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东下冯遗址的夏商文化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22-3-1 17: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东下冯遗址的夏商文化

文化遗址一般指古人类的建筑废墟,或是人类对自然环境改造利用后遗留下的痕迹,证明有古人类曾经在这里生活、活动过,现场极大可能是一片田野。
2月24日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下冯遗址,记者看到的就是两块石碑和一望无垠的田野。

这里没有山水花草的秀美,也没有古建筑群的壮观,但是有一种历史文化的厚重感。“抓一把土就是文物,捡一块瓦就是历史”,可能说的就是这样的地方。

二里头文化的典型遗址

到达夏县埝掌镇东下冯村后,只见道路两旁的房屋错落有致。记者一行下车,跟着夏县博物馆工作人员常晓雅的脚步,沿着村中一条小道往房屋后的田地走去,远远便看见黄土塬上“东下冯遗址”的两块石碑。
东下冯遗址的夏商文化

东下冯遗址在中国考古历史上是一处非常重要的发现。在中华文明进程中,唯有黄河中游晋南、豫西的文化传承没有中断,而晋南地区作为历史上夏族的主要活动区域,自古就有“夏墟”之称。

据常晓雅介绍,东下冯遗址是夏商时期二里头文化的典型遗址,正处在文献记载的夏墟范围,大致年代也在那个时代。考古学文化命名有以首次发现典型遗址的小地名命名的原则。当年,考古学家在豫西进行夏墟考察时,在河南洛阳发现二里头遗址,至此拉开了探索夏文化的序幕。随后,人们便将这类文化遗存命名为“二里头文化”。

夏文化指的是夏王朝时期夏民族的文化。对于夏文化的探索研究,一直是我国史学界、考古界所关注的重要课题。

众所周知,夏民族早期发端在晋南,从鲧(禹的父亲)直到启(禹的儿子),他们都活跃在这片土地上。后来,太康(启的儿子)失国,一部分夏人才跟随其迁去洛阳。所以,大家都知道禹都安邑在夏县,而东下冯遗址的发现进一步佐证了夏县夏文化的存在。

至此我们可以说,东下冯遗址是夏县古文明的重要元素,对于探讨夏商时期晋南地区的文化面貌具有重要意义。它的发掘探究,为晋南地区的夏商文化研究增添了一批实物资料。

一座商代早期的城池

“这里是晋南早期的一座商代城池。遗址的一角发现有一组排列有序的圆形建筑,差不多有几十座。它们像是存盐建筑。”遗址现场的考古工作人员说。据说,因此处离盐池不远,而且是商朝盐池去往当时都城洛阳所经之地,所以,这些圆形建筑很可能是古人存盐所用。古时盐不容易存储,能有如此建筑构造,足见古人的智慧。
东下冯遗址的夏商文化

1959年春,考古学家在考古调查时发现了东下冯遗址。1974年~1979年,中国科学研究院考古所组织力量进行了历时5年的科学发掘,发现二里头时期的双层回字形壕沟及一座商城遗存。考古学家分析研究所获居住址、人工沟、陶窑、水井、灰坑、墓葬、石骨、陶器、铜器后,认为东下冯文化与夏商文化密不可分。

如今,虽然大型考古挖掘已结束,并回填成田,但考古工作仍在进行中,遗址的空地上仍可见许多考古人员。他们有的手握组装的洛阳铲在探测土层,有的在探测仪器前认真观看,有的则在认真记录着数据。

据介绍,东下冯遗址南北长约1500米,东西宽约600米,分布面积约为9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4米。其包含了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夏、商、周各个时代的文化遗存。出土的遗物,除了房址、灰坑等,还有石器、骨头、铜器、陶器等不同质地的生产工具、生活工具和兵器、乐器等,这都有助于今人对中国古代城市形成与发展的研究。

据说,那时的房内已有烟道,陶器也十分丰富,山西博物院中就藏有这里出土的小方杯。让人惊叹的是,早在几千年前,人们用来喝水的杯子,竟与现在相差不远。出土的石器有斧、刀、镰、铲等,大都是磨制的,很是精致,也有个别是打制的。而且青铜箭头、凿和铸造的模具、石范的出土,表明当时已经进入了青铜器时代。

这里还有一项值得重视的发现,就是出土了石灰,说明人类在那个时期已经开始人工烧制石灰,并把其使用在建筑上。这同时也为中国建筑史增添了一项新资料。

考古工作人员还带记者一行走到一处塬下,指着土层中的陶片和骨片,说:“去年雨多,因为雨水冲刷,灰坑露出了一些新的断面。”所以,文物保护工作还在继续中。

一片优美的田园风光
东下冯遗址的夏商文化




东下冯遗址的夏商文化
150642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