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人均收入2020年比2010年翻一番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16-1-28 20: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条件的事业单位,可以转为企业或社会组织;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1月27日上午举行的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审查了《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未来五年,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是啥?政府又将通过开展哪些惠民工程增强群众福祉?本报记者从厚厚一本规划(草案)中摘要跟山西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等相关的内容,以关键词的形式进行梳理,读者可以从中感知山西未来五年的发展思路。
    “十三五”时期我省发展指导思想
    根据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及“十三五”规划《建议》,省政府编制了“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明确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我省发展的指导思想,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五个发展”新理念,按照省委“五句话”总要求,推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廉洁和安全发展,以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为统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提速度为基点,认识、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做好煤与非煤两篇文章,化解过剩产能,扩大新兴产业规模,着力净化政治生态,着力建设文化强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今后5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今后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1 转型升级取得重大进展
    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实现我省与全国同步、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京津冀清洁能源供应基地、国家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和全球低碳创新基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2 民生保障水平普遍提高
    就业比较充分,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
    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安全生产形势向稳定好转坚实迈进。
    3 文化建设呈现新局面
    文化发展主要指标、文化事业整体水平、文化产业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4 生态建设实现稳步提升
    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国家下达任务。
    5 改革开放迈出坚实步伐
    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取得重大进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开放型经济和对外合作体制基本形成。
    6 民主法治建设成效显著
    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创新发展 着力加快转型升级
    关键词
    创新
    发挥优势创抓机遇,抓住机遇创造需求,根据需求创新供给,围绕供给创优机制,提升改造老动能,培育发展新动力。
    转型
    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发挥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以结构深度调整、振兴实体经济为主线,把化解产能过剩和发展新兴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实施工业强基工程,不断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切实推进煤炭产业“六型转变”,大力培育市场潜力大、产业基础好、带动作用强的非煤产业,加强国家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建设,逐步形成以传统优势产业为主导、新型阶梯产业为先导、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装备制造业
    做好煤和非煤两篇文章,实施“革命兴煤”“六型转变”。加快发展七大非煤产业,做优做强能源产业,优化提升现代载能产业,发展壮大装备制造业。紧扣创新驱动、布局优化、两化融合、绿色制造,努力把装备制造业打造成为我省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新兴接替产业
    培育发展新兴接替产业,加快发展电动汽车、甲醇汽车、燃气汽车、农用电动机械等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大力发展电动客车、电动专用车、电动乘用车,适度发展混合动力、甲醇和燃气汽车,着力构建“煤—电—车”产业链。加快知名汽车生产企业引进落地,支持新能源汽车生产和消费基地建设。
    协调发展 着力形成均衡发展格局
    关键词
    协调
    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不断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军民融合,在补齐短板中实现均衡发展。
    民生
    坚持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并重,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加人民群众福祉。更加关注围绕改善民生来谋划发展,努力做到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相互促进、相互协调。从满足人民群众在新形势下实现全面发展的需求着眼,不断加大对民生工程和社会事业的投入,全面抓好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和就业、社保、居民增收和稳定物价等民生工作。
    城乡一体化
    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改善,加快采煤沉陷区治理,抓好扶贫攻坚,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促进城乡各类要素无障碍流动,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改变农村面貌,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军民融合
    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发挥我省军工和地方优势,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军队后勤保障、军事人才培养等重点领域的深度融合,加快军民融合产业园区建设,探索军地双赢、互促共进、具有时代特点的军民融合发展途径,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绿色发展 着力建设美丽山西
    关键词
    绿色发展
    坚持高碳资源低碳发展、黑色煤炭绿色发展,着力建立绿色低碳发展产业体系,倡导推行绿色低碳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推进美丽山西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
    低碳循环发展
    推动低碳循环发展,促进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基本路径,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全面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煤炭等化石能源高效利用,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和地热能,加大煤层气开发力度,积极推进先抽后采。
    生态长效机制
    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减少单位产出物质消耗。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进城乡环境整治。构筑生态安全屏障,加大五大流域和重点矿区生态环境修复力度,推进“六大工程”建设。创新资源型地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生态文明绩效评价体系和考核制度。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着力破解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
    开放发展 合作共赢
    关键词
    创新体制环境
    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的突破口,进一步解放思想,倡导理性包容的开放思维和开放文化,在全省上下形成以大开放促大发展的共识。
    开发区和开放平台
    加快开发区建设,强化统筹布局,坚持规划引领,明确发展定位,以体质增效升级为核心,加快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互补、绿色生态、区域平衡的开发区发展格局;加快各类开放平台建设,完善开放口岸平台,健全保税物流平台,打造国际化会展平台。
    招商引资
    着眼于发展我省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型接替产业,最大限度放宽投资准入限度。
