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蒲剧现代戏《山村母亲》盛演2000余场及景雪变艺术之现象论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21-12-14 09:3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

河东热土。国家大剧院。中原大地。南国海滨。西域古路。……辽阔太平洋东岸的洛杉矶。

这是一部优秀现代戏所走过的展演之路,这个剧目,曾荣获国家级多项戏剧和影视大奖,名叫蒲剧《山村母亲》。

创演这部剧目的是一个地方艺术院团,他们于艰难困境中开拓崛起,亦曾获得国家级先进集体荣誉,这就是于2002年初创的运城市蒲剧青年实验演出团。

带领这个文艺团队,并担纲主演《山村母亲》之“母亲”者,是一位“当代蒲剧艺术的代表人物和领军人物”、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她叫景雪变。

在新时代文艺繁荣兴盛的史诗坐标上,蒲剧《山村母亲》呈现出别样的亮丽——

从2004年编创上演迄今,该剧从河东大地走出,一路风雨前行,历艰难而辉煌,走进北京大学,登上国家大剧院,荣赴全国巡演路(经洛阳、成都、深圳、上海、兰州、延安等),并被拍摄成戏曲电影,闪亮世界艺术舞台……

时空跨度17年,该剧盛演不衰,舞台剧演出达2000余场。景雪变率领她的团队与她主演的这出剧目,创造了蒲剧现代戏演出史上的新高点。

回望《山村母亲》走过的历史,那是追随人民步伐打造戏剧精魂的火炬岁月,那是新时代戏剧人坚守艺术理想迎接文艺复兴的奋斗行程,那是用戏剧讲好中国故事登上世界舞台的连续行军。

极目山河阡陌、城乡村镇、山庄窝铺,产生“现象级”冲击效应的《山村母亲》,如犁铧深耕土地,一路播撒戏剧文化的自信和真善美的种子。

这是一种怎样的文化脉动?这是一种怎样的艺术图景?

——你看,街头上热卖的“山村母亲”品牌煎饼;你看,新春院落贴着“山村母亲”的剪纸窗花;你看,北京梅兰芳大剧院门前青年粉丝身着自制的“山村母亲”文化衫;你看,翻山越岭抱着已故亲人遗像赶来观看此剧的特殊场景;你看,城乡文化广场不同背景、不同职业戏迷们的摹演学唱;你看,蒲剧《山村母亲》艺术影响力呈井喷之势,被其他剧种竞相移植……

“戏剧文化成长的沃土在基层,戏剧发展的未来也在基层。”2015年5月14日,《人民日报》将景雪变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事迹,大版幅加以呈现。

“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的作品。”无疑,在当下戏曲发展的理念认知与路径选择上,蒲剧《山村母亲》具有着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按照专家与媒体的话说:蒲剧《山村母亲》(包括影片)“提出了戏曲现代戏的发展方向问题”;“对拍摄现代戏曲电影带来观念上的一种新认知”,“为研究戏曲电影提供了宝贵的依据”;“景雪变塑造的这位根植中华文化沃土的母亲形象,将镌刻于民族戏曲画廊”。

事实证明,景雪变主演的蒲剧现代戏《山村母亲》,在新时代中国剧坛上所彰显的艺术价值与艺术贡献,已远远超越了其剧目本身;而且,它同时提升和重塑了所在剧种蒲剧的地位认同和价值坐标,为蒲剧赢得对外话语权,“让全世界知道和认识了中国的优秀传统剧种——蒲剧”。

作为一个铸魂培根的文化存在,蒲剧《山村母亲》的出现与成功,得益于众多的艺术家和文艺理论家、戏剧评论家的匠心打造和协同给力,有赖于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和厚爱。

(二)

“为了谁”,这始终是文艺创作和发展最根本的问题。

文艺要为“最广大的人民服务”,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对于文艺工作者特别是艺术家来说,解决好“为了谁”这个根本问题,始终是历史之问,更是现实课题。

蒲剧《山村母亲》,在“为了谁”的问题上,作出了本色回答。

该剧之所以能持久受到欢迎,17年盛演2000余场次,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它是“咱老百姓最喜欢的剧目”,它“把中华美学神圣的东西送到了民间”,因而深深植根于人民大众的沃土之中。

