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农民张明华作品“上电视”的背后_焦文定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22-4-1 12:2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谁也没有想到,70多岁的运城市盐湖区泓芝泽镇西翟底村老农民张明华,在放下锄头、颐养天年的晚年时节,华丽转身成了颇受当地群众欢迎的作家。

2011年,他的回忆散文《难忘的岁月》被拍成上下集电视剧,在运城电视台播出。

2013年,他的《乡情》问世,很快又被拍成数字电影,在运城电视台播出,再次受到关注。

2015年,他创作的普法栏目剧《这是谁的错》,以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缺失为题材,再受关注。

不久后,他又创作了德孝剧《逆子》,剧中一位老人的儿子因赌博欠债,抢劫了嫂子刚取回的现金,又不顾老人住院,再次把钱输光。该剧由运城电视台普法栏目剧摄制组拍摄完成。

众多的优秀作品和剧本,使他获得了运城电视台普法栏目的“最佳编剧奖”。

他的作品远不止这些,更多的还是那些贴近农村生活的短剧本。农民演,演农民,演的是乡里乡亲,说的是家长里短。为了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他每年都会创作一些短小精悍的小品,受到乡亲们的欢迎。

2016年泓芝驿镇各村的年终会演中,西翟底村选送的小品《送礼》,荣获全镇剧目表演第一名;

2017年,西翟底村表演的剧目《洋车区长下乡记》,代表泓芝泽镇赴盐湖区参加演出,荣获优秀剧目奖;

2018年,他又创编了小品《王百万祝寿》,被泓芝驿镇党委授予锦旗一面,上书:笔耕不辍传播正能量,老骥伏枥尽显赤子心;

2019年,他新编了小品《婆婆就是妈》、快板《公婆夸媳妇》,既让人开怀大笑,又引人深思;

2020年重阳节前夕,他创编了小品《寻妈》《常回家看看》,借以唤醒全社会对农村孤寡老人问题的关注。同年年底,他创作了移风易俗类小品《天价彩礼要不得》。2021年,该小品在泓芝驿镇王过村梨花节期间进行演出,受到游人的肯定。

因为识文断字、热心集体事业,张明华年纪轻轻便被选为村干部,一干就是几十年,深得村民拥戴。近几年,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几个子女先后成家立业,他的年龄也越来越大,这才从村干部的位置上退了下来。

党和政府没有忘记他的付出,给了他众多荣誉。他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五强党员”“先进工作者”“精神文明建设特别奉献奖”。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他和爱人还同时获得了“光荣在党五十年”纪念章。

看着儿女们婚姻美满,事业有成,孝顺有加,张明华在安享天伦之乐的同时,想着还能干点什么事,为社会做点贡献。

此前,他是村里的大忙人。他能写会讲,毛笔字写得很好,村里谁家有事,他不等人家叫,就会主动帮忙。每到腊月底,好多村民都会送来红纸,请他编写对联,或写福字,他从来都是有求必应。

张明华很喜欢写作。早在20世纪80年代,其作品就在当时的《运城报》和《运城供销报》等发表。

他梦想当一名作家,然而因为生活所迫,作家梦一度中断。但他从未放弃过手中的笔,一旦有时间,总会写一些东西。

现在,他有时间了,可以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了,于是他重新拿起了笔,开始了创作。

陈年往事一件件浮现,他感慨万千。他翻出了许多年前的旧作,一篇篇重新整理润色。很快,他的创作激情就被唤醒,每天都会铺好纸、提起笔,一边回忆,一边书写。

有几次,老伴深夜醒来,看到他还在“爬格子”,就会忍不住唠叨他几句。他嘴上答应着不写了,手中的笔却总是停不下来。他还把小孙女已经用不上的字典要了过来,放在枕头边,随时查一些记不准的字和词语。

他每天早上六点起床,除了必要的日常活动,就是看书读报。他虽然不大会玩微信、抖音之类的自媒体工具,但他并不就此闭目塞听,而是时时关注时政新闻,聆听社会发展脚步,然后将其融入自己的写作中。

每次女儿回家,他都会向女儿讲述他经历过的那些往事。他不停地回忆,不停地查阅资料,希望能给孩子们留下一笔精神财富。

经过一段时间的辛勤努力,他的纪实文学《难忘的岁月》终于定稿了。这部作品既是他个人的回忆录,也是对几十年来农村社会发展历程的一次回顾。

码字看似轻松,其实是一桩特别劳神的苦活,更何况他已是一位年逾七旬的老人。现在,他的创作激情仍在燃烧。每天在纸上构筑自己的精神世界,已成了他的生活常态。真心期待他能创作出更多、更好、更受农民群众欢迎的好作品。

155293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