    以煤会友
    加强以煤会友,充分发挥我省煤炭资源和煤、煤化工、煤机装备等优势和市场潜力,推进建设国际低碳技术创新基地,千方百计提高我省作为国家新型综合能源基地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外贸核心竞争力
    扩大出口贸易规模,支持外向型重点企业提高传统产品竞争力,公布不锈钢、焦炭、金属镁、煤炭等传统产品出口市场份额。
    全面合作
    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利用我省历史人文、特色产品、产业优势,将“山西品牌丝路行”打造成为我省对接“一带一路”重要载体和对外开放新名片,推动与沿线国家(省份)全面交流合作。深化与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协同发展,积极对接京津冀、环渤海等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找准山西在全国以及周边经济区域的定位加强省际间经济合作,构建中部内陆开放新高地。全面深化与周边区域合作,充分发挥我省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区位优势,深化与中部地区及周边省份交流与合作。
    共享发展 保障改善民生
    关键词
    城乡人居环境改善
    以文明、卫生、环保等城乡建设活动为引领,实施城乡人居环境改善工程,实现城乡清洁卫生。实施设施提升、城市安居、城中村改造和环境提质等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四大工程”,着力改善和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
    脱贫攻坚
    举全省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把扶贫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坚持精准帮扶与区域开发紧密结合、扶贫开发和生态保护并重、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扎实推进专项扶贫和社会扶贫,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扶贫开发大格局。确保“十三五”期间,在现行标准下232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58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人口均衡发展
    统筹协调人口政策,形成人口政策、计生、教育、就医、人口老龄化、人口迁移流动、户籍制度改革等方面的政策合力,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和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提升城乡居民生活水平
    全面提高城乡居民教育水平,大力促进就业创业,形成合理收入分配格局,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完善基层医疗运行机制,努力打造健康山西,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力争到2020年人均预期寿命在2015年基础上提高1岁。
    廉洁安全发展 营造发展环境
    关键词
    “六权治本”
    以“两清单、两平台、两张图、一监督”为载体,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健全机制,确保“六权治本”覆盖所有单位、所有层级、所有岗位,从源头上把制度“笼子”织密编牢,努力形成不能腐的长效机制。
    安全生产
    强化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决不能过高估计安全生产形势,决不能过高估计各级各部门各企业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认识,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健全公共安全保障体系,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快建设法治山西。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提高政府效能。
深化改革 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关键词
    转型综改试验区
    发挥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的统领作用,聚焦我省资源型经济转型面临的突出问题和体制机制障碍,聚焦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紧紧围绕产业转型、生态修复、城乡统筹、民生改善四大任务,确定改革试验重点任务,着力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着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加快统筹城乡改革,着力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着力加快社会事业改革,提高改革精准发力和精准落地能力。
    现代产权制度
    科学界定产权,明确资产所有权,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健全产权交易规则和监管制度,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规范产权交易市场,健全产权交易规则和监管制度。依法保障个人产权,保障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权利。
    国有企业改革
    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加快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优化配置。推进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推动国有企业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鼓励国有企业通过投资入股、联合投资、重组等多种方式,与非国有企业进行股权融合、战略合作、资源整合等。推动山西金融投资控股集团依法合规运营。
    完善价格形成机制
    全面放开竞争领域产品价格,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健全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缩小政府定价范围,不断完善市场决定价格机制。建立公平竞争保障机制,打破地域分割和行业垄断。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加大各类预算资金统筹力度。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加强省级中期财政规划管理,扩大预算公开的范围,增强预算透明度。探索煤炭行业增值税制度改革,进一步争取扩大煤炭行业进项税抵扣范围,降低煤炭增值税负担。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体制。
    健全金融管理和风险控制
    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改革金融监管框架,完善地方金融管理体系,实现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建立完善金融风险协同应对处置机制,防止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推行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加快建设综合性政务平台。建立健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机制,加大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政府购买力。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办事时间,提高服务质量。承担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全面推行审批事项集中到“一个窗口”受理,实行办理时限承诺制,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现工商营业执照、自治机构代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一照一码”。
    科学调整行政区划
    在完善行政管理体制方面,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实现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转变。科学调整行政规划,推进符合条件的地方撤县设市、撤县(市)设区、撤乡设镇。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扩权强县、扩权强镇等试点改革。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推进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行政化。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推进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转为企业或社会组织。加快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推进建立各类事业单位统一登记制度。
    推进阳泉、晋中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
    加快改革试点工作。鼓励各地从实际出发进行多元素探索,开展不同层次、不同领域改革试点。重点围绕全面改革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推进省部合作,争取国家更多改革授权。加快实施煤层气矿业权审批制度改革,提升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功能,开展商品场外衍生品交易,积极推进阳泉、晋中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支持阳泉等资源枯竭、主导产业衰退、生态恶化地区的转型发展。
7、8版采写 本报记者 段树聪 要维维 辛戈 胡丽娜
9787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