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回复

[散文] 运城家乡人物系列之——二妗_孙宏恩

278 0
发表于 2023-7-3 11:53:5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二妗母的老屋和我们家是一条巷,童年时,我天天都会去她家,因为那里有疼我的干奶奶,有我最合得来的玩伴玲姐,最主要的还是二妗母待我很亲。

二妗母名叫徐巧兰,那时候她在村里的加工厂负责开磨面机,整天忙忙碌碌的,腊月里,二妗母更是忙得脚不沾地,白天在加工厂上班,夜晚就着灯光织布,赶着到腊月二十二“了机”(就是织完布),因为那天逢集,可以买颜料。那时,把买颜料称为“倒颜色”,倒了颜色,晚上就能染布了。从腊月二十三开始,转为裁剪、缝纫这样的细活,干奶奶能帮着做棉衣,外罩的一针一线都出自二妗母之手。一直干到除夕,吃完年夜饭,二妗母把油灯拨亮,开始给一大堆衣服钉扣子,一直干到天亮,保证了一家大小过年有新衣服穿。这样的辛苦却被二妗母说成“守岁”。

他们家的炕头悬挂着一个小镜框,是二妗母跟二舅的黑白合照,64开本那么大小,二舅一身戎装,英气逼人;二妗母穿着中式的花棉袄,高高的领子,肩上搭着毛围脖,笑意盈盈地倚着二舅的肩膀,那幸福感扑面而来。那是二舅应征入伍前夕,刚刚换了装,就叫上未婚妻去照相馆,才留下了这美好的瞬间。

二妗母的母亲和姑姑都是非常了不起的女人,老家河南遭灾,就随着逃难的人群四处流浪。据说,他们刚过来时住在荣河县的北火上村,她的姑姑出嫁到郝家村,二妗母娘家亲戚很少,平时无人打扰,日子过得清闲。可她嫁给二舅就不一样了,这边七大姑八大姨的亲戚多,二妗母从来不以此为累,不论对待哪一家亲戚朋友都是一片真心。

运城家乡人物系列之——二妗_孙宏恩


早年,干奶奶家是那种生多了孩子养不起的贫寒人家,还要靠给别人家奶孩子赚钱度日,我的母亲就是这样做了老人的干女儿的。当干奶奶的那三个送了人的儿子,在成年后带着一家大小来认亲的时候,母子们抱头痛哭,二妗母则笑容满面地在灶间烟熏火燎地做饭,虽是粗茶淡饭,但却是团圆宴。二妗母的热情,让那三位舅舅真正回到了家。

二舅50出头就因脑溢血离世,干奶奶一直和二妗母在一起生活。一次,大清早我去她家取东西,刚起床的干奶奶坐在蒲团上,二妗母端着个铜洗脸盆,从瓮里舀了两瓢凉水,又用暖壶加了热水,伸手试了水温后,端到干奶奶面前。干奶奶很认真地洗脸,洗了好长时间,大概水都不热了才停下来。只见二妗母端过脸盆,就着盆里的剩水开始洗脸,当时我就感觉震撼。八十多岁的老人洗了老半天的水,二妗母丝毫没有嫌弃。在二舅去后的十多年里,二妗母一直和干奶奶同住一盘炕,同吃一锅饭,同洗一盆水,就这样日复一日地伺候着她的婆婆,直到干奶奶在二妗母的怀中停止了呼吸,二妗母真是功德圆满了。

二妗母的娘家妈,一个满口河南腔的老太太,小时候我们都爱学她说话。那时,她细活能干,比如绣花、做衣服,粗活也能干,比如犁地、喂牲口。可到了老年生活不能自理了,二妗母看她兄弟忙,就把老母亲接过来照顾,任劳任怨的,如今,提起那几年的辛苦,二妗母总说她老母亲从河南辗转到孙吉不容易,说她伺候老人还没伺候够呢。

运城家乡人物系列之——二妗_孙宏恩

二妗母三儿一女,她的三儿子“捣娃哥”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中,考入了华中工学院,小巷子都沸腾了。对于二妗母而言,那张录取通知书,就像清苦日子里的一杯蜜糖水,甜透了她的心窝。

后来,二妗母家建了新房,搬离了老巷,娶媳妇、嫁闺女,一切顺风顺水,捣娃哥远在桂林创业,也在那里安了家,娶妻生女,生活安逸,二妗母还被接去看孙女,在那山水甲天下的地方安享天伦。

孩子上学后,二妗母才回到村里。捣娃哥主动供给二妗母零花钱,什么时候给也没有个定准,反正是给得多,二妗母花不了。她也不是没钱,而是觉得老三是名牌大学毕业生,收入可观,补贴家用也是应该的。而老大老二在村里干活辛苦,平时还照顾她多一些,花费这一块就不麻烦他俩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二妗母收不到捣娃哥的钱了,就唠叨:“有多忙呢?连到银行汇钱的时间都没有吗?这贼娃把他妈给忘了。”她哪里知道捣娃哥在一年前就病倒了,为了看病花光了积蓄,他一家三口日子过得艰难,又不想老家人担心,一直报喜不报忧。突然有一天,桂林来了电话,捣娃哥殁了!

运城家乡人物系列之——二妗_孙宏恩

在二妗母的要求下,捣娃哥落叶归根,葬在了二舅的身边。二妗母目送三儿媳带着孙女上了车,离开了老家,她的心里除了伤心难过,还有了一个长远的打算。二妗母先买了个智能手机,经常和在桂林的孙子视频,叮咛要听妈妈的话,好好学习,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孩子以优异的成绩考进兰州大学。二妗母做主卖掉了老院,那一笔钱就在她手里,是孙女上大学的专款。那边当然是再三拒收,理由是孩子妈妈有工作,学费不是问题,可二妗母既要一碗水端平,又要给漂泊在外的孩子以温暖,每个学期如数给孩子转去学费,当孩子大四的第二个学期,二妗母转去了最后一笔学费,她仿佛完成了一桩天大的事,如释重负。

如今二妗母一家经过几代人的打拼过上了好日子,四世同堂其乐融融。孙吉街上的“四片油糕”闻名遐迩,曾经获得“中国农民丰收节”美食大赛的金奖,老板小名“四片”,就是二妗母的孙子,油糕的生意特别火爆,二妗母总在孩子后面说:“能挣钱,还要会攒钱,花钱可不敢这么大手大脚的,过日子要细水长流。”
avatar
208301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