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文化】薛庄村清代关帝庙

发布时间 2025-08-23 11:43:38

    详细描述

    分类主题: 建筑民居

    薛庄村位于夏县庙前镇,距县城约10公里,与张郭店村、付村、杨村等村相邻。这座清代关帝庙,就位于薛庄村中央。

    薛庄关帝庙,面宽3间,创建于清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1994年修复并重塑神像,2016年又进行重修。2012年4月10日,被夏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风貌

    薛庄关帝庙3间门面均有匾额,左边为“义忠和”,右边是“智仁圣”,中间的字体比较特别,有人认为是篆体,但笔者认为是“鸟虫文”,识读多有争议,应该是“读书园”3个字,该匾的落款时间为“道光十年二月吉日”。左右匾额没有落款时间,按照建筑形制推测应和中间匾额为同一时间。这一推测也得到文保员杨存正的证实。红墙两边有一副对联:“志存一统扶炎汉;勇冠三军佐熙朝。”上联云关公扶汉之志,下联云关公之勇。

    庙的右边矗立着一通碑《关帝庙碑记》,记录了关帝庙始建、重修的情况,落款时间为“二O一六年九月九日”;庙的左右两边墙上各嵌有一碑,记载的是1994年那次重修。左边写有薛庄村重修关帝大殿群众组织委员会名单,落款时间是“甲戌年(1994年)九月九日”;右边记录着重修捐款人名单。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位于庙的围栅外左侧。

    庙宇左右两侧墙的上部有精美的构件,右侧完好,左侧有些破损。庙的檐下栏板上有精美绘画,特别是中部的龙,乃活灵活现的游龙形象。据杨存正介绍,这绘画系清代所绘,近年来在文物部门的指导下进行了修复保护。庙内陈设比较简单,中部是关公盛年戎装像,泥塑彩绘,神威雄猛,塑于1994年,目测高度超过2米。右侧墙上有关公生平介绍,左侧墙上为关公“四好箴言”介绍。墙上还绘有周仓图和关公故事图,反映着人们朴素的信仰。

    根据2016年的《关帝庙碑记》介绍,现在的关帝庙为关帝庙大殿,这说明这座关帝庙创建时的形制和规模比现在要大,包含的建筑也更多。

    现存关帝庙正对面,是气派的薛庄村舞台。据杨存正介绍,原来的戏台比较小,是关帝庙的一部分,后来被拆除,新盖了现在的薛庄舞台。这也足可以证明,关帝庙创建时有戏台和正殿。根据一般关帝庙的建筑布局,戏台和正殿之间应该有献殿,戏台和正殿之间的左右两侧应该还有厢房。据村民介绍,关帝庙曾作为村学校校址,许多老房子已被拆除。

    关帝庙的一些建筑,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被毁,不由得让人遗憾。但值得庆幸的是,现存关帝庙的核心建筑得以留存,历经重修依然保存着清代建筑基本风貌和文化印记,承载着村民对关公忠义精神的崇敬,以及一方乡土的人文记忆,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今天,也可以更多、更好地造福一方。

    匾额之谜

    关于薛庄关帝庙的3个匾额,“义勇和”和“智仁圣”都比较好了解,切合了关公“忠义仁勇”的精神和品格。那么“读书园”又有着什么样的意义呢?

    推测之一,应该与“关公夜读春秋”的典故有关。这是一个广为人知的经典故事。在《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中,关羽喜好《左传》,“讽诵略皆上口”;即使在军务繁忙、戎马倥偬之际,他依然手不释卷,常常在烛光下研读《春秋》。这体现了关公不仅有万夫不当之勇,更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忠义的精神内核,刻画了关公兼具勇武与文韬的生动形象。大殿被称为“读书园”,意即关公静心读书的地方。这一细节非常具有人文温度和人性光彩。

    推测之二,来源于关公的“四好箴言”:读好书、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这一箴言,相传源自关公对子女的庭训教诲。后世之人,将这四言勒石铭记,称“关帝垂训碑”或“四好碑”,各地关公庙宇多有此碑刻。创建于元代的运城关王庙就存有关公“四好箴言”碑,该碑刻于明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由坚硬的青石打造而成,整体呈规整的条形,通高100厘米、宽23厘米。

    这“四好箴言”虽然只有朴实无华的12字,但是意极高远,蕴含着古代家风建设与为学、为事、为人的价值观念:正心、正念、正行。这个匾额,借用了关公“四好箴言”之“读好书”而书“读书园”,正是劝诫村中子弟好好读书,也契合了“耕读传家”的世俗理念,反映出人们对读书的重视。

    推测之三,关公被尊为“武圣人”,与“文圣”孔子齐名,“读书园”也是在教育村中子弟,多读书,读好书,以期文武兼修,求功立名,名著于世。

    当然,这三种推测也仅是推测,期待更多方家予以解读。

    在村里还有一种说法,由于这里还曾作为学校,所以题写了“读书园”匾额。不过笔者不敢苟同,因为当时建庙的初衷并不是作为学堂,只是后来这里成为校址。

    特殊意义

    薛庄关帝庙有一个日子很特别,那就是“农历九月九日”。1994年、2016年重修完成日子均是“农历九月九日”,据介绍,关帝庙平日里不开放,只有“农历九月九日”才开放。这三个“九月九日”是巧合,还是有特殊寓意呢?

    据介绍,有说法认为,此日期或与“关公飞升日”之说有关,该说法盛行于北宋末年。解州关帝祖庙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都会举行大规模的关公庙祭活动,沿袭着鸣鼓、初献等传统仪规,还有关公锣鼓、关公戏曲表演等多种民间艺术。农历九月初九在道教中被认为是适合“升天成仙”的时间,关公作为道教的“关圣帝君”、道教四大护法神之一,此日被赋予特殊意义亦在情理之中。

    拜访关帝庙之时,阳光澄澈透亮,天空湛蓝无比,古朴的关帝庙静静地矗立在那里,仿佛一位智者,默默见证着岁月流转、世事变迁,又似一位亲和的邻家老者,诉说着生活中的柴米油盐、人间冷暖。

    欣逢今朝盛世,文脉赓续兴盛。在以家国情怀为精神底色的当下,期待关公文化中蕴含的忠义精神,为时代发展注入更多动能!

    胡春良/文图

    联系人

    术数古籍专卖疤

    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