对此,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给予了真切评价:“《山村母亲》是艺术家把自己的视点真真切切聚焦于基层民众,聚焦于中国当代老百姓的心灵世界和精神轨迹,是以人民为中心创作导向的形象的、具体的、实实在在的体现,是一部了不起的作品。景雪变这位人民的好演员、艺术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动心动情的出色表演,让我们感悟到中华美学精神的伟大。”

早在2012年10月,原文化部艺术局局长兼中国戏剧家协会书记处书记曲润海,在运城市蒲剧青年团成立10周年之时,撰文评价说:“《山村母亲》是市蒲剧青年实验团标志性的剧目,演出已达1300余场,被群众称为‘最受欢迎的百姓剧目’,获得了国家级多项大奖。对效益、市场,青年实验团有自己的理解,他们说‘效益就在作品中’,‘市场就在群众中’——而他们的群众,首先在农村,是农民。”

对于《山村母亲》成功的关键与逻辑,景雪变有更为深刻的体验和认识,她说:“文化精品从基层中来,文化精品也必须到基层中去,因为艺术精品永远属于人民。”

“《山村母亲》演出上千场,这是观众对她(景雪变)的最高奖励!”2013年5月,时任《中国戏剧》杂志主编赓续华在一次座谈会上的赞语,应是对戏剧界、电影界专家们“这是一部杰出的戏曲现代戏(片)”共识的最好注脚。

作为全国优秀现代戏剧目的《山村母亲》,先后获得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资助剧目、第二届全国优秀保留剧目大奖、第3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片”提名奖和第13届世界民族电影节“最佳影片奖”“文化交流杰出奉献奖”,等等,这一系列荣誉光环,再次印证马克思提出的一个伟大的真理:一切精神文化产品只是而且应该是人民日常思想和情感的表达,“人民历来就是作家‘够资格’和‘不够资格’的唯一判断者”。

(三)

戏剧艺术价值首先取决于所关注的社会问题,而现代戏剧最能切中时代脉象,鼓舞人们激起生活勇气,开创美好未来。

蒲剧《山村母亲》,正是通过改革开放初期城乡两个家庭由矛盾交织最终走向和谐的故事,用社会转型期的城乡人际关系,折射出冲破城乡社会二元结构藩篱、实现城乡一体化是时代发展必然要求的重大命题。这样的时代主题,经戏剧艺术化处理,必然容易产生强烈的社会共鸣。

蒲剧《山村母亲》曾走进北京大学,在“百周年纪念讲堂”演出,景雪变的精湛表演赢得了北大师生的广泛好评。他们评价说:“这个戏是我们这个时代真正需要的好戏,应该推向全国,应该进高校、进社区。”他们在网上推出赞语,“景雪变是蒲剧艺术集大成者”。

戏剧大师郭汉城在首先肯定《山村母亲》时代意义的同时,特别指出:“这是一出真正的戏曲现代戏,回归了戏曲的表演本质,而不是话剧加唱,因而充分发挥了演员表演的能力”;“特别是,她(景雪变)具有出色的创造人物的能力,能够灵活自如地运用不同行当的戏曲表演程式来表现现代生活,既生活化又韵律化”。

景雪变在《现代戏〈山村母亲〉走向成功的几点体会》一文中,写有这样一段话:“艺术的本质是创新,而创新来源于实践。对于一个严肃的文艺工作者来说,艺术实践要与时俱进,否则,沉醉于过去的荣誉桂冠之下,躲进象牙塔里,远离现实生活和人民群众的需求,其艺术之树也就会很快凋零、枯竭。创作和表演现代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时代赋予我们文艺工作者的庄严使命。”

在这里,我们引用黑格尔《美学》中一段关于戏剧艺术的论述,其中专门提出演员的重要性问题:“舞台表演确实就是作品好坏的试金石……演员应该渗透到艺术作品中整个人物性格里去,连同他的身体形状,面貌,声音等等都了然于心,他的任务就是把自己和所扮演的人物融为一体”;“把演员称为艺术家,因为表演艺术需要很大的才能,知解力,坚持的毅力,勤学苦练和广泛的知识,乃至要达到顶峰还需要一种丰富的天赋之才”。

景雪变是国家一级演员,第四届文化部“文华表演奖”、中国戏剧“二度梅花奖”、第13届世界民族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获得者。简略回望景雪变的艺术之路,也是十分必要的。

