写的是秋愁。细看这两首诗,都有着近似的意境和景物描写,本也无妨,两首诗只首句“汀洲云树共茫茫”和“蒹葭杨柳似汀洲”,就颇多疑。那么是谁抄了谁的?因为许浑是晚于李益的诗人,然而能这样说是后者抄了前者吗?论理也说不通,你能那样写,我就不能那样写吗?若非后者对前者的借鉴,那也可能是“英雄所见略同”。

如前所说,李益是天水人,诗写的是蒲地风色,而许浑非蒲州人,偏要作蒲州人论。且看他的《咸阳西楼晚眺》诗,就凭那诗末一句“故国东来渭水流”。《唐诗三百首》有注:许浑,字用诲,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唐太和年间进士,官虞都员外郎,睦郢二州刺史,其诗长于律体。这样说,他的乡愁应是南国,然诗中却见“故国东来渭水流”,这故国即是故乡,东来就是说来自蒲地。说是蒲地,他还另有诗为证。他的《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又名《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诗中说他去长安应试,在潼关同魏扶相遇,也许是新的结识,他们又能豪饮,无所不谈。魏扶东归要去蒲州,许浑不厌其烦地讲给他那里的所见所闻,当然是如数家珍般的熟稔。他的这首诗是: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写的也是深秋景象。在他的笔下,总觉是有一种浓浓的乡愁。他是把蒲地作为故乡,甚至有点乐不思蜀的情味了。他去长安应试,半途竟然在睡梦里犯了乡愁。何况以后到了咸阳,哪里还有久留之心呢?乡愁,词语解释意指深切思念家乡的忧伤心情,一种对故乡眷恋的情感状态。然发而为诗,更见浓烈。许浑在《秋日赴阙》诗里,还有一种“梦里不知身是客,直把他乡作故乡”的情味。说是梦里之事,也可理解,在《咸阳城楼西眺》诗里,则是明明白白地大发感慨。

下面再说说他诗中的内容,“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这分别是律诗中的颔句和颈句,单挑出来就是一首精美的绝句。这和李益的诗应说没有碰撞,但和前人韩翃的诗却有了瓜葛。且看韩翃《同题仙游观》诗,诗人是唐建中初南阳人,仙游观在秦地麟游县,诗人游观,即景生情。诗的颔句“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许诗颈句有“秦苑夕”,和韩诗的“秦树晚”,意思相同,其的后“汉宫秋”,二者竟然同语,这样说来,怕就不是借鉴了。然这也无妨,化用一下么,用到这里非常合适。就总体来看,诗人状景写物,淋漓尽致,诗题是“咸阳城西楼晚眺”,正是“日沉阁”时分,即俗间谚语说的“老云接驾,不是阴就是下(雨)”,不见山雨欲来风满楼吗?接着就是那句化用之语了,飞鸟急于归巢,然蝉噪却烦人地嘶鸣,都加重着这沉闷的氛围。

说到愁,按说诗贵含蓄,诗中说愁,却不见一“愁”字,方为高品。许浑的这首诗如果没有那个一开始就有的愁字,绝对就是个上上品的诗作了。或借谓“不著一(愁)字,尽见风流”。然则这也难矣。不见崔颢、李白这样的前朝大家在时相竞胜中也不避嫌,如崔颢的《黄鹤楼》诗,尾句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李白为步其韵,在《登金陵凤凰台》诗的尾句也是“长安不见使人愁”吗?

这里还想说说许浑的蒲州乡籍问题,这怕也与蒲州的“诗国酒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虽说唐人饮酒,少不了吟诗作赋,诸多优美的诗篇多是在纵酒狂饮之中完成的。所以唐代文人学士举行的宴会,也统称“文酒之宴”或为“文会”,就是以酒会友,以(诗)文会友。可以想象,唐时的蒲州,凭着这“诗国酒都”之誉,也曾汇聚了一大批知名诗人,形成了蒲州的诗人群体。许浑也当是酗酒诗人,不见他有“长亭酒一瓢”的痛饮吗?这也可以说他是“醉里已忘身是客,早把蒲乡当故国”了。而当时的蒲州也痛快大方地接纳了这位诗家,而他确实也为蒲州贡献了毕生的才华,光耀了大唐蒲州的诗坛风采。
237520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