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史家胡同的百年烟云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22-4-8 18:59: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史家胡同的百年烟云 王建伟
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首都功能核心区传统地名保护名录(街巷胡同类第一批)》近日正式发布,首批名录包括史家胡同等在内共598处。将传统地名保护纳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一项重要探索,在国内外都具有创新意义。

探寻近代教育痕迹

史家胡同东起朝阳门南小街,西至东四南大街,南与东、西罗圈胡同相通,北邻内务部街。其街巷肌理形成于元代,明嘉靖年间成书的《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已经出现“史家胡同”的名称。清朝定鼎北京之后,实行旗民分治,史家胡同属镶白旗。民国建立之后,史家胡同属内一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属东单区,东单区与东四区合并后属于东城区。

史家胡同的教育渊源可以追溯到清雍正二年。这一年,在史可法祠堂旧址(现史家胡同59号)建起了“左翼宗学”。近代中国留学史中,史家胡同扮演过重要角色。1908年,美国政府决定向中国退还庚子赔款,并明确要求用于派遣学生赴美留学。1909年5月,清政府决定由外务部和学部共同派出官员组建“游美学务处”,负责留美学生的选拔、培训、管理等事项,由此开启了近代中国成规模派遣学生留美之先河。

游美学务处最先设在侯位胡同,不久之后移至史家胡同。从1909年到1911年,游美学务处先后在史家胡同组织了三次考试,共计选拔留美学生180名。这些学生大多学有所成,涌现出很多时代精英,其中包括胡适、赵元任、梅贻琦、竺可桢等。

1909年9月,清政府将内务府所经管的清华园约450余亩土地,拨给游美学务处,作为游美肄业馆的馆址。1911年清华学堂在游美肄业馆基础上成立,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即清华大学的前身。

见证北平和平解放

1946年8月,傅作义在史家胡同23号院建立了国民党第十二战区驻北平办事处(总部在归绥,今内蒙古呼和浩特),1947年9月改称张垣绥靖公署驻平办事处。1948年1月,傅作义被南京国民政府任命为华北“剿匪”总司令。9月,傅作义及其家人、部下等一同进入北平,住进了这座院子。此时,国共两党正在进行淮海战役。也正是在这座院子里,傅作义经过复杂的心理斗争,于1949年1月22日在《北平和平解放协议书》上签字,并于当日率部出城,与中国共产党的部队换防交接。1月31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

正是由于傅作义的正确选择,北平城以及这座城市里的人民才能免于战火,北京才能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个样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傅作义担任水利部部长,在史家胡同23号院一直居住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搬离。

北平和平解放之后,刚刚进城的华北人民文工团选取史家胡同56号(今史家胡同20号)作为工作驻地。1950年,华北文工团扩大编制,成为包括歌剧队、话剧队、舞蹈队、管弦乐队在内的综合性文艺团体,更名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史称“老人艺”)。1952年,中央指示文艺团体专业归口,中央戏剧学院话剧团和“老人艺”话剧队合并,组成专演话剧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并于6月12日晚7时在史家胡同56号院举行建院大会,曹禺被任命为首任院长。1955年首都剧场在王府井大街建成之后,人艺迁入。史家胡同56号变成人艺职工宿舍,焦菊隐、夏淳、于是之等,一直在这个院子里生活。人艺许多早期经典作品都是在这里排练的,周恩来、陈毅等曾多次到现场观看。

史家胡同51号院,曾为香港《大公报》北平办事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由外交部接管,1960年周恩来总理出面将此院安排给章士钊居住。

1917年章士钊在北京大学任教期间,将同窗好友杨昌济推荐给蔡元培,赴北大教授伦理学。1918年刚从湖南第一师范毕业的毛泽东来到北京,经杨昌济介绍任北大图书馆馆员,并通过杨昌济与章士钊相识。1920年夏,毛泽东和蔡和森为组织湖南学生赴法留学经费一事求助章士钊。章士钊发动社会各界筹集了两万银元,其中一部分用作赴法留学生的旅费,另一部分由毛泽东带回湖南,从事革命活动。

1949年,章士钊携家人由上海迁居北京,最初住在位于东四八条54号的好友朱启钤家中。1960年,在毛泽东、周恩来的关照下,章士钊一家搬至史家胡同51号院。1964年,章氏生活困顿,毛泽东提议要向其“还债”,每年以自己的稿费“偿还”2000元给章士钊,以10年为期偿清昔日积欠的“本金”。

章士钊去世后,其养女章含之与丈夫、外交部部长乔冠华在51号院共同生活了10年。 

(王建伟/文《北京日报》)




史家胡同的百年烟云
156264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