景雪变从11岁(1971年)那年,踏上戏曲艺术人生之路。15岁时,她因演现代剧《刘胡兰》而出名,此剧在运城人民剧院连演20场,这也是她出道的第一部戏。此后,她主攻了传统戏,如在17岁时,演出历史剧《打金枝》,轰动西安古都,半年帷幕不落。50年的舞台生涯中,她在古装戏表演上,主攻小旦、花旦、武旦、刀马旦、彩旦、青衣等,可谓古装与现代戏兼擅,被专家誉为戏剧“多面手”,尤其被戏剧大家曹禺、郭汉城、吴祖光所看重,称其为“戏路很宽的全才演员”。

对于演好现代戏,塑造母亲形象,景雪变有清醒的认识,毕竟,从“扎大靠的穆桂英”“美女貂蝉”,到以老旦应工的当代母亲,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跨越。“我清楚地知道,如果行当转型不彻底,超越不了自我,将使现代戏变得不伦不类,而这是观众最不愿看到的情景”;“我时时感觉‘母亲’的存在。我就是在苦难的母亲艰辛养育中长大的,我能在舞台上找到‘母亲’的感觉”。

足见,现代戏《山村母亲》的成功,一个重要内因,就是一个优秀戏剧演员在表演艺术上作出的卓越贡献。

(四)

新时代是具有高度文化自信的时代。

文化自信源于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基于今天的文化繁荣,而文化繁荣中必有文艺繁荣。蒲剧现代戏《山村母亲》的诞生、植根、开花积聚、演绎和散播,当是文艺繁荣兴盛时代催生的必然结果。

戏剧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瑰宝,在世界文明史上能够源远流长、岿然独存,在于其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底和价值支撑。面向世界挺起民族文化脊梁,以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新时代戏剧工作者使命在肩,责无旁贷。

现代戏《山村母亲》取得巨大成功和荣耀,一个最本质的东西就表现在景雪变这位戏剧领军人物身上的文化自觉。

还是在前述的曲润海老人那篇文章中,作者指出:“景雪变和青年实验团的成果,又启示我们:当代的艺术家,还是应该有理想、信念,应该有追求和社会责任。”

景雪变说,她要感谢人们称“她是蒲剧的女儿”。因为她就是为蒲剧而生,她因蒲剧而荣耀,她要一生为蒲剧事业去拼搏去奋斗。

我们从中不难理解,只有从灵魂深处、从血脉中,对自己民族文化做到情感和身份上的深切认同,才能有强大的根基力量走出去。戏剧文化更是这样。如果没有了主体意识,甚至不自觉地贬低自己、轻看自己,丧失了自我,在文化交流和竞争碰撞中就难以有话语权。

(五)

戏剧是人民的艺术。人民欢乐喜庆,离不开戏剧。

在景雪变和剧团同志的眼里,村村欢迎剧团光临演出的情景,就像是迎接久盼的亲人从远方归来,那样亲切,那样温馨,那样庄重。

2019年寒冬在临汾市襄汾县山区演出时,乡亲们点燃一路排列开来的用蜂窝煤垒起的丈余高煤塔,迎接景雪变他们的到来。

早在2004年,《山村母亲》问世之初,该团在盐湖区东底张村演出时,看到剧团人员清一色打地铺的艰苦生活和昂扬斗志,当地干部群众感动地说:“市蒲剧青年团就是一支不戴领章帽徽的部队!戏过留名,你们走到哪里都和群众结成亲戚。”

景雪变更是由衷感言:“奔走乡下为群众演出,我们就是在走亲戚。这感情纽带,就维系在热爱人民和艰苦奋斗的本色上。”

运城市蒲剧青年实验演出团创建于2002年10月,是运城市委、市政府批准组建的国办艺术团体,担任运城市文化艺术学校副校长的景雪变兼任团长。建团之初,他们在市区城郊租住一个农家院落作为临时团址(长达7年时间),于艰难困苦中开启创业之路。2004年夏季,就是在这个农家院落,该团排演了拥有自己版权的现代戏《山村母亲》。

建团伊始,景雪变即确立自己的办团理念、台训和团风。其办团理念是:带新人,走正路,出精品,兴戏剧;台训是:“四个一样”,即“领导群众观看一个样,城市农村演出一个样,钱多钱少阵容一个样,观众多少质量一个样”;团风是:给群众送戏,不仅要送去好剧目,更要送去好作风,好形象。

