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尧王故里在运城绛县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21-11-24 11:5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尧王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的五帝之一,开人类文明之先河。尧王的出生地在哪里,据笔者考证,尧王故里在绛县证据充分。
  
  史志记载,多处印证
  
  1、《纲鉴》载:“尧初生时,其母在三阿之南……。”阿:《辞海》以“大的丘陵”释之。三阿即三座高大的丘陵。绛县尧寓村南面的三座大丘陵,称东尧岭、中尧岭和西尧岭,而且中尧岭的半崖上有尧王出生密洞,即在“三阿之南”,与史记吻合。
  2、《世本记》载:“青龙感之,孕十四月而生尧于丹陵。”丹陵:《辞海》解释为“朱红色的山陵”。绛县尧寓村的三座土岭剖开表面黄土层,皆为朱红色的山石,地质与之相符。
   3、《帝王世纪》载:“帝尧陶唐氏,祁姓也。或从母姓伊。”尧王的父亲高辛氏帝喾是黄帝的第四代孙,姓姬,母亲庆都是伊祁侯的女儿陈锋氏女姓伊。因尧王 的父亲经常带兵出征,庆都与帝喾成婚后没有随军,一直寄居于伊祁家,生了帝尧放勋,从小就随了母姓,即“或从母姓伊”。由于尧是寄居舅父之家长大,因此, 后人就把尧出生的村庄称为尧寓村,五千年来沿用至今。
  4、《左传》载:“……唐人是以此服事夏商。其季世曰唐叔虞。”孔晁注:“唐氏,帝尧。”河东属大夏,而绛县尧寓村地属河东。
  5、《汉书·地理志》:“河东大地平易,有盐铁之饶,本唐尧所居。”绛县属河东大地,铁矿丰富,本唐尧所居,并不含糊。
  6、明嘉靖已未春《绛县志·序》载:“绛为尧之故墟,历年既远,沿革不同……。”故墟,即故乡集市。
  7、清顺治十六年《增修绛县志·序》载:“贤人君子又生其间,往往有陶唐遗风。”陶唐氏即尧王的谥号。
  8、清乾隆岁贡白云在《绛山赋》中记:“维绛唐尧之墟,冀州之域,而实之旧地也。”
  “墟”即集市、城镇或都城,是先民生产、生活、活动的中心之地。绛县除尧寓村外,还有尧王初次定都的“尧都村”、尧王驻兵的“尧寺头村”、尧王大将史将军驻过兵的史村、尧王巡访时夜住过的“宿尧村”等等。
  
  文物古迹,铁证如山
  
  1、“唐尧寓处”古碑:
   绛县尧寓村现存“唐尧寓处”古碑,碑左上方阴刻“大晋永和二年”(公元345年)孟春立,距今1600多年,为当时中国农村最早的石碑之一。右下方阴刻 “大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重刊,邑庠次贡王民仰书”。碑高90厘米,宽48厘米,厚23厘米,顶呈半圆形。此碑为砂质岩,原正面刻字风化,后 用背面阴刻原字体,碑文为清代重刊。
  
  2、“陶唐遗风”石匾:
  清乾隆七年三月初三,石匾始悬嵌于尧寓村古城门楼之上。长143厘米,高58厘米,厚度不详。
  
  3、“巍严配天”石匾:
  该匾原镶嵌在南尧岭全神庙山门之上,现庙宇塌毁,遗址尚存。石匾长138厘米,高63厘米,厚 12厘米,阴刻“巍严配天”四字,其中“天”,正是“尧天”的简略。
  
  4、“创建寨记”碑:
   该碑刻于明崇祯六年,碑高 150厘米,宽62厘米,厚20厘米。碑文为:绛邑南古帝尧寓后传□山前涑水河中南有□□环境□□□为茂盛□□万元□邑株为伏觐寓其内□□入□耕田凿井时 作序□何有□□凿晋唐尧寓处为此庄之祗以得名也。此碑原在东尧岭尧王庙内,现存尧寓村。
  
  5、古遗址百余处:
  东尧岭尧王庙遗址,在尧寓村有娥皇、女英庙遗址,在尧王山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三尧岭有古灰坑、古陶窑、灰层、灰舀遗址多处。
  中尧岭有历山古道,是宁夏、陕西、山西、内蒙等西北地区经垣曲古城黄河渡口,通往中原和湖广的古驿道。
   翻过尧王山(即龙王庙山),向东是中条山要冲横岭关,向南是烟庄风风岗姜源墓。姜源是稷王之母,相传是在大虎峪前奇生稷王“弃”。中条山前的留庄村(现 称柳庄),即尧王父亲帝喾妻子姜源氏留住的地方,现建有姜源圣母庙,横水镇汤帝殿内的娘娘庙是敬奉尧王父亲帝喾第二个妃子简狄圣母的地方。尧母庆都是帝喾 第三个妻子,家在尧寓村。尧王出生于此,并从小生长、生活在这里是确定无疑了。
  
  6、尧王故里——尧寓村出土文物100余件,有石锄、石铲、石斧、石锛、石针、石刀;陶器有陶豆、陶鬲、陶盘、陶并、陶杯、陶斛等。出土夹沙陶片数千片,完整陶器数件。这些都充分证明,远古时期尧王曾带领大部落在此地生产、生活,治国安民。
  
83582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