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里有两则珍惜粮食的故事。唐初名将李勣,战功赫赫,还被封为了英国公。有个老乡来京城办事,去拜访李勣。李勣设宴招待,桌上有饼。饼的边缘通常比较厚,口感不好,而中间就比较酥软。这个老乡也挑食,就把饼的边缘掰掉再吃。
李勣见了,叹了口气说:“年轻人啊,这饼要犁地两遍,下种莳(shì)弄、收割打场、用磨来磨、用罗来罗,最后才能做成。你这样浪费粮食是什么道理?在我这我就忍着,如果在皇帝面前,你这样可能就要掉脑袋了!”这个年轻人的脸一下就红了。
中唐时还有个叫郑浣的官员,为官正直清廉。他担任河南尹的时候,有个乡下侄孙找他,想让他给安排个工作。唐朝取仕主要是科举考试,但也可以举荐,就是一些高官能向上举荐人才。郑浣德高望重,名声也很好,推荐个人才并非难事,加上这个侄孙穿着寒酸,一看就是过惯了苦日子的,郑浣便答应了下来。
侄孙赴任前,郑浣召集晚辈们一起聚个餐,食物中就有饼,还是馅饼,估计里头包了肉。这个侄孙竟然剥掉饼皮,丢在地上,只吃里面的馅。郑浣见了大怒:“皮和馅有什么不同?我见你在乡下穿着破布衣裳种田,想必一定能体会农民的艰辛,所以推荐你去官府上班。不料你的虚浮不实竟然超过了那些纨绔子弟。”说完让他将饼皮捡起来。
侄孙惊慌失措,颤颤巍巍地将饼皮从地上捡起来,郑浣接过饼皮,自己全部吃掉了。最后,郑浣送了这个侄孙几匹缣帛,打发他回老家去了,工作的事自然也就泡汤了。
善俊/文 |

|