这办团理念,这台训,这团风,折射的是一种使命、坚守和本色。

蒲剧《山村母亲》在全国巡(展)演中,该团也在一路叙写着自身艰苦奋斗的故事。

根据文化部的安排,2013年11月8日,蒲剧《山村母亲》全国巡演到了上海。这次演出由上海艺动天下传播有限公司全权运作。该公司总经理许霈霖,是被业内称为“锦上添花和雪中送炭兼而得之”的知名经纪人。然而,真正接手《山村母亲》上海巡演运作项目后,他犯难了。这个剧团与别的一些剧团、角儿不一样,不讲排场,不显摆,登陆大上海花销很简朴,住宿标准不能超过一天200元,最好还带免费的早餐和免费的停车位,道具装卸不需雇佣劳力,全是自己动手。许霈霖说,这样“寒酸”的做派,既让他钦佩,也让他为难。单是为找合适的宾馆,就颇费周折,最后总算在离剧院约3公里处,找到了一家符合他们标准的快捷酒店。

运城市蒲剧青年团从创业初期简陋的三合板衣装箱,到现在清一色的集装箱、舞台车;从租住农家院的“寒碜”,到奋斗崛起的标志性建筑“蒲景苑”,“为运城人民提供一个艺术享受的文化新殿堂”;从招录八九岁的孩子,将他们苦心培养成“小梅花”奖演员,到而今成批考进戏剧本科的大学生……景雪变带领她的团队行进在持续奋斗的征程上。

中国艺术研究所研究员,著名戏剧评论家吴乾浩,是最初为蒲剧《山村母亲》鼓满帆的人。在《山村母亲》运城首演座谈会上,他评价说:“这出戏大有可为。我感到,其他剧团没有的,运城市蒲剧青年团有;在其他演员身上看不到的,在景雪变身上看到了。这种宝贵精神,正是戏剧事业的精华。”

(六)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必须有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艺术家自身的思想水平、业务水平、道德水平是根本”,要求艺术家们“不仅要在文艺创作上追求卓越,而且要在思想道德上追求卓越,更应身体力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做到言为士则、行为世范”。

从为希望工程捐赠,到资助贫困家庭大学生读书;从为印度洋海啸赈灾举行义演,到为汶川大地震救灾举家的多次捐献;从组织抗击“非典”的特别演出,到投身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文艺倡议助阵,景雪变无不彰显着一个文艺工作者强大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力量。

脱贫攻坚号角奏响,担负运城市文化艺术学校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重任的景雪变,为长期深受缺水困扰的偏远革命老区村、小浪底库区移民村垣曲县北窑庄村打深捐资15万元。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2011年11月26日,景雪变在舞台生涯40年汇报演出晚会致辞中说:“我要永远站在舞台上回报党和人民对我的培养,我要为群众演出一辈子。”

当晚,《人民日报》高级记者刘玉琴看到景雪变带领市艺校教师培养出大批戏剧“小梅花”的景象,很是感慨和感动。12月8日,她发表了一篇文艺评论《蒲剧曾经PK京剧》盛赞:“景雪变用自身的坚韧,成就了一段戏剧传奇。如今,景雪变的理想,正化作蒲剧舞台上的花木葱茏,草长莺飞……中国戏剧因了他们,让人由衷敬仰。”

景雪变,无论是作为一个演员,还是身为一名剧团团长;无论是受聘高校艺术学科带头人,还是作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无论是在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岗位上,还是在肩负扶贫工作队队长的重任上,都始终坚守初心本色,创造出一个又一个骄人业绩。

在景雪变的童年时代,苦难的母亲就在女儿幼小的心灵里播下红色的种子:“听党话,跟党走,永不犯错误。”曾经担任村干部、后参加工作的大姐在病逝前,给景雪变和家人交代,老母亲的这句话就是他们的“家训”。

中国戏剧家协会原党组副书记、秘书长王蕴明,曾在《景雪变的“二度梅”之旅》一文中评赞:“景雪变不愧为党和人民的优秀女儿和剧苑英才,她正坚实地开创着中国优秀民族文化更加辉煌的未来。”

2021年,欣逢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在这伟大历史时刻,优秀现代戏《山村母亲》取得2000余场演出的时代记录,景雪变也迎来她舞台生涯50年的金色华年。

50年的艺术人生,半个世纪的忠诚信仰。景雪变在践行“我要永远站在舞台上回报党和人民的培养”的铮铮誓言,而且继续坚定书写着“用戏剧讲好中国故事”的新的篇章!

郭瑞倩 卫君翔/文
135516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