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后土祠秋风楼的华夏根祖文化源头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22-1-4 11:0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万荣后土祠,于1996年名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在相关部门的重视下,尤其是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设于后土祠后,黄河岸畔、汾阴脽上这块土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海内外的华夏子孙寻根问祖,前来朝圣,本地的人们祈求平安与风调雨顺,也到这里来祭拜。
后土祠秋风楼的华夏根祖文化源头
近日,记者前往后土祠,探访它不寻常的过去与现在。记者一行到达时,后土祠文物保护所所长吴雷与工作人员文思早已在祠外等候。
后土祠秋风楼的华夏根祖文化源头
宽阔的广场、浑圆古朴的慈恩亭,还有高高在上的后土祠正门,都让黄河岸边的这块土地有了不一样的气象与风致。
后土祠秋风楼的华夏根祖文化源头
沿着广场北侧的慈恩亭向上,亭两侧“慈爱弥天地,恩德润子孙”的楹联发人深思,让人怀想大地之德、后土之恩与父母之爱。慈恩亭顶上的圆形构建颇有北京天坛的韵味。没错,先有后土祠,后有北京天坛。当年,黄帝为表达对大地后土承载与生长万物之恩德,扫地为坛,虔诚祭拜,于是有了后土祠的滥觞。此后,历朝历代皇帝从京城远道而来,祭拜后土,为百姓祈福。后来,为了便于拜祭,免于长途跋涉、舟车劳顿,明朝皇帝在北京仿照后土祠,建起了天坛、地坛,将国家祭拜移至京城。但是,从远古走来的万荣后土祠,因其所处的特殊位置与不同凡响的历史,仍然吸引着海内外华夏儿女前来祭拜。
后土祠秋风楼的华夏根祖文化源头
走过慈恩亭,沿东边的台阶拾级而上,路边的路灯上特制的名牌引人注目:仓里村陈虎臣、蔡水绵捐赠。原来是附近村民捐资修建的路灯,以这样的形式传递着一种担当与荣光。再往上走是承天门,造型简洁古朴,门上的金色宫灯、大红灯笼与黄色镶红边的旗帜,为其增添了几分雍容与喜庆。

到达一个平台地带,眼前便是后土祠正门,蓝底金字的颜体匾额,还是那样朴拙、大气、耐人寻味。

品字戏台含深意

走进大门,南边是一座戏台,北边是两座戏台相连,正是全国不多见的品字戏台。

据后土祠工作人员文思介绍,这三座戏台十分有讲究。每年三月十八,后土庙会时,这里要演戏。南边独立戏台唱的是来自河南的豫剧,北侧的两座戏台,一个唱的是陕西秦腔,一个唱的是河东蒲剧。三座戏台满足了附近晋、陕、豫三省十八村乡民祭拜后土圣母,酬神又悦己的心愿。乡民过去每年都会从各自家乡赶来,拜后土、看大戏、品美食,把丰收、平安、健康的心愿,报告给后土娘娘。

龙凤双柏景象奇

戏台的北侧有两棵柏树,从树干来看年代并不是很久远,但是望去却景象不凡。

东侧的柏树枝叶高耸繁茂,如凤凰展翅,飘然欲飞。而西侧的柏树枝叶紧凑,树冠较小,目测至少比东边的柏树低一米多。

据文思介绍,望去内敛低调的那棵是龙柏,而树冠高扬的是凤柏。因为后土为大地之神、圣母之地,好似为了彰显母性的伟大,这里的龙柏很智慧,明白凤柏是主场,自己是客场,便在气势上内蕴了许多。

万物有灵,草木有情,后土祠的龙凤柏用别样的形象验证了中国道家文化的论断。

正殿木雕绘生活

位于祠庙北边正殿的木雕,有亭台楼阁、小桥流水,还有桌椅板凳、花草树木,仅人物便有数十个之多。人物中,有的手摇蒲扇在休闲,有的品茗,有的聊天,有的看戏,有的下棋,俨然一副充满了生活气息的市井图册。

据说,以前此处有木雕版的“清明上河图”之美誉。可惜,后来由于一些原因木雕被毁坏了不少,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尽管这样,人们透过这些栩栩如生的木雕,仍可看到当年人们修建后土祠庙时的精雕细刻,投入的那份热情与专注,匠心与雅趣。

正殿内供奉着后土圣母娘娘,她凤冠霞帔、慈悲安详,令人油然而生信赖与敬意。

萧墙碑上帝王心

后土祠内有一块高两米多、宽7米多的巨大碑刻,由5块石碑组成,是宋真宗赵恒大中祥符四年时来后土祠祭祀时所书。碑名为《汾阴二圣配飨之铭》碑。碑上共有1365字,内容记述了宋真宗继先代帝王“祀郊封禅”的旧例,应汾阴士绅民众的请求,率领百官来到汾阴祭祀后土,并把原有祠坛整修一新的事。碑文中盛赞“二圣”,即宋太祖、宋太宗的功德,将他们配飨于后土祠受祀,以示“功高德隆,配享天地”之意。

这块碑既表达了宋真宗对民呼的回应,对后土的敬奉,也表达了对先祖的恭敬与孝顺,承载的信息与能量值得人深思。

关于祠内萧墙,约为照壁之意,原放在宫门之外,提醒前来的文武百官正衣凝神,怀着恭敬心面见圣上。

自宋至今千年来,萧墙碑能留存至今,弥足珍贵,堪称后土祠的镇祠之宝。

秋风楼下张仪道

正殿后便是因汉武帝《秋风辞》而名扬天下的秋风楼。公元前113年秋天,时年44岁的汉武帝刘彻已胜利解除北部边患,推行盐业专卖、货币统一、重农贵粟三大政策卓有成效。他决定出巡河东,祭拜后土。时值秋风萧瑟,北雁南归之际,望着奔流的河水,沐浴着飒飒秋风,汉武帝突然心有所感,遂吟辞曰: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这首辞后来被刻于碑上。

秋风楼创建年代不详,名字来源于树于楼内的“秋风辞”碑,曾因黄河水涨被淹没,重修过数次。现存楼体是清同治年间修建的。秋风楼两侧下都有精雕吊柱,共28根,传说代表汉武帝的云台28将。秋风楼是十字歇山顶,共有36个挑角,每个挑角上都有彩色琉璃武将形象。楼内,现存有“秋风辞”石碑两块。

秋风楼下有一条古官道,从楼下通过。据说,这条官道古时是秦晋要道,当年前往秦国以合纵连横之技成功帮秦王统一六国的河东人张仪,去秦时走的便是这条路。当地人传说,走过张仪道,仕途步步高。这算是吸引游客来此游走的一处亮点。

张建群/文 薛丽娟/图
145408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