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盐池是夏商周三代文明重要的经济基础_河东那些事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21-11-13 11:26: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中国本土发生的文明中,从尧舜禹到夏商周,河东的文化传承从未间断。文化发源地是某种人类文化起源和发展的故地,成为文化发源地的条件是拥有各种必需的资源。

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古代时期,国都建在一个产盐区同时特别适合农业耕作的地方是有说服力的。

夏、商、周时期,国家的中心区域在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几省相连的中原地区,河东盐池依然是这个区域最主要的盐源供应区,盐池对国家经济的支持作用显而易见。

夏朝是史书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相传为夏后氏部落禹子启所建。《水经注》载:安邑.禹都也,故晋邑。泰置河东郡,王莽更名为洮阳县,曰河东也。(通典)载:夏县汉安邑县地。盖以夏禹所都为名。夏都安邑城,在今县北十五里。(史记·夏本纪)说:帝相出居商丘,少康复归安邑。一个“复”字,道出了夏王朝曾定都安邑的史实。根据文献记载,夏人的主要活动区域包括晋南的汾、浍、涑水流域,豫西的伊、洛、颖水流域,乃至关中平原。

还有学者撰文;夏县东下冯遗址第五期(约当早商二里岗下层)建造的一座夯土城,在城垣西南角建有40多座圆形建筑.分为7行,每行6-7座。这组建筑形制非常统—,每座直径850-950厘米,基址为厚30-50厘米的夯土,高出周围地面,每座房基中心还有直径、深度大体相当的大柱洞。这组基址可复原为无墙、无门道的木构建筑,空间狭小,不适宜人的居住.更像是古代的粮仓。考虑到运城的地势、土壤且这组建筑的格局,粮仓说亦不足取。联系到当地重要的自然资源一一盐,这组建筑可能是商代储盐的仓房,其形状与《天工开物)描绘的古代盐仓非常相似。

回歧文还指出,夏县东下冯遗址出土了数员较多的大型陶器——蛋形瓮、敛口瓮,这两类器物中的一部分可能被用来储藏河东盐池出产的食盐。在豫西二里头发现的蛋形瓮和敛口瓮与东下冯的同类器—致,可能意味着河东盐池的盐这一时期被运到了夏人的统治中心。解池位于东下冯西南30余公里处,发源于中条山的青龙河可将十条山铜矿、东下冯遗址与河东盐池连接起来、经青龙河、涑水、黄河及其支流可将中条山所产之铜、解池所产之盐运抵伊、洛地区。如此,东下冯实际上扮演了山国家控制的自然资源策散地的角色。

从现有盐业史研究成果看,制作食盐的准确时间很难考证,但是关于人类量早的制盐方法却有共识,那就是天日蒸晒所得的粗盐。史书载:三代(指夏、商、周)以前,“煎盐之尚.贵大产也”。盐池“池水东西七十里,南北十七里,紫色澄亭.潭而不流。水出石盐,自然印成,朝取夕复,终无减损。”河东盐池的天日成盐方式与当时低下的生产力相匹配。有记载说,盐贡开始于夏朝,《史记》《汉书)都说贡赋始于夏禹。《周礼·天官·笾人》记载:“祭祀,共其苦盐、散盐。宾客,其形盐、散盐。王之膳羞,共饴盐。”河东盐古时称“鹽”。“鹽”在东汉以前为河东池盐专用,意思是出盐直接食用而不需经过煮煎。“鹽”的本意为“出盐直用”,“鹽”与“苦”相通,苦盐是河东盐之别称,周代也称颗盐。当时周王室祭祀所用之盐包括“苦盐”。

商代起源于河东,都城在河南,几次迁址,最后定都安阳,商代的中心区域在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几省相连的广大地区,而中原地方的食盐历来由河东盐池供应,官民食用盐供应来自河东。公元前十一世纪武王灭商后建立周朝,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市西南沣水东岸),史称西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都城迁到洛阳,开始了五个世纪之久的东周(春秋、战国)时期。晋文公、齐桓公称霸一时,与他们掌握了食盐贤源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左传)称:公元前585年,晋人谋去故绛(在山西翼城东),诸大夫皆曰:“必居郇、瑕氏之地,沃饶而近盐.”盐“独指河东池盐,郇、瑕之地,在今晋南临猗的西南,实即是靠近盐池之地。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群雄征战诸侯并立的时代。晋文公、齐桓公之所以成为当时亨有盛名的春秋霸主,与他们手中掌握着食盐资源有很大关系。

历史上晋文公曾以千辆盐车换得了铜材.而齐国管仲为相时,也把盐务管理视为强国富民之首策。《管子》称:“恶食无盐则肿,守圉之本,其用盐独重。”又称:“桓公成盐三万六千钟、令吏籴之,得成金万一千余金。”《国语)也曾记载齐桓公通齐国之鱼盐于东莱。

据《三国志·魏书》载:河东安邑人卫觊。以才学著称,曹操任其尚书郎。曹军征讨关中,”觊至长安,道路不屈,觊不得进,遂留钥关中。时四方大有还民,关中诸将多引为部曲,觊书与苟或曰:‘关中膏腴之地.顷遭荒乱.人民流入荆州者十万余家,闻本土安宁,皆企望思归,……夫盐,国之大宝也,自乱来散放,宜如旧置使者监卖,以其直益市犁牛。若有归民,以供给之。勤耕积粟,以丰殖关中。远民闻之.必日夜竟还。”

这也可以看出,乱世时政府是如何用食盐来控制人民百姓的,只要是来归顺之民,就供给其食盐。盐对一个国家来说.无疑是控制百姓的重要经济手段,尤其是在古代。

秦仅以前没有盐税只有盐贡,商、周时期,河东盐多次得到“贡盐”、“御盐”之封.盐贡就是地方对中央经济上的支持,政治上的服从。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顾炎武在其〈天下郡国利病书〉中提及“周官有苦盐,不炼而成”,就是说西周政府控制了河东盐池,池盐的交易权属于国家,控制了产盐之地,也就控制了百姓人民。

后来,虽说陕西有盐州、灵州两个产盐区,甘肃的会州有产盐地,河北的长芦、江淮的两惟盐都靠近河东盐销区,但夏商周时这些产盐区域都不在华夏族的中心地带。河南中部、北部,陕西东南部和西安周围地区,全部依靠河东供应食盐。所以说,河东盐池支持着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和经济活动。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河东盐池的利用至少应有四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河东盐池与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是同步发展的,盐池对华夏文明的兴起和形成有着最直接的或决定性的作用。

82914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